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樊佳,經鵬飛,潘曉
(1.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武漢 430084;2.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00)
轉葉式舵機主要的特點是轉舵機構結構緊湊、自帶上舵承,特別是易于實現±45°甚至±65°大舵角轉舵的需要。因此,轉葉式舵機主要應用在轉舵角度大于35°、對操縱性要求較高的各類船舶,如海洋工程船、客滾船等。國內生產船舶舵機設備的廠家很多,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國內轉葉式舵機產品明顯體積龐大而笨重,與國外同規格產品相比,體積大、占用空間大。我國自主開發建造的大型船舶中,舵機均為國外品牌,僅有部分船舶采用自主設計的大型舵系;而對于大型集裝箱船,舵機和舵系則幾乎全部為進口品牌產品。為實現轉葉式舵機結構輕量化,降低轉葉式舵機的質量,減少舵機的外形體積,滿足船舶舵機艙空間小的要求,進行結構設計。
轉葉式舵機主要由液壓泵站和轉舵機構組成,液壓泵站與轉舵機構既可分開布置,也可集成布置以使設備更加緊湊,布置空間更小。由于轉葉式舵機液壓泵站較大,大多數的轉葉式舵機采用分開布置方式。
轉舵機構主要由箱體、端蓋、定子、轉子和葉片等部件組成,見圖1。

圖1 轉舵機構結構示意
舵機的轉舵機構與船舶舵桿舵葉通過一定方式連接,當舵機接收到操舵指令時,液壓泵站排出液壓油,進入油缸,并推動轉葉作直線運動,轉葉的移動推動舵柄作旋轉運動,當旋轉到指令舵角時,停止轉舵,從而實現操舵過程。
當舵機的規格和轉舵速度確定后,液壓泵站的泵流量和油箱容積基本確定,液壓泵站的質量也基本確定。因此,舵機的輕量化工作就集中于轉舵機構。
三葉式轉舵機構原理見圖2。在轉舵機構內部,定子和葉片將箱體和轉子之間的空間切割成3對油腔,所有油腔在安裝時注滿了油,系統內所有空氣均已排盡。當液壓泵站產生的高壓油進入一側油腔(高壓腔)時,而另一側油腔(低壓腔)壓力沒有變化,壓力差驅動葉片帶動轉子旋轉,同時,低壓腔內的液壓油排出。由于轉子連接著舵桿,從而實現轉舵。反向轉舵則通過轉換進出油口來實現。

圖2 轉舵機構工作原理示意
轉舵機構輸出轉矩為
=0125·Δ···(-)··10
(1)
式中:為輸出扭矩,kN·m;Δ為高低壓腔的壓力差,MPa;為葉片數;為箱體高度,mm;為箱體內徑,mm;為轉子轂外徑,mm。
由式(1)可知,轉舵機構的輸出轉矩與工作壓力、葉片,以及基本尺寸有關。因此,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減輕轉舵機構的質量。
1)提高工作壓力。轉舵機構規格不變,提高工作壓力,高低壓腔的壓力差的壓力增大,轉舵機構的結構尺寸就可以變小。受密封和內泄漏的影響,轉舵機構的工作壓力一般為8 MPa,部分廠家產品的工作壓力可達12.5 MPa。
2)增加葉片數量。葉片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液壓油作用面積增加,功率密度增大,當發出相同轉矩時,轉舵機構的結構尺寸和質量就可以減小。受結構的限制,轉葉式舵機采用2葉式的比較多,大于900 kN·m的轉葉式舵機有部分采用3葉式和4葉式的結構。相比于3葉式舵機,4葉式舵機質量可減輕30%以上。但是,隨著葉片數量的增加,轉葉式舵機的操舵角度會相應變小。
3)優化結構形式。由于轉舵機構內部注滿高壓液壓油,船級社規范規定:轉舵裝置承受內壓的所有構件應按照I級受壓容器的有關規定進行設計。船級社的壓力容器規范對相應的結構尺寸提出要求,再結合式(1),就可以得出轉舵機構的基本尺寸。采取合適的方法優化得到轉舵機構基本尺寸,達到降低舵機質量。
3.1.1 箱體設計計算
箱體結構見圖3。

