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女孩,但為了改變命運,她敢想敢干穩打穩扎,憑借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硬是在競爭激烈的印刷行業亮出了自己的旗。
其實,砥礪她前進的動力是夢想,讓我們一起走進傳奇女性李朝英的傳奇人生……
“創業這二十多年來,我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真是酸甜苦辣嘗遍,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覺得人生還是要奮斗,奮斗的人生才是最美的……”2022年7月初,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李朝英忍不住對記者說道。
1972年10月,李朝英出生在安徽宣城農村。技校畢業后,李朝英舍不得離開父母,便選擇從親戚處借了1500元錢,開了一家打字店。
由于設備落后,市場小,李朝英的打字店很難接到業務。就這樣,李朝英苦苦地支撐了兩年,迷茫的未來讓她不知所措。
一次,一個朋友來找李朝英玩。朋友在宣城印刷廠工作,她對李朝英說:“你這打字店的設備太落后了,效率也低,你可以去我們印刷廠看看,說不定對你的發展會有幫助。”
頭腦靈活的李朝英第二天就坐車去了宣城。當她看到印刷廠的先進設備和那堆積如山的印刷品時,頓時覺得熱血沸騰,大干一場的念頭在她的腦海里閃現。
從宣城回來后,李朝英從姑父那借了3000元錢,買了兩臺舊的印刷設備。設備更新后,李朝英的印刷業務開始有了起色。同年,她和在當地一所學校工作的馬興龍牽手走進了婚姻殿堂。丈夫性格溫和,成了李朝英創業路上最堅強的后盾。1年后,女兒便呱呱墜地了。
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李朝英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決心要在印刷行業闖出一番新天地。那時,李朝英面對著資金匱乏和設備落后的雙重困境,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她對記者說:“那時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有時沒錢進紙,我便和廠家商量,等我接到貨款,便在第一時間還錢。我把信譽看得很重,慢慢地,一些廠家也愿意賒紙給我,只有有了原材料,我才能加工生產。”
原材料的問題解決后,李朝英開始拓展業務的范圍。一次,李朝英接到給銀行印刷單據的業務。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按時交貨,李朝英帶著兩個工人沒日沒夜地工作。累了,大家就在車間的地板上打個盹,醒了接著干活。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李朝英終于按時交貨了,客戶夸贊她說:“我們本來以為像你這樣的小印刷廠不可能會按時交貨,沒想到你們不僅按時交了貨,而且還印得這么好,以后有業務,我們還找你做。”客戶的認可,是李朝英最為開心的事。
那天,蓬頭垢面的李朝英交完貨回到家里,洗個澡,已經三天兩夜沒睡覺的她,放心地躺在床上睡了十幾個小時。
憑借著可靠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李朝英的訂單開始多了起來。每當手里積攢了一點資金,李朝英就會選擇更新設備,她對記者說:“有了先進的設備,才能更高效地生產,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也才能贏得客戶的認可。”
為了創業,李朝英覺得虧欠丈夫,更虧欠女兒。女兒還不能走路時,李朝英經常背著女兒在車間干活。
后來,女兒上幼兒園時,因為忙碌,李朝英經常忘了接女兒。“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孩子,發現幼兒園大門已經鎖了,沒人知道我的孩子去了哪兒,我一下子急得哭了起來。經過打聽,才知道是我去得太遲了,老師把孩子帶回家了。老師批評我說,你對孩子不管不顧,就是掙了錢,又有什么意義呢?那一刻,我覺得無地自容,從那以后,我在努力創業的同時,也會更多地關注家庭和孩子的成長。”
在李朝英的奮斗之下,她的印刷廠兩年一個臺階,規模迅速擴大。2006年,李朝英在鎮上購買了8畝土地,新建了廠房,業務也轉型涉足包裝印刷加工。
因為印刷涉及的機械設備太多,那時的李朝英,經常來合肥的一些大型印刷廠加工生產印刷品,等半成品做好后,再用貨車運回宣城進行后期的再加工。
業務涉及面越來越多,資金成了困擾李朝英的難題。一次,李朝英去拜訪一家紙張供貨商,提出先賒賬,收到貨款再結算,誰知對方刻薄地說:“就你這樣,還出來跑業務,趁早回家歇著吧……”李朝英心如刀割,哭著跑出了供貨商的辦公室。
讓李朝英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年除夕的前一天,她去旌德一家酒廠要賬。那時,交通不便,每天只有一班車來回。李朝英趕到這家酒廠時,根本找不到廠長,打電話也不接,李朝英便在酒廠門口苦等,眼看著天就要黑了,還是沒見到廠長的影子。急匆匆的李朝英趕到車站時,發現班車已經開走了。
李朝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方面員工等著回款發工資,另外,晚上也沒錢住賓館。她難過地走進公用電話亭給丈夫打去電話,當電話那端丈夫“喂”的聲音傳來時,她忍不住哭出了聲:“我今天回不去了……”經營電話亭的大姐得知她的境況后說:“晚上7點,還有去上海的車路過這里,我跟他們熟,我到時讓他們帶你回宣城。”在熱心大姐的幫助下,李朝英終于坐上了客車。可當她發現車里除了3個男司機和收費員,就她一個女乘客時,嚇得頭皮發麻,一個人躲在客車的最后排座位上瑟瑟發抖……
好不容易熬到了宣城,當她看到丈夫在站牌下等她時,她懸著的心這才落了地。那個春節,丈夫用家里僅有的150元錢,給女兒買了一個氣球,他還不忘給李朝英買了一件廉價的衣服,又買了一條魚、幾樣蔬菜,那個年就這樣對付過去了。
