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視生活與美之間的關系,他們在看似日常與細碎的平淡生活中善于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感受美、創造美。中國人的美在生活上的引導,不僅是在于精神層面,方方面面都有滲透。對生活應該秉持著一種如何的態度與心境,有品位與格調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回答這些問題,對于我們今天新的生活觀與生活方式的塑造,并進一步明確生活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價值。
古人的生活美學與當代人的日常生活美學十分具有銜接點與可對話性,從中啟示我們培養對于日常生活的審美觀念,進而提升對日常生活的審美趣味,提高生活的品質與格調。幫助我們可以拓展當下視覺設計中的視野,找到更多的途徑與方法。
視覺藝術中包含對于圖像的重新詮釋。圖像是一種敘事方式,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表述,呈現其中的歷史脈絡與事情的發展,表現出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狀態。所以將建筑物、植物、器物等物質因素,以及特定的時間、人物的身份、性格等非物質因素,在圖像中被重新組織和分配,并被投射到虛構的平面,這是畫家對現實的主動改寫,并且帶有其所屬時代獨特的圖式。中國美學本身就蘊藏著最為豐富的生活審美的思想傳統,這種傳統在當下的文化環境下當中理應得到一種創造性、多元化的蛻變。
利用現代視覺設計的角度處理宋代仕女圖圖像。選取宋代仕女圖作為圖像研究內容,分析其中人物生活狀態、各類生活器物、植物花卉造景,并運用信息分析與構成中的解構與重組的方式,將仕女圖像中的信息進行重新組織和分配,利用圖像的解讀將具體的歷史信息進行現代視覺的表達。
圖像中所展現的宋代日常生活審美以及生活趣尚,對現代日常生活設計有所借鑒,將現代設計與生活美學能夠進一步的融合,并對中國傳統生活美學能進行更好的繼承與延續。對圖像進行片段的、解碼的分析,重新甄別并組織圖像中的秩序、等級、序列等關系,儀式、梳妝等其他日常活動,場所環境、使用器物和花卉植物等形象,再現宋代生活中的那些美學隱性因素,進而對現代的日常生活有所啟發。
一、宋代仕女圖圖像分析
利用圖像作為依據與線索,分析圖像背后宋代人的生活狀態。以宋代仕女圖為例,認識宋代人是如何將審美注入生活之中。換而言之,圖像的產生與組合,是對現實中的各種因素的組合與重構,由此產生歷史與未來的融合。其中,所選仕女畫多偏向于表現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類別,方便與現代生活進行借鑒與比較。
仕女圖與社會相關活動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是十分緊密。在宋代女性繪畫中,關于生活題材是主要的是創作的來源。而宋代女性繪畫中的有關其生活表現內容,也成為了女性生活的一種圖像性表征。借由仕女圖作為主要的圖像資以及文獻資料作為輔助,挖掘其中蘊含的美學內涵,從而嘗試探析出圖像背后的生活審美文化。
二、圖像解讀研究方法
運用圖像解讀的方法,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層層遞進、由大到小、具體落實。在西方的學術環境之中,圖像學是常見的藝術史研究方法。其用途是用來針對圖像背后的深層含義進行挖掘和解讀。運用圖像學的方法,將圖像作為依據與線索,分析圖像背后宋代人的生活狀態,探析畫面之中各要素的內在聯系。從圖像的構成語言入手,也可以從人物的活動和行為入手,或者以圖像中的事件為線索。
針對仕女圖圖像的研究,希望尋找到古人的生活的審美化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進行“對話”。從中產生中國古代傳統生活美學對現代生活與視覺藝術的啟示。窺視宋代人是如何寄情于生活,將生活詩意化,成為了中國審美最好的時代。
三、藝術審美與生活審美
“藝術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化”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標簽或口號,而是可以切實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傳媒的快速傳播,生活消費的水平增高,追求有品質的生活不只限于社會上層、精英,更包含了廣大民眾。同時,具有審美特性的活動也不僅限于藝術場所,例如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等,而是應該是平常大眾所生活的空間。
審美實踐的應該產生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局限于藝術領域,在最平常的生活中也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與關注。
四、網絡時代對于現代設計美學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產生到現在的高速發展,為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更加紛繁蕪雜、良莠不齊的文化體驗。伴隨的更多媒介、平臺以及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表達變得更自由、更多樣化。如今新媒體技術的極速發展,相較于傳統的媒介,為每個人都提供了更多表達的機會與渠道。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流動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環境當中有著一定差異性的定論。
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在更大范圍的程度中,去找尋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的人群,其中互相影響的能量會更加強大。這時,一個好的生活美學的傳播更加有利于人們共同促進生活美學的形成。
五、日常生活作為一種設計視角
設計往往被稱為改變生活的最佳方式。越來越多的設計是從關懷人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并使我們的生活在快捷便利的同時,變得更加和諧與更加富有美感。如何能更好的將設計實踐與切實相關的生活美學進行結合,是大家持續不斷所集中探討與學習的問題。“生活美學”已經成為設計發展的一項最新的探索與目標,這一項新的基本共識是為了使人們可以獲得的更優質的生活。
設計主題的發展與思考,越來越偏向于如何更好的改變生活,并且更加針對于社會性問題。針對于不同的受眾人群,不同的消費范圍,思考問題的范圍更加寬泛,但角度卻更加有針對性。而對于設計自身來說,美雖然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但是是一件好的設計作品的最基本要求。
生活美學與設計之間的關聯在于,設計體現了人們對生活中美的追求與思考,反之生活美學賦予了設計更深層次的內涵。將古代生活美學中,寄情于物的思考方式,融入現代設計之中。保留中國歷史中的美的品質,讓那些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本源,通過對生活的點滴細節,慢慢的滲透出來。
總結為此,筆者期望本文從古代生活美學中尋找一定的方法與入口,將之與日常生活進行比較,從歷史圖像中進行分析探討。將生活美學作為一種方法與路徑,針對生活中不盡人意的地方進行重新審視,來進行改造或完善的一種途徑。利用設計作為抽象美學的載體,將之更好的表達與展示。
參考文獻:
[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巫鴻:《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三聯書店,2019。
[3]蘇丹:《宋代仕女畫與仕女圖像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
[4]夏艷:《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交融》,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作者簡介:
姓名:張瓅,出生年月日:1995年10月6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石家莊市,學歷:碩士,職稱:未評級,畢業院校: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專業:視覺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當代生活方式與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