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逢安
(上海市靜安區消防救援支隊,上海 200072)
由于具備便捷、環保、經濟、操作簡便等諸多優勢,電動自行車成為了廣大城鎮居民生活、工作中的主要代步工具。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高達3 000萬輛,全國通過登記可查詢的電動自行車數量已達3億輛之多。但是,在帶給人們出行便利的同時,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也頻繁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如何正確、規范地使用電動自行車,保障電動自行車的消防安全,是當前消防部門以及廣大群眾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火災防范;對策
作為一種簡便的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憑借自身諸多優勢,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但是在使用用管理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火災事故頻發,給社會帶來了人員傷亡、財物損失的慘重代價。為了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消防安全管理,自2021年8月1日起,我國依據《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高層建筑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行為進行重點整治,對拒不改正的最高可處以1萬元罰款。針對電動自行車開展的消防安全治理,涉及生產、銷售、使用等多個環節,其中,私自改裝和違規使用的管理難度最大,而如何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 、存放、安全使用等問題成為了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近年來,由于電動自行車引發的消防火災事故頻發,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北京市通州區“9·20”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就是由于居民私自將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帶回家,在充電過程中電池發生爆炸引發的火災,造成5人遇難,教訓非常慘痛!在電動車引發的火災事故中,經消防部門專業勘驗,種種跡象表明,均是電動車蓄電池故障造成的。消防部門給出的實驗結果顯示,一輛電動自行車從起火到引發重大火災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4 min,整棟建筑內就會煙霧彌漫;7 min,整個樓層溫度就可高達300℃多,再加上電動自行車車身多是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塑成的,電池外殼也由PP塑料制成,一旦電池起火引發火災,在充分燃燒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和氣體,并且以較快的速度向外蔓延,在較短時間內使人們吸入大量有毒氣體,出現中毒窒息死亡的風險。
由于市場需求量大,電動車品牌也多,其中不乏雜牌車。有些電動車制造商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在電動車生產中偷工減料,以低價投入銷售,這些價格低廉的電動車深受消費者青睞。然而,與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動車相比,這些質量不過關的電動車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再就是,部分電動車使用人,尤其是外賣、快遞從業人員,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對電動車進行私自改裝,還有,當電池、充電器、電機、控制器的主要零部件受損后,為貪圖便宜,私自在小型修理鋪安裝不合格產品,隱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在充電、行駛過程中,常常會由于電流、電壓超過線路承受極限,線路過負荷引發火災。
在電動自行車消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整改難題就是電動自行車隨意停放現象嚴重,在居民樓道、消防通道、樓層大廳、消防車道等地方隨便停車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消防通道、樓道安全出口等重要位置堵塞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難點問題。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導致:其一,住宅小區內未規劃和設置電動自行車公共集中停車場所或者部分小區設置的公用停放場所規模小、距離遠,應用不方便,造成很多住戶貪圖便利,隨意停放行為屢禁不止。其二,住宅小區為建設充電樁等電動車充電設備,或者充電樁設備數量不足,造成小區室內、樓道內充電、私拉亂接電線充電現象普遍,埋下了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其三,居民嚴重缺乏安全、規范使用電動自行車的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電動車引發火災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將電瓶提入家中充電、超時長充電等不良行為習慣日漸成為了常態化行為。
從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來看,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卻存在著監管不強、監督不到位的情況。如:在電動車生產和零售環節,工商監管部門監管措施不到位,沒有大力度地對生產和銷售的電動車以及蓄電池等零部件的質量進行有效監管,導致市場上存有功能缺失、質量不合格的電動車以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關鍵配件,給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埋下了隱患。其次,在日常應用中,電動車配套設施建設存在嚴重不足,多地住宅小區沒有設置電動車集中停放場所,沒有安裝電池充電柜、電動車充電樁等基礎設備,部分安裝了充電設備的小區也因為安裝區域受限,存在安裝數量不足、建設規模太小,不能充分滿足社區居民應用需求。其三,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主體不明確,各部門在管理工作中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致使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治理效果甚微。

政府部門必須做好牽頭引領作用,明確自身在電動車消防管理中的工作職責,并積極聯合區域消防安防部門、城鎮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小區物業部門等多個部門,依法依規落實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監督管理中,要明確劃分好各部門所承擔的監督職責和責任義務,相關部門也要做好上下聯動工作,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物業、產權單位、管理單位作為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強化對各自管轄小區內電動車安全管理自查工作,強化對電動車充電集中時段的安全檢查,強化對小區門廳、樓道、消防通道口等電動自行車亂停放情況的督查,及時對違規停放電動車行為進行勸阻和強制性執行制止,及時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解決處理,并加強防火檢查和夜間巡查。
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多個部門聯合督查,從電動車的生產、銷售到應用各環節都需要加強督查管理,工信、市場監管、公安、商務、消防等多部門都要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有效的開展整治活動,進行開展綜合性治理。首先,需要電動車生產企業嚴格依照《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661—2018)進行電動車的高質量生產,并且由質監、工商、工信等部門加強對市場上生產、銷售的電動車的檢查抽查力度,嚴厲處罰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動車和蓄電池、充電器以及違規拆改等違法行為,提高電動自行車的本質安全水平。其次,消防安防部門聯合區域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小區物業企業等多部門,加強對電動自行車規范使用的宣傳,嚴厲禁止電動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行為,保障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職責的有效落實。再次,加快推進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集中充電設施建設,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小區可以在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場地設置獨立感煙火災探測器、簡易噴淋等消防設施,為電動車集中停放管理提供更加周密的安全防護,或者是在小區樓道內設置禁止電動車進入電梯上樓的管控AI智能系統,徹底阻斷電動車上樓充電不良行為的發生。最后,需要加大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監控力度,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電動自行車管理法律法規,從而使電動自行車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等領域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使電動自行車的日常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積極通過小區宣傳欄、在樓道內張貼電動車安全使用宣傳海報、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推送、手機APP、戶外電子屏幕滾動播放等多元化途徑,加大對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的宣傳力度,曝光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普及安全使用、停放、充電常識。以此,不斷增強群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引導群眾通過正軌渠道購買合格電動自行車,自覺抵制在樓道、室內停放、充電的不安全行為,創建電動車安全應用新環境,降低消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