就是靠著這樣的堅持,李朝英的企業一天天發展壯大。2010年,當地成立工業園,對外招商引資,李朝英借錢買了80畝土地。
李朝英投資500萬元,迅速建好了第一個廠房。為了提高效率,第二個廠房建設期間,李朝英又繳納80萬元保證金訂購了瓦楞紙板生產線。誰知,廠房建設期間,項目卻因規劃調整被叫停了。
李朝英不停地奔走,可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買土地、建廠房已經投下去近千萬,這其中有400多萬元都是借來的貸款,李朝英不敢想下去了。
焦慮、失眠等一齊向李朝英襲來,晚上睡不著時,李朝英就讓丈夫陪著自己聊天。時間久了,丈夫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便建議李朝英去醫院看病,醫生在問診后,給李朝英開了很多調理的藥。
一次,女兒放學后,看到媽媽吃的藥物后說:“媽媽,您吃的是安眠藥,安眠藥有依賴性,您不能再吃了。”李朝英聽從了女兒的建議,開始嘗試心理調適,讓自己慢慢恢復平靜。
那兩年間,李朝英一直在為廠房建設的事奔波,無數次,她都感覺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丈夫總是安慰她說:“你別擔心,無論如何,我還有份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你要相信,事情遲早會得到妥善解決的。”有了丈夫的支持,李朝英的心情好了很多。
2012年10月,李朝英在宣城婦聯參加座談會時,分管領導在得知李朝英的遭遇后,召集相關職能部門現場辦公,最終妥善解決了規劃等問題。2014年3月,李朝英的水印工廠建成投產,合作的企業有宣酒集團和蒙牛集團等單位。
進入規范運營后,公司成立了很多相應的職能部門,公司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經歷了重重困難的李朝英,臉上終于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2017年3月,為擴大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投資近3億元的安徽華藝包裝科技有限公司在宣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入運營。公司占地196畝,不僅配備了國際一流設備,還擁有同行業高端管理和技術人才。李朝英自信滿滿,計劃將公司打造成集研發、智能生產、產業鏈配套及印刷包裝文化中心于一體的印刷包裝產業示范基地。
公司做大了,李朝英也沒敢“躺平”,絲毫不敢放松的她四處學習,參加各種培訓。她對記者說:“公司規模還很小時,我就意識到了管理的重要性,那時我也沒錢,但還是參加了清華大學為期兩年的學習。無論再忙,我都擠時間去上課。兩年間,我不僅收獲了管理經驗,開闊了眼界,最重要的是,我的經營理念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公司在競爭激烈、資金匱乏等困境下,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隨著員工的增加,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這成了擺在李朝英面前的一道難題。眾所周知,小公司管理靠以身作則,中公司管理靠制度,大公司管理靠文化。很多創業者,一開始只單純看重業績,不在意員工的凝聚力和價值觀的培養,等公司壯大后,才發現很多新政策貫徹不下去。李朝英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情”聚人,以“家”暖人,積極營造溫潤和諧的企業文化,公司不僅成立了工會,還經常開展各種文娛活動。記者在采訪時,一名員工就說:“李總在公司帶頭踐行‘五必訪’,和員工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親情式魚水關系……”
“五必訪”即員工生病必訪,家庭失和必訪,思想有波動必訪,生活有困難必訪,家有紅白事必訪,事無巨細地關愛每位員工的職場和生活。李朝英成了公司員工的貼心人,大家遇到難事都會向她尋求幫助。李朝英說:“我們有幾百名員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處理,所以我經常忙得分身乏術,家里的事,大多都靠我丈夫。”
說起家庭建設,李朝英一臉的幸福和自豪。自結婚以來,夫妻倆情感甚篤,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有高興事,一起分享;有難事,一起分擔。無論李朝英遇到多大的困難,那個站在她身后的男人總是對她說:“沒事的,你放心地去干吧,家里還有我呢。”
有了堅強的后盾,李朝英在外披荊斬棘,夫妻倆的自律、上進,成了女兒最好的教科書。如今,李朝英的女兒從英國留學歸來,在上海一家大型企業就職。談及對女兒的教育,李朝英愧疚地說:“因為創業,我很少陪伴女兒,現在想起來我都感覺非常的愧疚,但女兒對我說,媽媽,您這么努力,遇到這么多的困難都不放棄,從您身上我學到了努力和堅持的意義。”
公司業務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孩子上進陽光,李朝英覺得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都是值得的。如今,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回報社會。多年來,李朝英堅持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捐款捐物。2021年,李朝英的公司還作為發起單位成立了宣城市婦女兒童基金會。李朝英希望自己還能奮斗10年,10年后,她希望能去祖國的邊陲地區,為那里的婦女兒童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