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蔬菜品種、營養價值、口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蔬菜種植技術受季節氣候限制大、農藥殘留較高、營養含量較低,導致蔬菜產量無法滿足中國龐大的人口需求。在此背景下,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滿足了部分高消費者的需求,彌補了市場需求缺口,推動了中國蔬菜產業朝著低污染、綠色方向不斷前進。因此,研究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要點與推廣策略十分重要。
1無公害蔬菜特點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農藥殘留物質、重金屬殘留物質處于規定標準以下,依托各種綠色技術進行改良生產出的綠色安全蔬菜。無公害蔬菜對人體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是一種沒有受到外界污染的高質量蔬菜。無公害蔬菜從種植到營銷環節都經過嚴格管控。從專門的蔬菜種植基地中產出,種植基地水質、土壤、空氣、肥料經過嚴格檢測,選地、澆灌、管理等各種工序有明確規定;無公害蔬菜相較于普通蔬菜而言,更加綠色安全,營養價值更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較高;無公害蔬菜發展前景良好,市場需求較高。
2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要點
2.1選地
無公害蔬菜種植質量與溫度、濕度、土壤肥力、水質等因素密切相關。在選擇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時,要對該區域土壤質量、水質、空氣質量進行準確監測與分析,確保該區域無污染,沒有重金屬殘留和農藥殘留;第二,要嚴格檢測土壤肥力、抗病蟲能力、雜草生長率、土壤透氣性等特性,確保蔬菜可以高效吸收土壤中的各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最大程度地降低蟲害與病害風險。
2.2育苗護理
2.2.1浸種處理
在種植蔬菜前,首先要對蔬菜種子進行處理,提升種子活力,消除種子表面病菌。將蔬菜種子浸泡在55℃溫水中并攪拌種子,等待溫水冷卻后,終止攪拌流程,用手或設備輕輕搓洗種子。將清洗好的種子放入3%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 min左右,完成種子殺毒工作。
2.2.2變溫催芽
浸種后,將種子包裹在濕潤的紗布內,接著再將包裹嚴密的種子放到催芽室內進行催芽。催芽過程中,溫度與時間控制是非常關鍵的,在最初16~18 h內,催芽室溫度應該調至28~30℃。過16~18 h后,將催芽室溫度調至16~20℃,繼續浸種8 h。在整個過程中,隔12 h左右要將包裹的種子翻動,為了確保種子能夠均勻受熱,同時利用30℃溫水清洗種子。整個催芽工作不得少于5 d,一般也不要超過7 d。催芽工作完成后,就可以進行后續的播種工作。
2.2.3播種育苗
一般狀況下,在播種前要完成對苗床土壤的消毒工作。在播種前3周,將濃度為40%的福爾馬林溶液噴灑在苗床上,接著用薄膜將整個苗床密封起來,放置在陽光下進行晾曬,晾曬時長為15 d。在正式播種前,還需提升苗床土壤肥力。首先要對苗床澆水,確保苗床土壤富含水分,有利于種子吸收水分。此外,還需在苗床表面覆蓋1層厚度為5 cm的營養土層,提升土壤肥力。將種子播撒在營養土層表面后,再次在種子表面均勻覆蓋1層薄薄的營養土,接著完成后續澆水、覆蓋地膜等工序。
2.2.4苗期管理
定期觀察種子出土情況,發現有超過半數的種子出苗后就需去除地膜,然后調整種植基地內部室溫。白天溫度維持在25~30℃最為適宜,夜晚則需要維持在15℃左右。定期觀察種子秧苗發芽長葉情況,當秧苗生出2片真葉時,則需準備分苗護理工作。
2.3田間管理
2.3.1溫度
在秧苗生長階段,必須嚴格控制種植基地溫度,將溫度調控在28~32℃。定植7 d內將大棚完全密封,禁止開窗。等到幼苗生長良好,茁壯成活后才可以換氣,幼苗生長溫度也要控制在25℃左右。
2.3.2灌溉
要充分綜合濕度、土壤肥力、溫度、土壤品種、土壤濕度、幼苗成長狀況等因素來確定灌溉頻率、灌溉時間與灌溉水量。種植管理人員要掌握常用的滴灌及微灌技術,提高蔬菜吸收養分效率和養分轉化率。
3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和應用策略
3.1加大技術推廣資金投入力度
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是一種先進的農業技術,很多地方暫未普及。需加大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宣傳力度與資金支持力度,增加技術宣傳渠道,擴大技術宣傳范圍,創新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從而提高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效率。現階段,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主要依靠傳統經驗,推廣渠道和推廣形式相對單一,種植戶接受新技術、新理念、新知識的能力也較為薄弱,導致他們參與該技術推廣學習的熱情不高,推廣效率較差。地方政府要發揮帶頭作用,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增強種植戶對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認識,開展無公害種植技術專題講座、下鄉宣傳、教育培訓、技術競賽等活動。政府要深入基層,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前往各地龍頭農業企業和基層農戶進行宣講,幫助他們了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優勢。此外,政府要制定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激勵機制與補貼制度,為愿意嘗試新技術、購買新設備的個人或企業提供稅收優惠與資金補助,幫助他們減輕貸款壓力。
3.2建立無公害蔬菜種植示范基地
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技術,僅靠單一的理論宣講無法幫助種植戶準確掌握該技術的重點、難點與要點。為了防止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在宣傳與應用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狀況,政府部門及企業需建立專業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蔬菜基地內要配備全套的生產設施,引入資深的技術人員,歡迎種植戶前往基地進行考察。政府要鼓勵農民加入無公害蔬菜種植合作社,經常在示范基地舉辦免費的無公害種植技術展示活動等,引領種植戶體驗無公害蔬菜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
3.3培養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人才
各地區要積極借鑒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區域或模范項目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的先進經驗,然后綜合鄉村情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的無公害種植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組建一支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素質較高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人才隊伍。政府要依托產業搭建人才發展平臺。根據鄉鎮特色農業情況,制定能夠滿足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規劃,由政府帶頭,與企業單位、教育機構達成合作,搭建農業人才發展平臺。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人才培訓內容、培訓計劃與培訓模式必須貼合農村實用人才的特性。培訓模式不可太重理論、太過空泛,要貼近生活實際。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實提高農民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水平。
綜上所述,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應用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明顯、市場需求量較大。要加大技術推廣資金支持力度、建立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培養專業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人才等,實現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應用普及化,為中國農業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山東省萊州市農業農村局潘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