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霖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從古代人民臨水而居,到現今城市傍水發展,“水”都是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重要部分,雖然我國不斷更新城市發展理念,但過往城市化進程飛速, 促使城市水環境出現一系列發展問題。景觀都市主義理念的倡導者詹姆斯·科納(James Corner)與其團隊詹姆斯·科納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以景觀都市主義理念為導向進行了芝加哥海軍碼頭、深圳前海城市概念設計等一系列以“水”為核心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詹姆斯·科納將景觀都市主義理念以多種形式融入其設計實踐,促使其規劃的城市景觀得以可持續性發展,為我國濱水景觀規劃提供了很強的借鑒意義。
詹姆斯·科納的成長背景對其現今的設計偏好有一定影響。科納出生于英國郊區,全年雨季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作用詹姆斯·科納景觀概念形成,“我喜歡濕的天氣,因為我來自英國,濕的氣候和濕的地面是我對景觀的概念”[1]。大學畢業詹姆斯·科納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師從伊安·麥克哈格(Ian McHarg)繼續深造,科納深受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理念的影響,繼承和發揚了導師麥克哈格的理念,并提出自己的景觀都市主義見解。而后科納成立詹姆斯·科納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將景觀都市主義理念以創造性的手法融入到景觀規劃設計實踐中,在全球范圍內創作出大量精彩的作品,其作品中不難看到大量濱水區域作為重點的設計項目。
景觀都市主義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話語,它將植根于景觀建筑、城市設計、建筑、景觀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結合在一起[2]。查爾斯·瓦爾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總結了以詹姆斯·科納為首的學者們的景觀設計實踐理念,最先提出景觀都市主義概念,詹姆斯·科納也是景觀都市主義重要的推廣者和實踐者,對景觀都市主義有著獨到的理論見解。
詹姆斯·科納在《景觀之想象:詹姆斯·科納思想文集》,一書中闡釋了景觀都市主義在實踐中的理論特征,其中包括:水平狀態(Horizontality),最大限度通過土地劃分、建立服務和路徑、確保足夠的滲透性增加場地之間的聯系性;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s),為后續場地時有創造有利條件;形成過程(Forms of Process),注重景觀設計的動態性和時間性,認識到形式、空間和材料運動對城市的深遠影響;操作技術(Techniques),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注重交流和跨學科合作;生態策略(Ecology),承載和響應著城市和景觀的需求,強調生態學動態、持續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此外詹姆斯·科納還強調景觀的想象性(Imagination),豐富場所文化性。
科納的景觀都市主義強調景觀作為城市的載體,將城市通過景觀與基礎設施建構成為完整的生態體系,與自然和城市社會文化相結合,創造持續發展的城市,是城市建設的方法論,由此開展一系列景觀都市主義城市規劃設計實踐。
以芝加哥海軍碼頭和深圳前海規劃為例,在濱水空間的規劃上詹姆斯·科納團隊獨具匠心,以景觀都市主義為理論依托,將想象性與生態學理念在景觀規劃中發揮到極致,創造獨特的城市邊際濱水空間。
芝加哥海軍碼頭位于芝加哥的密歇根湖邊,建于1916年“以貨運為中心”同時大量兼營客運[3]。碼頭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發揮了重要軍事功能,而后被改造成為重要的旅游場所,包含娛樂、貿易等諸多功能,雖為其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但碼頭混亂布局的弊端也逐漸顯現。2012年包括詹姆斯·科納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等四家國際設計公司入圍了芝加哥海軍碼頭改建項目競賽活動,詹姆斯·科納事務所最終贏得了此次競賽。
