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非
繼第14屆海峽論壇后,兩岸交流的另一重要活動上海市與臺北市共同舉辦的“雙城論壇”于19日登場。
“雙城論壇”2010年在前臺北市長郝龍斌任內開始,每年由臺北、上海輪流主辦,并安排晚宴及參訪交流行程,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起改為視頻舉辦。今年“雙城論壇”由臺北市主辦,依舊視頻登場,以“韌性、永續、人文”為主題,上海和臺北都設有會場。臺北市長柯文哲首先致辭,隨后上海市長龔正在上海主會場致辭。
柯文哲在致辭時稱,臺北和上海今年聚焦在全球疫情肆虐和氣候變遷的雙重影響下,如何將各項挑戰轉化為轉型驅動力,加強城市的抗災、防災的韌.性,實現宜居永續的城市愿景。他說,臺北和上?;ハ嘤^摩學習,有助于彼此的進步。柯文哲同時談到臺灣農產品登陸受阻等問題,龔正表這些問題在過去都曾經得到很好的解決,“也再次證明兩岸交流離不開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系嚴峻復雜時,兩市仍堅持舉辦論壇,是為了增進雙方的理解,為改善兩岸關系累積善意”。龔正細數過去“雙城論壇”的成果,包括已經簽署了39項城市交流的備忘錄,橫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和旅游產業等,成為兩個城市長期交流的基礎。今年“雙城論壇”,雙方簽署循環經濟、智慧交通及圍棋運動3項合作備忘錄,包括不定期分享兩市循環經濟政策推動相關信息、經驗與成果,推動兩市圍棋運動賽事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分析稱,只要“九二共識”基礎存在,兩岸交流一定會繼續下去,但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了,論壇很可能就會有政治性干擾和障礙,能不能舉辦就面臨很多挑戰,所以還是要看臺北選舉的結果和政治的變化。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稱,民進黨雪局對海峽論壇等采取敵視、封鎖、阻撓態度,制約泛藍政治聯盟及社會團體與大陸接觸,恒這也激發更多臺灣民眾對其反感與厭惡,形成一種孤島效應。
“和平是主流民意,柯文哲做對了”,臺灣《旺報》以此為題發表社評稱,臺灣人在大陸生活、就業約有100萬人,陸配在臺也有30萬人。根據最近幾項民調顯示,臺灣民眾不分黨派都是希望兩岸恢復和平交流。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5月公布的民調顯示,有68.5%的人支持兩岸在疫情穩定下逐步開放交流,并放寬大陸人士來臺管道。陸委會6月委托臺灣政治大學的民調也顯示同樣的民意,有七成以上民眾贊成在兩岸疫情逐步穩定后,循序恢復大陸人士來臺從事交流活動?!惲⒎牵?/p>
環球時報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