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以歷史閱讀活動課中教師引導高一學生閱讀《朝鮮戰(zhàn)爭》中有關“水門橋”事件的內容為例,通過合作探究、感受分享等環(huán)節(jié),體會中國士兵、中國軍隊展現(xiàn)出來的英勇奮戰(zhàn)的精神,從而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自豪感,使學生更加努力進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家國情懷素養(yǎng);歷史閱讀活動課;高中歷史
歷史閱讀活動課主要指開展一節(jié)以閱讀歷史書籍資料為主題的活動課。在開展的閱讀活動課中,教師要遵循開放性、自主性原則,認真準備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歷史書籍資料進行解讀,體會書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信息,突出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與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家國情懷素養(yǎng)融入歷史閱讀活動課中的重要意義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個人價值觀、社會觀的體現(xiàn),是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1]。歷史閱讀活動課中有效融入家國情懷素養(yǎng)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融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有利于“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家國情懷素養(yǎng)重在對學生思想情感進行培養(yǎng),旨在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使命,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有責任擔當?shù)娜?。在歷史閱讀活動中有機融入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內容,既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社會觀,使其擁有良好的道德準則,也可以豐富學生情感世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第二,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融入可以豐富歷史學科的教學,使歷史學習具有生動性。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只關注知識點的講授,是一項“干巴巴”的教學。隨著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家國情懷的提出,歷史教學開始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講課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圖書等工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歷史事件、人物所傳達的意義、精神,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歷史人物身上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等精神。這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使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活躍。
第三,家國情懷素養(yǎng)融入閱讀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學習歷史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深切的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顿Y治通鑒》中說“讀史以明志,知古可鑒今”。但是隨著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提出使歷史學習有了另一個重要意義,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歷史教材中有大量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會從其中了解到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驚嘆古人的智慧,從其中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如今仍然有很多優(yōu)秀歷史人物的精神、經(jīng)典文化傳承下來,學生感受其中,這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的真實感,會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
二、家國情懷素養(yǎng)在閱讀活動課中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確定閱讀內容
確定學生要閱讀的內容,應依照“度”的標準進行選擇,講究難易適中的原則[2]。選擇閱讀的內容應該是學生接觸過的,但是又沒有詳細了解過的,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感興趣的文本材料。對于朝鮮戰(zhàn)爭,高一學生在初中時有所接觸,對其內容有所了解,因此在閱讀時不存在障礙。同時,“水門橋”事件曾以影視作品出現(xiàn)在大眾眼前,學生對這一事件有所了解,但并不全面,對其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認識。因此,選擇這段內容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水門橋”事件的整體認識。
(二)學生自主閱讀
這一階段活動方式是學生個體獨立研究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顒觾热菔敲课粚W生閱讀教師指定的內容,并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在這個階段中,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對資料內容進行閱讀,同時,聯(lián)系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存,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吸收。在自主閱讀開始之前,教師根據(jù)班級同學學情,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從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確保閱讀有所成效。教師布置的任務是:第一、二小組同學,在閱讀完資料后,寫下“水門橋”事件中對中國士兵的感受,不少于200個字;第三、四組同學,在閱讀完后寫下關于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裝備差距的感受,不少于200個字。學生通過書寫自身感受,一方面使學生重新回憶內容,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層次的感受到中國士兵英勇奮戰(zhàn)的精神,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
(三)小組合作探究閱讀成果
這一階段活動形式是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內容是學生小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學生在經(jīng)歷了前兩個階段后,從書中獲取到了新的信息,每個人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感受想法,通過和小組成員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每位同學思想碰撞的過程,會產(chǎn)生分歧,為了支撐自己的觀點便會運用舉例說明等方法進行辨析。這些行為都是對閱讀內容進行詳解的表現(xiàn),在極大程度上會促進學生對閱讀資料的內化,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志愿軍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以及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也會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的真實性、感知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同時小組內合作探究的過程也需要任務驅動,教師布置的任務是:第一、二小組內,整合補充一下每位成員對水門橋事件中中國士兵所傳達出來的精神的感受;第二、四小組內,整合補充一下每位成員對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裝備差距的想法。
(四)學生閱讀成果集中展示分享
小組內分享完閱讀成果之后,在這一階段,活動方式是學生對閱讀成果的集中展示,活動內容是各個小組輪流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其他同學對展示分享的小組進行點評,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這一階段中,每個小組派一個小組代表,對自己小組的閱讀成果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分享的小組成員可以再次回顧自己的閱讀成果,更進一步的加深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學在聽小組分享閱讀成果的時候,也是自我學習,查漏補缺的過程,這將是生動活潑的氛圍,是學生積極汲取精神能量的畫面,也是加深學生對人物精神感受的過程。在極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家國情懷素養(yǎng)在閱讀活動課中的有效落實。