詹姆斯·科納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將人文體驗、城市肌理與水域緊密聯系在一起,重新設計了一個現代化濱水碼頭。碼頭全長960 m,占地面積大致20萬m2,場地以濱水區域為主設計(見圖1),包括入口廣場信息塔(INFO Tower)(圖1A區)、碼頭空間波浪墻(Wave Wall)(圖1B區)、湖水展覽館(Lake Pavilions)(圖1C區)、船票亭(Kiosks)(圖1D區)等。

整體設計由濱水步道將各處節點串聯一起。外立面玻璃材質包裹的信息塔(如圖2所示)與互動水景作為碼頭濱水步道的開端,倒映著周圍城市的高樓大廈,反射廣場景觀,將二者融匯于一體。水域周邊設計了系列亭臺與種植池,形成了一個生態性的空間,整個亭臺由不銹鋼材質與木質材料構成(如圖3,圖4所示),強烈的反射效果,將水景與風景共同映射,增加濱水步道的動態體驗。通過景觀步道的規劃,材質的運用,將城市、景觀與水域緊密聯系在一起,基礎設施建設也促進水平上各處節點相互滲透。
另一方面,代理機器人分析,即在DepthMap軟件的數據分析中,根據空間的系統特征讓代理機器人模擬人在其中的行為,同時記錄其行動路線的分析方式.該分析反映整體空間中人流活動的分布規律[6],其中分析圖中的顏色越趨于深色表明人流活動越密集.如圖6所示,人群活動區域集中于曲阜路及中山路與肥城路的交匯點兩處,教堂廣場空間明顯處于人群活動較少區域,結合視域整合度的分析,可知由于廣場空間中不合理的空間形態設計,阻礙了游客對教堂廣場區域的探索,在整體區域視線聚集性受限的情況下,即使廣場西北角具有較高的整合度數值也無法帶動游客的積極性.



碼頭長廊的核心部分是以羅馬西班牙臺階為靈感設計的階梯立面,整個階梯如翻涌的海浪般,將碼頭與游樂園聯系在一起,臺階提供了交流聚會的平臺,同時也作為碼頭活動的觀賞空間(如圖5所示)。隨著臺階的升高逐漸轉變為格柵,下方縱深152 m長的零售空間也顯示出來。波浪墻的設計豐富了碼頭上不同類型游客的游覽體驗,滿足會議、大型展覽、聚會等多樣的活動,并且成為芝加哥碼頭具有紀念意義的新地標,反映城市身份,擁抱城市文化特色。
深圳前海片區處于廣州、香港、深圳珠三角大灣區的核心位置,由于深圳港口產業發展需求甚廣,前海地區開始了拓建道路,深圳市的產業轉型也為前海發展帶來新契機。前海片區試圖被打造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高韌性的城市片區,以引領全深圳市未來發展。此背景下,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在眾多事務所中以“前海水城”為概念,以水域為核心的設計脫穎而出。
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以“水指”概念為這片填海土地重新定義,將前海創造成有機結合的開放型城市空間。前海片區規劃總面積約為18.2 km2,整個片區由五條水流分成五個開發分區(如圖6所示),其中包括商業區、貿易區、科研創新區、文化休閑區等,通過水體、綠地以及基礎設施,將前海片區的城市與自然結合在一起。

濱水空間成為整個前海片區的規劃重點,架構起整個城市的結構框架。五個濱水走廊串聯了五大片區,被設計為能夠凈化水體、儲存雨水的重要功能節點。生態策略是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設計的關鍵,依據場地水文特點進行生態型設計,將五條“水指”連接到一起,通過人工環礁引導水流,使濱水過濾走廊形成連續的景觀水系網絡系統,并通過防洪排水等基礎設施對雨水進行吸收和釋放,發揮著城市海綿體的作用。濕地系統的構建以及植被的使用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保護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調節水生態環境,濱水景觀生態系統在長久時間內能夠自由正向發展。同時這些濱水走廊也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動區域,成為城市開放性親水活動空間,連接城市內部空間與濱水空間,滿足公共活動和休閑娛樂需求。
前海片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該片區的道路以及區域規劃極為重要。為了保持前海地區的連續性,以及與深圳和其他地區的有效連接,前海水城的五大亞區沿三條主要林蔭環道扇形排開,然后再疊加一層次級干道,將亞區細分成與深圳新開發區類似的街區尺度[4]。五個片區分別設置了不同的標志性建筑,作為各部分容納休閑、娛樂、商業等多功能綜合區域。以標志性建筑場所為核心整合交通網絡,讓各片區綜合體輻射到周邊,更好地發揮場所服務功能,也形成片區獨特的城市天際線,使得整體前海片區多元化發展。
芝加哥海軍碼頭和深圳前海片區概念設計都致力于將景觀作為城市公共水域的載體,通過濱水景觀連結城市區域,并為城市后續發展助力。景觀都市主義的理念也在兩個案例的實踐中體現。
