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芯
摘要: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既擔負教學重任,更要承擔育人責任;既是學生安全責任人,又是扶貧工作的調查員;既是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員,又是特殊兒童生活的保姆。這種復雜而繁瑣的班級管理工作,已成常態化。特別是,新班主任如何應對班風差的班級,讓其平穩有效過渡,培養學風好、班風正班級氛圍至關重要。本文是筆者結合自身的班級管理和實踐,對新接班級管理進行有效嘗試,期盼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常態;“三段式”模式管理;健康良好發展
引言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速度非常快,自我意識也較強,作為教育引導者,班主任要從實際出發,在了解他們的基礎上,制定科學方案。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還需要采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并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促使學生能夠不斷迸發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愛上自己的班集體,進而使其實現學習效率、身體素質、綜合能力的協同發展。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概述
人本理念是教育革新的一個重要的革新重點,人本教育很好地打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為現今的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傳統的教育當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人格教育,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出現了嚴重的教育資源分配不足的情況,教育是為了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現今教育提倡發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充分擔任教育主體。班主任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為了能夠讓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在管理班級中,主要遵循以下幾點,首先是要帶動全班同學進行發展,在管理班級中,不能忽視每一個學生[1],其次教師要加強以人文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促進學生自主管理,同時教師要分析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管理,要尊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最后,教師在管理中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是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時,教師可以滲透一些相關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變化和發展。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中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班主任的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關愛學生,在管理班級中總是可以聽見這么一句話--“學校是我家”,這就道出了管理班級的重點,要讓學生能夠把班集體當作自己的家,也就是說要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可以將目光放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的溫暖,班主任可以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談話和交流,在面對面的交談中,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且由于有些學生是中學才開始辦理住宿,缺少生活經驗,一周只能回家一次,這就更需要班主任給予更多的關愛。初中生由于進入了青春期,其實是不好管控的,再加上有些教師錯誤的管理方式,例如有些教師會進行體罰學生或者當眾責罵學生,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管理,還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多多進行語言上的溝通,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還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加強學生對于教師的信賴感,在此階段,教師要保障談話的私密性,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2]。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處理事務公平公正公開
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是具有獨立思維的人。因此,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很容易會爆發矛盾和爭執,因此教師在處理一些矛盾事件中,要盡量不偏袒任何一位學生,要弄清事情的原委,不輕易責罵、體罰任何一位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由于班主任在兼職學科教學工作,可能沒有充足的精力進行管理班級,因此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選取班干部來幫忙,這樣的舉措,也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教師可以設立一個“一周班主任”的職位,讓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班級管理,這符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并且,在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在管理中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嚴格的班級管理。
(三)帶動監督“尾段”學生,促進班級健康發展
對一些新任班主任來說,班級管理事務繁而累,身心疲憊,往往不是學校其他工作多,而是事事都親力親為,尤其是小學班主任,班級助手能力有限,不能很大程度獨當一面。令人頭疼的莫過于,那些不按規矩來、我行我素的“調皮學生,問題學生”的尾段學生,班主任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他們身上,但往往疲于奔命,收效甚微,有時無功而返。如何突破“治尾”難度,是有效班級管理的重要課題。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要以人為本,要以學生為主體。事物有相同,人有各異,尾段學生不是天生的,是在特殊時間、事件及條件分化出來的特殊群體或個例。一部分是有社會、家長或老師關注度不夠,孩子個性培養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有些是家長評價孩子的標準有誤區;另一部分家長長期把自己孩子與他人的孩子做比較,總是看不見孩子的優點,即用“嗯、呃”或不作聲而忽略他們。筆者曾做過本班尾段學生的調查。在調查10人中,有7名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各個方面未受過一次口頭表揚,1人受過一次,2名“嗯”或“這不是學習”。因此,學生要全面發展,而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學習。有經驗的家長會知道,對孩子來說,不僅鼓勵表揚其他方面,也會激勵學生學習的信心。從家長層面來說,也應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不要總是把自己的缺點去讓孩子去彌補,自以為是地強加塑造別人。一個心智健全、健康的人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就這個意義來說,作為班主任我們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愛,關注。在接班級前提前了解這些“尾段”學生。精準掌握信息,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在制定班規時,不要只針對他們,要一視同仁。規定行為條例時,要細化、嚴謹、全面、可行。對違反班規、校規時,說服教育為主,懲戒要適度。評價學生,心里不要一味否定,要傾聽他們的心聲,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幫助他們。對個別問題,要給他們緩沖期、恢復期。在自律方面,可適度采用“招安教育”手段。讓少數可塑的“調皮孩子”參與班級管理中來,這既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和自覺遵守班規的自覺性,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上發揮班級約束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要想切實增強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管理效率,需要教師能夠多實踐、多參與管理活動,在與學生們的交流互動中,增強對其了解程度,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道德水平和學習能力,并積極制定靈活多樣的管理方案,落實于實踐之中,促使學生能夠愿意聽從教師管理,并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只有認真學習管理方法,踐行管理任務,落實管理要求,才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責任意識,并使其積累豐富的管理經驗,從而讓班級管理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實施。
參考文獻:
[1]王子源.從德育角度談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71.
[2]李秀嬌.如何在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實施民主化管理初探[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