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陳建

恐慌充斥著每個人心頭
1997年,注定是每一個韓國入不·能忘卻的年份。這一年,韓國支柱企業一個接一個地倒下,韓元不斷崩盤,人們眼睜睜看著家產不斷貶值,恐慌充斥著每一個人的心頭。韓國在朝鮮戰爭一片廢墟中,從一窮二白的落后國家實現了向發達國家的跨越,成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有經濟學家評論,在二戰結束后,由發展中國家跨越到發咨國家的中等人口國家寥寥無幾,而韓國無疑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可是誰能想到,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依靠制造業和出口起家,80年代創造了“汶江奇跡”,但在1997年差點因亞洲金融危機而破產。
1997年開年,韓國大企業韓寶鋼鐵轟然倒塌,對外宣布破產,緊接著政府支持的幾家大型企業開始倒閉一韓國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大幅縮減。年中,亞洲金融危機席卷泰國,金融業的動蕩導致國際市場經濟風向偏向保守,韓國出口型經濟受到巨大影響,工廠大面積停業,大批人員失業。通貨膨脹之下,物價飛漲,民眾更加走投無路。
面對危機,普通百姓各有打算。在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中,金融新人尹正學認為危機也是契機,押上全部身條投資撈一筆。小企業主岬秀多年積果的財富一夜化為烏有。韓國瀕臨破產,國家和平民都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想要阻止危機的人、想借機獲利的人、想要守護自己的企業和家人的人做出了不同選擇。正是由于對這段歷史刻骨銘心,這部電影被認為刻畫了當時韓國從上到下的眾生相。電影活生生展現了金融風暴帶給韓國民眾的精神創傷:企業償還不起債務,破產潮來臨, 失業潮隨后而至,社會陷入一片恐慌,有人變賣房產,借酒消愁,自殺率節節攀升。
捐出227噸黃金
有分析稱,韓國經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根本原因在于該國特殊的產業結構,也就是所謂的“成也大企業敗也大企業”。在樸正熙當政期間,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和提高韓國產業競爭力,有意識扶持一批大企業搞出口帶動型經濟發展模式,三星、現代、LL、大宇等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在政府的主導和默許下,韓國大企業和銀行機構相互“合作”,集中大量資源和資金進行投資,并實現壟斷性增長。
上世紀90年代,韓國進行了金融市場化改革,政府對經濟和金融的調控力開始減弱,加之現代金融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這導致韓國大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瘋狂舉債。由于韓國體制的特殊性,很大部分銀行貸款實際上是以政府名義從別國借來的外債。這就導致那些申小企業一旦經營不善、宣告破產,很大程度要由政府來承擔。1997年10月初,韓國的外匯儲備總額約300億美元,卻背著高達1100多億美元的外債。
隨著亞洲金融危機已經在部分國家爆發,韓國的對外出口出現下滑。隨著外資被不斷抽出,韓國可用外匯儲備不斷下降,甚至到無匯可用的地步。特別是標普把韓國國家信用等級從AA級下調到A+級后,韓國的金融狀況讓已經在東南亞屢屢得手的索羅斯等人看到機會。索羅斯先是把提前融來的大量股票全部拋空,等到股價跌無可跌后再大量買回,必中賺取巨額差價。一番操作之后,他帶著巨額差價一走了之,只給韓國留下了一地雞毛。極短時間內,韓國股市暴跌70%,韓元貶值約2/3。
韓國民眾也曾想自救,但不知從何入手,不知是誰先發出了號召,人們之間突然開始流傳:“把金子交給政府,我們自己拯救自己”。于是,全國掀起了捐金熱潮。每家每戶不計較得失,無論是祖傳的金首飾,還是壓箱底的金子,統統無私捐獻給政府。據說攀寸有超過350萬韓國民眾自愿拿出了自己的黃金首飾和金條等,向政府捐出227噸黃金,要與國家共克時艱。但是韓國民眾的金子并沒有兌換太多的美元,根本撐不過這一場危機。
槍頂著腦門的談判
隨著危機加劇,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本以為IMF會出手援助,卻不想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把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包括入股韓國多家大企業、根據IMF的設計進行改革等,意在掌控韓國經濟命脈。韓國與IMF的這次談判異常艱難,有人甚至形容是“槍頂著腦門的談判無奈之下,韓國政府在1997年12月與IMF簽署協議,獲得550億美金貸款,并且被迫進行“經濟改革”,包括重組大企業,鼓勵銀行合并,對外放開金融和市場,強化金融和企業監管等。
雖然韓國從上到下都在努力,但金融危機帶給韓國的傷害堪稱“刻骨銘心”。30大財閥企業中16家遭到清理,33家大型銀行里15家宣告倒閉,2000多家金融機構中約1/3破產關門。1301萬國民失業,政府債務高達1175億美元。韓國絕對貧困人口從1996年的4.3%上升到1998年的4.9%。
不僅如此,韓國經濟命脈也逐漸被外國所掌握。韓國與IMF簽署的開放市場協議,允許外資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并購韓國企業。這意味著,韓國政府失去了對本國企業的管控權。一時間,大量外來資本如潮水般涌入韓國,控制了韓國大量核心企業的經濟命脈。據悉,韓國八大銀行的外資股份;均占到了2/3以士士韓國最引以為豪的三星集團,大部分股份也都掌握在華爾街巨頭手中。
亞洲金融危機讓眾多韓國財閥、普通民眾付出了慘痛代價。不過,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后成功實現產業升級,半導體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商品種類,韓國如今也成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環球時報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