水平表面是組織城市所有要素的基礎。水平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漫游、連接、相互關聯、組裝和移動的機會,同時允許差異的融合和擴散[5]。芝加哥海軍碼頭沿濱水步道設計多處景觀節點,并通過服務設施相互呼應,完善場所服務體系,以支持其他建設項目,使濱水空間與城市完美銜接。深圳前海通過濱水廊道劃分土地,也是城市各片區的重要聯結,確保城市滲透性。科納在規劃中通過創造性的設計語言,最大限度以建立服務和路徑、土地劃分、確保足夠的滲透性來增加場地之間的聯系性,建設水平城市網絡。
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設施、排水、土地管理甚至是地方政策各個方面,為后續城市持續發展提供基本條件。芝加哥海軍碼頭利用濱水游步道、景觀亭等基礎設施構建社會服務體系,發動和促進城市旅游觀光效益,而噴泉一類休閑設施也為城市提供活力。前海片區則以排水、種植等基礎設施為主要控制因素,控制并促進城市未來水環境、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多級別道路網絡覆蓋每個區域,創造前海特有的街區結構,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增強了城市的可達性與城市景觀水平表面的連通性。
城市景觀是隨時間變化的過程設計,植物生長到生態環境,都是動態發展的,不斷運轉的系統。科納強調城市的分布與發展,關注未來發展的動態結構和過程,在海軍碼頭的種植池,不僅形成了一個觀賞性景觀,也為空間場所提供了動態景觀,濱水設施材料運用體現形成過程的理念。前海濱水廊道則更加注重生態生物的形成過程,通過生態策略與基礎設施,形成城市動態關系網絡,城市擁有了可持續性發展的濱水景觀空間,隨時間推移,生物群落與水環境逐漸變化,對城市產生深遠影響,城市景觀在此過程中和諧交融,也許便是詹姆斯·科納設計過程的詩意體現。
景觀都市主義提倡的是對于傳統概念性與操作性技巧的重新思考,來自于景觀與生態科學的技術與方法被引入到各種綜合性城市項目實踐中[6]。詹姆斯·科納認為技術是設計的重要手段,在規劃設計中場域運作景觀事務所綜合多種學科與技術對設計進行完善,在濱水設計項目中,景觀規劃與給排水等學科有著緊密聯系,水利設施的建設、材料植物的選擇等都會看到跨學科合作的影子。
可持續性是當代景觀規劃的核心內容,在詹姆斯·科納的景觀都市理念中,也強調生態設計對于城市規劃的重要性。生命之源的水域規劃尤為重要,前海概念設計中,濱水生態策略是規劃重點,整個片區五個生態濱水線性長廊為核心分區,通過雨水管理、土地利用等生態策略加強城市水域的流通性,構建濱水生境,促進景觀生態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詹姆斯·科納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以生態環境為依托,利用操作技術結合生態策略,將城市打造成為動態的、隨時間變化而自然發展的生態體系。
場域運作景觀設計事務所設計尊重城市文脈與城市肌理,強調結合人文地域創造與城市規劃相和諧的動態景觀。芝加哥海軍碼頭整體沿著城市的中軸線發展而出,無論是信息塔還是波浪墻的設計都貫穿碼頭和城市元素,與當地碼頭文化完好結合,體現科納工作室的想象性融入。而在深圳前海概念設計中,從城市區域規劃到城市濱水廊道再到其他城市基礎設施,都與城市息息相通。科納將景觀作為城市文化載體,以水域為景觀設計中心,整合城市元素并靈活運用,將濱水區域與城市融會貫通。
目前我國在城市規劃建設趨向于標準化和流水線化,傳統的城市設計手段在處理城市問題時,往往把動態的城市過程強行放在一個固定而僵硬的空間結構和功能分區之中[7-8]。濱水區域作為城市邊際的重要景觀功能空間缺少觀賞性、文化性的設計,且場所基礎設施與功能比較單一,“流水線”式的設計下群眾對城市的設計感受與服務體驗不高,隨時間推移城市問題也會逐漸顯現,可以通過景觀都市主義視角解決以上問題,建設更加完善的城市濱水空間,進而促進城市發展。
在景觀都市理念下,根據城市特點將城市土地細致劃分區域,構建城市綜合體、城市水域、城市基礎設施網格,將城市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通過濱水廊道和相關濱水基礎設施將城市濱水區域串聯,形成緊密聯系的城市水平網格,發揮城市流動性。
濱水空間規劃注重基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構建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依據國家規范,利用排水設施建設促進水域循環,充分發揮出城市濱水景觀對雨洪的緩沖和屏障作用,承擔場地生態修復功能,建設水彈性城市;通過土壤種植技術加強濱水空間景觀生態性;增加具有的社會、審美方面功能的城市基礎服務設施,促進場地服務性。
