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亞男
綠色冬奧 彰顯誠信
2020年9月,中國向世界鄭重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加快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推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兩名火炬手將最后一棒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心,一團“微火”緩緩升上夜空……別出心裁的點火儀式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冬奧場館內外的綠色元素與傳遞出的低碳理念,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兌現減排承諾的誠意與努力。首次使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所有場館實現100%綠色供電,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為全球首座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大道速滑館……通過2022北京冬奧會這扇窗戶,世界看到了中國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也看到了中國的“一諾千金”。
●素材解讀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是結交天下的根本,言出必行向來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合作抗疫承諾、經濟合作承諾、生態環境承諾……這些擲地有聲的中國承諾,展現了大國擔當、履行了大國責任、做出了大國貢獻。誠信不僅是個人的立根之本,還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立根之本。
“一元村醫” 守信踐諾
76歲的吳光潮是浙江省建德市梅塘村衛生室的醫生,50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有病人需要一定隨叫隨到的習慣。上門診治,包括診療費、醫藥費、器材費,吳光潮一共只收取一元錢。
1966年,吳光潮在梅塘村村民們的資助下參加了半農半醫的學習班,成為了一名赤腳醫生。那時的梅塘村生活貧苦,缺醫少藥,吳光潮學成歸來后,便立志留在村里為村民們服務。吳光潮說:“是村民集體出力出錢培養我的,所以我承諾過,學了技術一定為村民服務!”
進入80年代,隨著農村原有的合作醫療體制解體,農村衛生室看病連帶開藥,從最初的五分錢漲到了一元錢。為了不讓看病成為村民們的負擔,吳光潮向全村老百姓許下了一個承諾:一元錢看病,不再漲價!吳光潮說:“那個時候因為我家里條件還好,政府給補貼,村里也給補貼,我想我就不漲價了。”
從1983年至今,吳光潮始終堅守一元錢看病的承諾。
診費可以廉價,但治病救人的過程絕不打折。對于每一位前來就診的病人,吳光潮都會仔細詢問、治療,并一一記錄在案,時間久了,不少外村的病人也慕名而來。
再后來,隨著物價上漲和就醫人數的增加,梅塘村衛生室每年都會出現醫療費缺口。為了堅守一元錢看病的承諾,吳光潮拿出自己的工資做補貼。為了減省醫藥費開支,吳光潮經常上山為病人采草藥。如今,他仍保留著這個習慣。
因為醫術高超,許多大醫院都想高薪聘請他,結果被他全部拒絕。光陰悄然逝去,吳光潮就這樣在村口的衛生室堅守著,一元錢看病的承諾一守守了三十多年。驟雨疾風,昔年舊事,一切都可以被改變,然而在吳光潮內心深處,當初對父老鄉親的承諾,永遠都不會變。
●素材解讀
一元錢能買來什么?在吳光潮工作的鄉村衛生室里,一元錢換來的是群眾的健康和信任。一元錢的背后是吳光潮行醫幾十年來的為民堅守與醫者仁心。幾十年來,為了守護村民健康,無論行醫之路多苦多難,吳光潮都不曾想過放棄。“村民離不開我,我不能一走了之。”看似質樸的一句話,照見了他守信踐諾的高貴品質,體現了他為人民服務的畢生追求。
耄耋老人 以誠立身
2021年2月5日,90歲高齡的麗水“誠信奶奶”陳金英回到金華老家,遞給侄子陳其德7萬元錢,還清了她2077萬元債務里的最后一筆。
53歲那年,陳金英創辦了一家專門為老年人做羽絨服的服裝廠,二十余年苦心經營,陳金英的事業達到高峰期,公司年產值高達千萬元。然而在2011年9月,公司因股東撤資引發資金鏈斷裂,陳金英不得不暫時停下創業的腳步。這一年,陳金英已80歲高齡。眼看著債務無力償還,羽絨服又賣不動,無奈之下,她將廠房以900萬元的低價轉手,又賣掉了名下的兩套房子,同時將賬面上原本用于進貨的600多萬元都湊在一起,還掉了1800萬元。這樣下來,她的欠款還剩下277萬元。當時有人曾勸她申請破產,這樣她就不用還剩下的債務了。也有債主看她年事已高,提出“還不上就算了”。但陳金英既沒打算申請破產,也沒仗著年事高不還錢,她深知,每一份借款里都包含著借款人對她的信任,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血汗。她說:“做人要誠信,錢我是一定會還的。做人,背可以駝,但腰不能彎!”那年,陳金英已經81歲。
隨即,陳金英又租了個小廠房,帶著幾個老工人繼續生產。可是,羽絨服銷路不暢,產品積壓,到年底,她甚至無法支付員工的工資。“不能叫人家兩手空空回家。”陳金英心一橫,在麗水中山街擺攤低價拋售廠里生產的羽絨服,無論寒冬酷暑,陳金英一有時間就到街頭擺攤,終于湊齊了12萬元,讓員工過了個安心年。
自那時起,在麗水街頭就經常能看到一位頭發花白、佝僂著背的老奶奶在售賣羽絨服。
2021年春節前夕,陳金英終于還完了最后一筆欠款。
●素材解讀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立業之基。陳金英奶奶在欠債之后,既沒有博取同情,也沒有設法規避責任,耄耋之年仍盡力履行還債義務,她用高貴的品格向我們詮釋了“一諾千金”的真諦。
秀麗羅鳳 以誠為美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橫縣和靈山縣交界處,有一個秀美的小村莊,名叫羅鳳村。羅鳳村歷史悠久,因一種獨特的貿易習俗享譽全國,被稱為“誠信村”。
羅鳳村的每戶村民都有自己的菜園子,菜園里的蔬菜瓜果除了能自給自足外,常有剩余。于是,他們便將這些菜摘干凈,按捆扎好,拿到菜市上出售。村民們將自家一籃籃、一筐筐的菜掛在一棵大樹下,菜筐上系著小竹簍或塑料袋,在旁邊的小紙牌上寫下“一元”“兩元”等不同價錢,隨后便離開忙自己的活了。
這個無人售賣的菜市并不大,卻是“誠信村”這一美名的來源地。羅鳳村的無人售賣菜市是自發形成的。那是一個農忙時節,一位村民無暇看守菜攤,便將寫好價錢的小紙牌綁在菜筐上,旁邊放著一個小竹簍,以便買菜的人放錢。傍晚時分,村民回來了,他發現買菜的人竟然領悟了他的意思,買走了菜,留下了錢。從此以后,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效仿他的這種做法,無人售菜的習俗也就逐漸形成了。
羅鳳村的村民們一直堅守約定俗成的規矩,將出售的蔬菜分類扎好,明碼標價,買菜的人自行選取,放下錢,即可拿走菜。羅鳳村村民共守默契,信守“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原則,將這種習俗代代相傳,時至今日依然盛行。
●素材解讀
誠信是做人的法寶,而人與人之間正因有了信任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交往,社會也是如此,任何制度都需要以誠信為基石來組織和建構。我們應該秉持“誠實守信”的原則生活,因為只有具備真誠守信的品質,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