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禹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線學習也逐漸成為常見的學習方式,要想進行高效的在線學習,可以參考以下經驗:
環境因素影響在線學習效果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環境因素影響在線學習效果。當在家中進行在線學習時,身邊會有很多外界因素導致我們注意力分散,如食物、家長的談話走動等;另一方面,電子設備影響在線學習效果。由于電子設備的多樣化及電子設備可以滿足我們同時進行多項任務處理的需求,導致了我們在在線學習中不能專注于學習,而會被其他電子設備或內容吸引注意力。
在線學習往往是離開學校環境進行的學習,離開學校環境意味著缺少學校環境下學習習慣的約束。離開學校意味著身邊可能沒有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缺少老師的督促和同學們共同學習的參與感。這些原本在學校線下上課養成的學習習慣,會因為學習形式的改變而受到沖擊,從而影響在線學習的效果。
在線學習相比較常規的學校線下上課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在在線學習中會因此沒有擺正心態,認識不到在線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進而在心態上不重視在線學習,從而影響了在線學習的效果。
在美國作家查爾斯·杜希格的《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提到由“提示—行動—獎勵”組成的習慣模型。“提示”是觸發習慣行為的提示信號,“行動”是接收到提示信號之后的習慣行為,“獎勵”是產生滿足感,也是使行為重復的動力之一。基于此,我們可以拆解在線學習步驟,合理安排在線學習:
進行在線學習的時間,最好和在學校的作息時間同步。可以根據以往在學校的課程表,做一個每天或者是每周的計劃表。將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回到家完成作業的時間以及復習和預習的時間都在計劃表中整理好,并把它們轉化成進行在線學習的時間表,按照時間表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和學校作息時間基本同步的時間計劃安排表,不僅可以幫助在習慣性的作息時間中更好地適應在線學習,也可以幫助我們鍛煉更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可見,在我們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手機是在課堂學習中基本不出現的工具。所以在在線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要做到合理使用電子設備,合理分配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基于此,在進行在線學習之前,要確定好學習的設備,建議使用單一設備并做好備用設備的調試,以免出現網絡卡頓、設備死機等突發狀況影響在線學習。同時,建議使用電腦端進行在線學習,因為屏幕較大、字體較大有利于保護視力。
良好的環境對學習來說至關重要。為了在學習過程中不受外部無關事物的干擾,在線學習開始之前,要盡可能地準備好一個干凈、安靜的環境,減少出現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很多在線學習是在家中進行的,所以也要叮囑家長在上課的時候不要打擾。
1.在線學習期間,可能會產生注意分散,即注意指向了與學習無關的其他對象。為了減少注意的分散,應該注重隔離在線學習期間的干擾,可以參考以下兩種做法:
(1)施加外部環境的監督。在線學習往往在家中進行的情況偏多,所以可以打開自己房門,這樣家長路過或者是有意進入房間查看,對于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監督。
(2)減少多種設備的使用。在在線學習的準備工作中,應盡可能使用單一的設備來進行在線學習,也可在有備用設備的前提下,用手機等采用延時攝影的方式來錄制自己學習的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既隔離了電子設備的使用,也因為有視頻的拍攝而使得自己更加注意自己的學習行為,這樣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2.在線學習期間,可以著重使用電子設備的兩個功能,分別是截屏和錄屏。
(1)通過截屏工具,可以截取老師上課的重點PPT,或者是筆記當中沒有記全的地方,這樣可以保證不會錯過老師講解的重點,也不用擔心老師翻頁導致筆記沒有記完。同時,通過截屏工具,可以做一個截屏的電子文檔,按照時間和科目進行分類保存,也方便日后補充筆記和復習。
(2)通過錄屏軟件錄制老師講課的視頻,之后,可以回放上課沒有聽清楚或者有疏漏的地方。通過回放再次學習多次重復,直到完全地吸收理解,這也是在線學習的優勢之一。同時,錄屏回放可以幫助無法兼顧聽課和記筆記的同學進行補充回顧。這樣可以保證在直播課程的在線學習階段,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再利用課程回放安心整理筆記。
在線學習中,可能缺少了與同學面對面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可以利用線上資源,建立起線上學習小組。在線學習結束后,通過學習小組進行學習打卡或者是學習監督。這樣既可以保持與同學之間的聯絡溝通,也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的形式來相互監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
在線學習結束之后,可以進行一個簡短的自我評價,如果達成了一些既定的學習目標,可以給予自己獎勵。通過獎勵的設置來強化自己在在線學習過程當中的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時,需要注意到,在線學習會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所以在學習之后也要及時地進行休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