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紅 宋濤 徐琦
肺結核由結核桿菌引起,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1-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痰涂片陽性肺結核患者約72萬例,肺結核的患病率為66/10萬;痰涂片陰性肺結核患者約192萬例,患病率為119/10萬[3]。抗結核藥品固定劑量復合劑(FDC)是幾種不同抗結核藥物按一定劑量配制而成的復合制劑,是現階段治療肺結核的常用藥物之一[4]。然而,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長期服用藥物依從性低、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低、記憶力差,極易出現不遵醫囑用藥、不按時復查等情況[5]。目前臨床常用的常規藥物督導模式,對老年患者的用藥監督作用較弱。新型綜合督導是一種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以及多種督導方式的干預模式,將新型綜合督導應用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抗結核FDC治療中,能進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藥督導效果。因此,本研究將新型綜合督導應用于抗結核FDC治療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管理中,探討其應用效果及治療依從性。
選取2020年1—12月醫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抗結核藥品固定劑量復合劑(FDC)治療,納入條件: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有關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具備正常溝通理解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 :合并心肝腎功能異常;合并心理疾患、精神病史、老年癡呆;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中途退出此次研究。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0例;年齡60~83歲,平均72.15±5.4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或中專17例,大專13例,本科及以上9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72.26±5.5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專16例,大專15例,本科及以上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督導,選擇1名醫務人員為督導員,患者每次就診時或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督導,督導頻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督導內容為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復查、詢問其用藥后情況以及健康教育等。
1.2.2 觀察組 采用新型綜合督導,具體方法如下:督導員主要為家庭成員、醫院專門的醫務人員,督導方式主要為家庭督導和電話督導相結合,督導內容為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復查、詢問其用藥后情況以及健康教育等。
(1)家庭督導:家庭督導員選擇年齡≥16歲的家庭成員,培訓后能監督患者用藥和復查,并完成相關記錄。家庭督導員每日監督患者服藥情況,并進行記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對患者及家庭督導員進行每月1次的面訪,檢查患者的服藥、復查以及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等,仔細核查患者的服藥時間和用藥劑量,并檢查藥品量是否與服藥記錄一致。
(2)電話督導:由醫院專門的醫務人員每周進行1次電話督導,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并為家庭督導員答疑解難。通過電話等形式加強對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使患者清楚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對肺結核病情改善的重要性。加強與家庭督導員溝通,予以適當鼓勵,使其積極完成患者的督導功能,并嚴格監督患者用藥。醫務人員需每月進行1次面訪,檢查患者的用藥、復查等情況,在面訪過程中,指導家庭督導員拍背排痰的方法,定時給患者拍背排痰,促進痰液排出;對患者進行飲食、生活指導,并糾正其不良生活行為。
(1)管理效果:記錄兩組患者規律服藥、按時查痰、按時取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治療依從性:記錄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內容包括有無規律服藥、有無漏服、有無擅自增減藥量等內容,總分10分,>8分為完全依從,5~8分為部分依從,<5分為不依從。
(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74)[7]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將各維度的粗積分均轉換為0~100分的標準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構成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規律服藥率、按時查痰率、按時取藥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管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屬于我國現階段最常見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經濟社會問題之一[8-9]。肺結核的主要病因為機體接觸結核分歧桿菌,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痰中帶血、午后低熱、乏力、盜汗以及食欲減退等癥狀[10]。由于老年群體的機體免疫功能較弱,是肺結核的易感人群。針對老年肺結核患者,有效地疾病管理是控制結核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治療方案和治療管理是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成功的關鍵。抗結核FDC治療是老年肺結核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患者出院后的治療依從性對保證該治療方案的療效具有重要意義[11]。然而,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記憶力減退以及情緒易波動,在出院后極易出現不遵醫囑的行為。
督導是監督老年肺結核患者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的重要措施。以往常規督導方式所采用定期電話和就診時面診督導難以發揮全面的監督作用,部分患者可在非督導時期出現不遵醫囑行為[12-13]。新型綜合督導是一種家庭成員與醫院醫務人員協同督導的模式,能有效發揮全面督導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規律服藥率、按時查痰率、按時取藥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新型綜合督導能有效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抗結核FDC治療管理效果。在新型綜合督導中,家庭督導員與患者的關系親密,這不僅能保護患者的隱私,還能監督患者的服藥情況,同時予以精神上的鼓勵,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有所增強,進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14]。同時,家庭督導員能準確記錄患者的服藥和復查等情況,有利于醫務人員了解患者的疾病和用藥情況。醫務人員每周進行的電話督導,不僅能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管理,使其按時按量用藥,并及時復查[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表明新型綜合督導能夠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在抗結核FDC治療中的依從性。醫務人員每周1次的電話督導,可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肺結核相關知識宣教,使患者了解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醫務人員與家庭督導員加強溝通,能在溝通交流中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且鼓勵家庭督導員,能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家庭督導和電話督導的協同,具有可持續性,能實時掌握患者的治療信息,及時發現不遵醫囑行為并進行糾正,最終實現治療管理質量和治療依從的雙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新型綜合督導能夠提高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肺結核的困擾,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只有通過積極、有效地治療來緩解其病情,才能逐漸改善其生活質量。患者在接受家庭督導和電話督導后均能按時用藥和按時復查,從而確保抗結核FDC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病情逐步緩解,醫務人員通過電話督導的健康宣教、用藥治療、糾正不良行為,能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為,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將新型綜合督導應用于抗結核FDC治療老年肺結核患者管理中,能提高其管理效果和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