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凡
摘要:數學是需要技術的,而解題的方法是通過練習來慢慢積累的。六年級是即將進入初中階段的階段,所以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指導學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數學環境。本文結合多年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出發,探討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方法
前言
數學是一種邏輯和抽象的科學,它的難度相對于小學生是比較難以自主完成的。如果老師只采取“灌輸”的方式,那就不可能使學生們對數學有真正的理解和喜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根本上改善教學質量,這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與人生。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對教師而言,師生關系的好壞是教學的根本,而教學改革又離不開師生的互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孩子們很難找到數學習學的快樂。缺少學生的配合,教師們就很難把數學的快樂體現出來。所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
首先,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做好學生的表率,在同學中樹立良好的口碑。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知識結構日新月異,新詞語層出不窮。教師的教學也是一個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老師要順應時代潮流,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能與他們進行很好的交流,讓他們享受到以他們喜愛的教師為基礎的教學,在享受課堂的樂趣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其次,老師要關心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公平對待。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的初期。在此階段,學生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和鼓勵。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基本知識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差異。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要針對不同的特點,設計出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于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往往會鼓勵并激發他們,避免他們由于學習落后而產生自卑或厭倦。對于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激勵與指導,使他們能夠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總之,老師要對每位同學都有足夠的自信,并堅信每位同學都有潛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對自己和對數學的學習充滿信心。
最后,老師和學生要互相認識,互相理解。了解是認同的先決條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師生關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要善于在教學中表現出真實的情感,以真誠打動學生,發掘人生困境,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學生的“好朋友”,這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新教學模式,創造多樣化的課堂
小學生思想活躍,難以長期集中精力。如果老師在枯燥乏味的教室里一味地采用教學法,那么學生們就會感到數學乏味,對數學也就沒有了興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的研究,加強對數學學習的研究。
首先,老師要熟練運用教學器材,如多媒體。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發展的初期,思維能力差,對很多抽象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教材、多媒體等手段把抽象的知識表達出來。這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東西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比如,教師對“長方體的周長”進行講解時,要求學生做好長方形物體的準備工作,由學生進行計算,并通過觀察,找出問題所在。老師會給學生講解圓周公式,讓他們更好的了解這個公式的出處和記憶。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模擬的方法,把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實踐和知識之間存在著辯證的關系,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實踐則是知識的終極目標。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通過把課本上的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例如,在學習加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他們當“小會計”,并負責計算家庭的日常開銷。在此過程中,同學們不但能鞏固自己的知識,認識到數學的用途,還能認識到人生的艱難,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在培養學生智力的同時進行了德育,達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采取鼓勵式評價的方法
小學生的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他們把別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評判標準。他們的大多數行動都是需要被認可和激勵的,他們的情感會隨別人的看法而改變。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問題。變化常常是一種激勵式的評估,它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并能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首先,老師要在教室里運用激勵的語言。小學生活潑好動,新鮮感重,他們對事情的興趣很大,但是耐力心不強,長期處于一種狀態下,很容易喪失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激勵語言,適時給學生充電,以尊重為主,以鼓勵的話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內容上要經常引起學生的興趣。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老師可以設定小組評估的方式。小學生們年齡較小,攀比心理較為嚴重。老師可以運用教學中的競爭優勢,將學生按其能力進行分組。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競爭中成長,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持續的學習能力。同時,要避免學生在競賽中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品行,還要制訂團體競賽規則,指導同學們在競賽中相互配合。它還能增進同學間的關系,并能創造一個很好的教室氣氛。
四、老師要合理安排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更加牢固,也可以逐步學習應用。教師在安排課外作業時,也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對課外作業進行適當的增加和減少,而不能只按照一定的規律去做。課外作業太多,不但無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會造成學生在緊張和應付的情況下,造成學習興趣的缺失。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勞逸結合。老師要合理安排作業,總結教學要點,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在學習中盡情地玩。六年級的數學知識太多,如果不做功課,很可能會造成學習上的混亂,老師要注重作業的科學性。
結語
因此,加強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其數學水平的重要前提。提高學習動機,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生活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師生關系、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對數學的評價等手段,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改革的要求下,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保持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梁玲鄉.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19.
[2]馬永林.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智慧,2020(31):121-122.
[3]劉春艷.立足興趣培養發展數學才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
[4]張鳳珠.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經驗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