陳仕軍
摘要:積極心理學指導人們在逆境下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讓人們逐步通過努力提高生活質量。而在初中階段,學生進入青春期心中的迷茫困惑不斷增多,心理情緒變得極其不穩定,學生極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對于此現象教師應該利用積極心理學的優點,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干預,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成長心態,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生;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發展概念,主要的研究內容和傳統的心理學是相似的,但是相比于傳統的心理學而言其研究角度更加積極化。在2000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就發表了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概念導論,這是積極心理學誕生的一個重要標志。積極心理學認為,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模式倡導人們建立起積極的心理價值取向,著重關注個人的和諧發展、心理健康、幸福程度等。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等三方面的密切配合,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排解學業壓力,促進心理健康成長。在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學校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家長要鼓勵支持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雖然教師具備更加專業的心理素質,有著良好的專業能力,但是學生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受教者,這就使得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差別,雖然也需要學生理解,但更多的是希望學生從心理層面做出改變,這就要求教學課堂中不能以教師為主體,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教學時,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無論是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中都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生升入初中三年級之后,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加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告誡學生:升入初三馬上面臨中考,大家要加油,爭取取得一個好成績。這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實際的意義,只會讓學生覺得是教師單純的說教。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初三的緊張,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兩年來的表現加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首先對學生兩年來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表揚,肯定學生兩年來的努力成果,然后告訴學生初三的主要任務,和初一初二的不同,需要學生更加努力,然后給學生舉例往屆學生經過努力之后取得的良好成績。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肯定,讓學生理解初三的重要性,重視最后一年的學習,使學生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的心理面對初三生活,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2構建積極的教學氛圍
初中學生都渴望得到肯定,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地點,積極心理教育也是在班級中展開的,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改變,形成積極的心理。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是學生學習中接觸最多的,為此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讓學生有一個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也要深入的了解學生,這樣才能夠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落到實處。這些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進行配合,樹立良好的班風,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認識到班級是一個集體,每個學生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使學生對班級有歸屬感,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要盡量運用鼓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肯定,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在體育運動中運動員身體不適,但是依然堅持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獲得了他人的尊重。讓學生感受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意義,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堅持和放棄分別會獲得什么樣的結果,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堅持的意義,勇于面對挫折,促進學生的成長,使學生獲得就好的心理素質。
3加強學校家長合作溝通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不能只依靠教師,也要和家長積極的配合。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實現積極心理學,就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密切配合,讓學生得到全面的心理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在家長會中和家長溝通,認識到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給予學生鼓勵、肯定,還要和家長溝通學生生活、學習的狀況,針對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指導方法,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師要幫助家長學會心理教育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家長的關愛,樹立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積極面對生活。家長和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積極心理學的實現,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發展,積極面對問題,勇于承擔責任。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校和家長不僅要重視學生身體發育、知識的掌握,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在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有針對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心理學的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逐步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也要重視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從學生生活、學習多方面著手,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楠.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130-131.
[2]陸瑛.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9,8(42):69-70.
[3]葛魯嘉,李飛.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