圖3 箱體結構示意
由于箱體圓筒部分只承受內壓力,根據船級社壓力容器規范要求,箱體最小壁厚為

(2)
式中:為設計壓力,MPa;[]為許用應力,MPa;為系數;為內壁半徑,mm。
對于箱體底部厚度的計算,可類似于壓力容器的平封板的計算,則底部最小厚度為

(3)
式中:為系數;為平板直徑,mm;為設計壓力, MPa;[]為許用應力,MPa。
3.1.2 端蓋設計計算
端蓋相當于壓力容器帶螺紋連接的平封頭,結構見圖4。

圖4 端蓋結構示意
要求最小厚度為

(4)
式中:為系數。
3.1.3 轉子設計計算
轉子與舵桿結構見圖5。

圖5 轉子與舵桿結構示意
如圖5所示,轉子與舵桿使用無鍵錐形連接,轉子內徑與舵桿的外徑相同,由船級社規范計算舵桿最小直徑。

(5)

轉舵機構的主要由箱體、端蓋、定子、轉子和葉片構成,主要質量集中在這些部件上。以質量最優為目標,最大限度地降低各個部件的質量。
舵機質量最小為優化目標,即
min():=
(6)
式中:為舵機質量;為材料的密度;為舵機總體積。
=+++=
π((+)-)·+π(+)·+


(7)
對式(1)~(5)和式(7)進行求解,以得到最優的舵機質量參數。但是這樣不能保證舵機的性能,為在保證舵機性能的前提下,兼顧質量最優,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對優化后的舵機進行仿真,驗證其強度,同時針對薄弱位置進行加強。
轉舵機構輕量化的流程見圖6。

圖7 轉舵機構輕量化方法流程
轉葉式舵機結構輕量化的基本步驟如下。
1)根據需求,確定舵機的輸出轉矩、葉片數等參數。
2)選擇箱體高度和內徑、轉子轂外徑等初步參數,計算式(1)~(5)和式(7)。
3)使用粒子群神經網絡的方法對式7的結果進行優化判斷,得到質量最優的舵機外形參數。
4)對優化后的外形舵機進行取整,得到轉舵機構的初步參數,并建立相應的三維模型。
5)使用有限元方法對三維模型進行強度校核,驗證不同工況下的舵機是否滿足要求。
6)如強度不滿足船級社規范要求,則對轉舵機構的初步參數和模型進行局部優化,重復步驟4)和5),直到舵機的參數滿足不同工況下的舵機性能要求。
以某型轉葉式舵機為對象,開展舵機輕量化設計,其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主要技術參數
按照前述轉舵機構輕量化方法對該型轉葉式舵機進行優化,得到轉舵機構的主要參數與原方案對比見表2。質量優化后的轉葉式舵機轉舵機構整體質量為:3 933 kg,較原方案減少質量957 kg,減重19.6%。

表2 轉舵機構主要零件尺寸
為驗證優化后的轉葉式舵機強度是否滿足船級社規范要求,采用ANSYS對轉葉式舵機各零部件進行結構強度分析。轉舵機構的最大工作壓力為12 MPa,對模型施加12 MPa的液體壓力,得到的結構應力云圖見圖7。

圖7 箱體結構綜合應力云圖
通過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箱體端蓋定子在最大工作壓力工況時,結構部分區域主應力大部分在90 MPa(許用應力,材料抗拉強度為450 MPa,安全系數取5)以內,部分超過90 MPa的區域集中在箱體安裝螺釘的底座結合處,該部位不承受液體壓力區域,不影響使用安全,因此,箱體端蓋定子強度符合船級社規范要求。
對國內轉葉式舵機體積龐大且笨重的缺點,開展轉葉式舵機結構輕量化設計,提出提高工作壓力、增加葉片數量和結構優化等降低轉葉式舵機質量的方法。在滿足強度和性能的要求情況下,優化后的轉葉式舵機質量明顯降低,輕量化的效果比較明顯,同時優化后的轉葉式舵機仍然滿足工作和規范要求,輕量化設計方法可行。采用該結構輕量化方法,可明顯降低轉葉式舵機的質量,減少材料浪費,節約成本,而且可為轉葉式舵機及其他船用甲板機械的輕量化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