(五)教師評價
完成以上環(huán)節(jié)后,需要教師進行評價,這既是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世界的夯實升華。在這一階段中,活動形式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以點評的方式對此次閱讀活動進行總結;活動內容是教師對學生個體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以及各個小組展示分享環(huán)節(jié)進行點評。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和小組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對閱讀資料已經(jīng)有了更進一步理解,對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更多的認識,從不同方面感受到了中國士兵和中國軍隊英勇無畏的精神,是對他們原有知識印象的重構,但是會出現(xiàn)學生對活動課中閱讀成果只是表層掌握的情況,這會導致在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遺忘。這種情形與開展閱讀活動課的初衷不符,通過開展閱讀活動課希望能最大可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體會先輩的智慧以及革命烈士英勇奮戰(zhàn)的精神。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感受閱讀活動課的真正用意,在進行了上述環(huán)節(jié)后,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評價。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的自主能動能力,贊揚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鼓勵小組代表展示分享的自信,并對其中態(tài)度不端正的同學的行為進行糾正,保證閱讀活動課的高效進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最大程度的體會中國士兵英勇無畏的奮斗精神以及中國軍隊頑強堅韌的拼搏精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希望學生珍惜當下和平祥和的時代,熱愛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習,為維護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力所能及的奉獻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增強閱讀活動課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以后開展閱讀活動課奠定基礎。
(六)布置課后任務
歷史閱讀活動課的開展,對學生的知識層面以及情感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影響體驗。但是為了影響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對本次閱讀活動課進行拓展延伸。其具體方式是讓學生在課后,和同學或者家人觀看有關此次閱讀內容的視頻,并進行整理歸納,同時聯(lián)系自身的實際生活,談一談為了現(xiàn)在以及未來安穩(wěn)祥和的生活,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在下節(jié)課上進行分享。
三、評估與總結
歷史閱讀活動課,旨在活動課中引導學生閱讀與歷史有關的書籍資料,了解書籍資料中的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上述開展的歷史閱讀活動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一宗旨。首先在確定內容方面,遵循了難易適中的原則,學生一方面對內容有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內容對學生有較大吸引力,這促進了閱讀活動課的有效開始;其次是自主閱讀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自主閱讀書籍資料的過程,通過閱讀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內容,便于學生全身心深入的了解書籍資料中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再次是小組討論階段和各小組分享階段,這兩個階段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的,可以對學生已有閱讀成果進行查漏補缺,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增強閱讀效果,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然后是教師評價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對上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表現(xiàn)的一個評價,教師作為旁觀者、引導者,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從而全面精準的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與缺點,促進學生的有效改善,讓學生感受到開展閱讀活動課的意義;最后是布置課后作業(yè)階段,可以夯實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引導學生繼續(xù)對體現(xiàn)中國志愿軍英勇精神的書籍資料了解,是對閱讀活動課的延伸,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樂趣,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進一步培養(yǎng)。同時,這些策略不僅構成了歷史閱讀活動課,也將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首先是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經(jīng)過四個階段,學生對水門橋事件的背景、經(jīng)過、結果、意義等內容會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其次會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前學生對“水門橋”事件僅停留在歷史知識的認識上,但是通過開展此次閱讀活動,有意的帶領學生感受“水門橋”事件中中國士兵、中國軍隊的英勇精神,學生從中國士兵身上學到了熱愛祖國、英勇無畏、大義凜然等優(yōu)秀品質,這將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產(chǎn)生報效祖國的思想情感。
總體而言,閱讀活動課開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具有一定的邏輯順序,而且簡單,操作性強,也適應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輕松開展,同時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任務驅動,會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還有利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拓展豐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社會觀。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歷史閱讀活動課之前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等因素選定合適的閱讀內容,達到理想的活動效果。
結語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家國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這個使命需要每個人來具體落實。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同時,他們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周圍的思想環(huán)境,會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深對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理解,積極促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落實,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促進學生與他人的友好往來,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對祖國的認同感、自豪感,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徐藍,朱漢國等.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劉軍.活動即為創(chuàng)造—對高中語文活動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2016(01):30-32.
作者簡介:李亞娟(1997.01-),女,漢,陜西省寶雞市人,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21級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