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自“雙減”政策出臺,同學們的生活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有些同學為此雀躍不已,有些同學卻覺得無所適從……大家身在其中,一定會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對于“雙減”這一政策也一定有些自己的想法想要表達。今天,我們就圍繞“‘雙減’下的我們”這一話題來進行探討吧!
概念闡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保障每個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作出的重大決策。
多方觀點
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作業負擔,其根本目的是要讓教育回歸本源,使學生享受到真正有質量的教育,讓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我們必須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準確把握人才培養方向,自覺提高對“雙減”的思想認識,深刻領會“雙減”的重大意義,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擔負起歷史的使命。
——《中國教育報》
作為一名家長,我一直關注著“雙減”政策落地后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孩子的作業由晚上十一點左右完成變為基本在學校就可以完成,書包不再鼓到變形,周末也不必馬不停蹄地上各種輔導班?!半p減”既保障了孩子們正常休息、鍛煉、娛樂的時間,也保護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讓孩子們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擁有了快樂的課余生活。我認為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孩子才會對學習更有積極性,從要學慢慢轉變為想學。
——家長王琴
自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我認為這對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有積極的意義?!半p減”使學生作為主體的價值得以體現,恢復了教育生態,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老師們也應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全面落實“雙減”,促進自己快樂教學。
——內蒙古科左后旗蒙古族實驗初級中學教師花梅
讀編論壇
小編蔚嵐:小讀者們好,“雙減”政策剛推出時,小編姐姐曾在微博話題里問過大家,“雙減”之后你們覺得最大的變化在哪里?當時不少同學反饋說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感受。時間過去這么久了,大家一定有了些切身體會吧,我們一起交流交流怎么樣?
繆佳宜:確實有變化!我現在不用再為周末補課的問題和爸媽爭執,整個家庭氛圍都變得和諧了。
朱嘉欣:對對!現在雙休日、節假日基本完全屬于我們自己了。這多好啊,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小編蔚嵐:看來沒有了補習班的壓力,大家快樂了不少呢!那校園生活呢?有變化嗎?
董振陽:校內作業減少了,我們有更多時間自主學習、自主閱讀。之前我特別喜歡制作手工模型,但因為時間不夠,一個模型常常只完成一半就不得不擱置一旁,而現在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一口氣完成它們。
楊煜琪:我們學校安排了課后托管,放學時間雖然延后了一些,但在這個時間里,我們基本上都能把作業寫個差不多,甚至有些作業老師當場就批改完了?;丶液笃鋵嵾€挺輕松的,讀讀課外書,看看電影,然后睡覺,沒有作業的困擾,我感覺更喜歡學校了。
周恒熠:我們學校也有托管,而且放學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拓展活動,如書法、美術、體育運動、科學實驗等。我爸媽說他們遠沒有之前操心了,作業能在學校完成,不懂的知識點有專門的老師輔導,特長在學校就能學,這樣一來既省時間又省錢,他們還更放心。
唐子末: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睡眠時間變多了,休息好了,課堂效率自然提高了。
李瑞安:有更多自主時間當然很好,我也喜歡輕松地學習,但我們已經初二了,中考就在不遠的將來,作業減了量,輔導班減少了,我偶爾會擔心自己的成績是否會因此受影響。
姜一琳:我媽媽和我說,中考分數是“硬指標”,所以千萬不能因此松懈下來。
小編蔚嵐:嗯,我相信這個困惑很多家長和同學都會有。但我覺得,首先大家應該給予學校和老師們更多信任?!半p減”的主陣地在學校,我也和很多老師交流過,老師們普遍表示自己身上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更強了,比如需要把課本結構化,集體備課,一起探討怎樣的作業更適合學生、更有針對性,同時增加面改的機會,其實這對大家來說是有益的。而且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多學”“超前學”的觀念似乎一直捆綁著大家。
栗怡然:好像是的,我甚至感覺自己對輔導班有依賴心理,總覺得課程要提前預習,在學校學完還必須再上提高班,不然心里不踏實。
劉佳宇:之前有一次我們數學老師講一個知識點,很多同學說學過了,可我明明記得老師沒有講過,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報預科班提前學了。當時我就在想,真的有必要嗎?而且這樣讓老師也很為難。
小編蔚嵐:沒錯,“雙減”其實也是在嘗試轉變這種“過度教育”的社會風氣。學習并不是必須依仗海量的練習和課程,而是要從心底迸發出對知識的渴望。一味地追求以量取勝,不見得會有很大成效,而真正有效的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分數只是一個短期目標,大家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既要看到現在的成績,又要看到自己未來是否能持續、健康發展。
吳思穎:我們以平常心看待“雙減”就好,踏踏實實學好校內知識并適當加以拓展,及時總結歸納,這樣就能有效增強我們對知識本身的理解。
王博康:“德智體美勞”得全面發展才行,未來的世界更需要能力多元的人才。
小編蔚嵐:有人說“雙減”是“在高速路上大拐彎”,以往激烈的教育軍備競爭讓“搶跑”“內卷”“雞娃式教育”成了常態,此時的“大拐彎”正意味著教育的回歸。
小編姐姐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雙減”的本質,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只有給予自己更多關注,才能更好地適應政策,更好地對自己負責。
話題總結
實施“雙減”政策,不僅是對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它從本質上說是對一系列教育觀念的糾偏。第一,糾正育人方向之偏。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不是應試競爭的“跑馬場”。要尊重少年兒童的休息權、健康權,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走出“短視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第二,糾正違規競爭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學校、不少家庭為了在升學競爭中搶得先機,堅信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違法違規教育行為大行其道。如果這種受極端功利的應試教育驅動的各種違法違規辦學行為得不到有效制止,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內卷化”的“劇場效應”和“囚徒困境”。第三,糾正超前學習之偏。學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職責,而校外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實施“雙減”政策,要調整優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構,既要做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要做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
落實“雙減”工作,是緩解社會焦慮情緒,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之必須?!半p減”工作到位,責任壓實,教育規律才能發揮作用,學校教學質量才有保證。
話題預告
你有“偶像”嗎?他(她)對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你心里,怎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偶像”呢?歡迎大家關注微博話題#你的偶像是誰#,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