景觀都市主義注重城市的發展過程,這便強調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在城市濱水空間設計中更注重水的循環作用,構建以水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加之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網絡設計,共同提升城市形成過程的積極性。
濱水空間規劃建設,需要跨專業合作,并運用多種學科、多維技術、當代科技。濱水空間設計規劃是多學科、多部門、多行業協調工作的規劃工程,排水專業幫助建設海綿城市,城市環境規劃與環境科學專業互相滲透,人工智能推演未來城市規劃[9],均為城市規劃跨學科合作。濱水景觀規劃與給排水、環境科學及多專業相互合作,景觀空間設計才能夠更加完善。
設計與自然結合是景觀都市主義理念下的重要話題,濱水空間是生態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濱水空間具備調節微氣候,處理城市雨洪災害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景觀視角表現和理解區域的動態,在設計中創造使城市系統可以健康運作并可操作的生態過程[10]。完整的濱水生態系統與完備的水文系統,得以恢復原有土壤,形成濕地系統、生物棲息地,打造濱水生境,促進人與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
城市濱水區域作為城市邊緣公共空間,起到展示和發揚城市社會文化的重要作用。景觀都市主義要求空間具備想象性設計,結合當地文化,創造該城市特有的景觀。在城市濱水空間設計中結合城市文化元素,突出地方歷史人文,創造公共熱點,打造城市名片,避免千城一面,提升城市活力與土地經濟效益。
濱水空間的景觀規劃是現代城市規劃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反映城市建設的多功能附著的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生態與人連接的主要載體。詹姆斯·科納關注城市發展,關注景觀空間與城市建筑的連接關系,科納大量的景觀都市主義理論實踐設計,從景觀與都市的雙重視角為城市創造出多元化開放性與想象性的濱水景觀空間。
反思性實踐和案例研究在城市規劃、景觀建筑和城市設計方面具有很強的遺產[11]。解析詹姆斯·科納城市濱水景觀規劃設計案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產生設計利用自然和文化規劃城市區域的新方法。對我國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城市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注釋:
①《景觀之想象:詹姆斯·科納思想文集》作者[美]詹姆斯·科納、[美]艾利森·赫希,是美國當代著名風景園林師詹姆斯·科納的合集,收錄了他自1990以來發表的諸多重要學術論文。
圖片來源:
圖1:gooood谷德設計網,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https://oss.gooood.cn/uploads/2016/11/016-Navy-Pier-Chicago-by-James-Corner-Field-Operatioins.jpg.
圖2:mooool木藕設計網,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http://i.mooool.com/img/2019/01/Navy-Pier-Chicago-NA-7467-courtesy-nARCHITECTS-image-courtesy-Iwan-Baan.jpg.
圖3,圖4: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https://www.fieldoperations.net/project-details/project/navy-pier.html.
圖5:mooool木藕設計網,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http://i.mooool.com/img/2019/01/Navy-Pier-Chicago-NA-8432-courtesy-nARCHITECTS-image-courtesy-Iwan-Baan.jpg.
圖6: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https://www.chinese-architects.com/zh/james-corner-field-operations-new-york/project/qianhai-water-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