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見

“雖在不同的賽道,但風景依然精彩……”2022年5月24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職業教育專場發布會,“90后”陜西姑娘邢小穎以直播連線的方式參加,分享自己多年來的職業教育之路,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這已是邢小穎再度登上熱搜,2021年,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的鑄造課短視頻火遍全網,而講課的正是邢小穎。
從一名高職生到清華教師,邢小穎成功逆襲,憑的是什么?在她看來,只有不斷努力,才有站上清華講臺的底氣。
邢小穎出生在陜西的一個農村家庭,她常說,自己身上這股子蓬勃向上的熱情,源自于父親。雖然父親一輩子生活在陜西渭南的農村里,但眼光長遠,敢于冒險。邢小穎小時候,父親帶著村里好幾戶人家搞大棚種植,雖然沒多久就失敗了,但他并不氣餒,拉著妻子去集市上賣布匹,風里來雨里去,生意日漸有了起色。家里經濟情況好了,蓋了房,買了車,如今開起了床上用品店。
2011年高考后,邢小穎無緣本科,有些沮喪,父親鼓勵她:“失敗了又怎么樣呢?還可以再來呀!沒考好又怎么樣呢?還可以再考呀!考上好大學當然很好,沒考上,也總能找到別的出路。”
那段時間,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出主意,大家都建議邢小穎復讀,試試再考本科,父母也贊同。但邢小穎思前想后,作出選擇:不復讀,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好好學知識、練技能,然后進一家好企業工作。
邢小穎反過來安慰父母,讓他們別擔心,讀專科,學一技之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她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父親從女兒身上看到了愈挫愈勇的樣子,像極了自己年輕時候,他拍拍女兒的肩膀,慈愛的眼神中充滿著肯定。
2011年,邢小穎進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選擇上,她事先做了一些功課,聽說材料專業的畢業生很“搶手”,便選擇了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
校園里有很多工業廠房和實訓設備,邢小穎覺得學校像工廠,教室像車間。學習過程中,有不少鑄造、鉗工等體力活,作為班里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邢小穎有些吃不消,可她并不服輸,每天早晚拉著室友一起跑步,增強體力。除了吃飯睡覺鍛煉,她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操作室里,通過反復實操,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各科成績名列前茅。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3年,邢小穎獲得去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頂崗實習半年的機會。
北京,邢小穎從沒去過的地方;清華大學,邢小穎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她內心既激動又忐忑。得知消息,父母除了高興,還有一絲擔心。陜西到北京,路途遙遠,從沒出過遠門的女兒能否照顧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依然是父親的話,助女兒踏上了新征程:“你自己想好,如果想出去闖一闖,未嘗不可,出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也挺好的。”
2013年11月,邢小穎帶著父母的囑托和不舍,坐了12個小時的綠皮火車,第一次來到北京,第一次走進清華校園。
這半年里,學習安排非常緊湊,前期主要在跟著清華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的老師傅們學習,后期要獨立給清華的學生講實踐課。來不及去故宮看看,也沒時間去王府井大街逛逛,邢小穎一頭扎進學習中。
讓邢小穎感動的是,訓練中心有好多老師傅,雖然他們快退休了,還手把手地耐心教她,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
清華校園濃濃的學習氛圍,讓邢小穎有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但要給高等學府的本科生講課,讓她這名從農村來的高職生非常忐忑。
雖然在操作上沒問題,但要一邊講課一邊操作,邢小穎難以做到“手口兼顧”。為了盡快提升自己,她常常一邊練習實操一邊自言自語地講課。邢小穎想象著,如果下面坐滿了學生,自己應該把哪些內容加進去,應該怎樣與學生互動。
實習1個月后,邢小穎開始獨立給清華學生上課。上第一堂課的前一晚,她失眠了,感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為了避免講課時出現磕磕巴巴的情況,輾轉反側的邢小穎索性起來練習,天蒙蒙亮時,才抱著書本瞇了一會。
第一堂課,邢小穎站上講臺,下面滿滿當當坐著60名學生。因機器設備聲音比較嘈雜,為確保學生能聽清看清,她讓學生一組組上來,近距離觀摩。
第一堂課順利結束,學生們反響很好,邢小穎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接下來,邢小穎的真誠和樸實,再加上生動的講解,贏得了學生們的肯定與喜愛。2021年10月,有一名學生拍攝了一段她講鑄造實踐課的視頻,瞬間在網上爆火,累計播放量超過2.3億,點贊量超過200萬,有網友評論說:“這是我在網上極少數從頭到尾聽進去的課。”
視頻中,邢小穎扎著干練的馬尾辮,手在翻砂箱上做實操示范,口中快速講著知識要點,聲音洪亮,揮灑自如,講到重點還時不時地舉起雙手來回晃動。同時,邢小穎還通過和學生問答互動加深印象,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興趣。
撒分型砂是鑄造過程的重要一環,邢小穎把它形象地比喻成烤串時撒孜然和胡椒面。她一邊講解動作要領,一邊抓起一把細砂,手臂抬高,手腕快速左右抖動,砂子全部乖乖地從其指縫中流出,均勻地落在砂箱上,整個過程猶如天女散花。
“挺意外的,莫名其妙就火了,是因為我講課的方式?還是大家對實踐課感興趣呢?”邢小穎一頭霧水,自己怎么就成了傳說中的“網紅”?
她或許還不知道,學生和網友喜歡的,是她講課時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得知自己的課這么受歡迎,邢小穎有使不完的勁兒,每次上課都和機器的嘈雜聲“比賽”,嗓子都喊啞了。
“老師,您小點聲吧,嗓子啞了,我們心疼。”學生的貼心提醒,讓邢小穎感動,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特別美好。
半年的實習快結束時,按照規定,邢小穎需要向清華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匯報自己在實習階段干了什么,學了什么等等。中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決定她是否能留下來。毫無疑問,邢小穎以優異的表現,成了一名清華教師。
實踐課程是高校學生培養計劃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這個有意義又有挑戰的工作崗位,給了邢小穎很多信心和動力。她知道,這類實踐課存在的價值,是幫助高等學府的學子們豐富動手實踐經驗,是在為培養卓越工程師、拔尖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而努力。學生們以后很可能不會去一線操作,但如果他們了解一線是怎么生產的,比如機床如何使用、發動機如何成型,就會在設計時更得心應手。
事實上,那個時期的邢小穎作為高職生,來指導清華大學的本科生,說一點不“心虛”,那是不可能的。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給自己足夠的“底氣”,2015年,邢小穎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17年拿到學士學位。
她還擔心自己不是師范院校畢業,講課有欠缺,于是又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同時,她在專業領域做研究,發論文,申請專利,2021年獲評工程師職稱。
邢小穎還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學方式。上課時有同學精力不集中,她會臨場講個笑話,把學生們的思緒再次拉回到課堂;上完課,針對在某個環節比較薄弱的學生,她還會錄制視頻發給他們,便于他們課后復習。
“我的起點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提起自己的經歷,邢小穎毫不避諱。她覺得,不論起點高低,努力就能帶來希望,進步的意義更勝于成功。
8年來,邢小穎帶過的學生超15000名。她的付出,得到清華大學的肯定,她先后獲得“線上教學特色方法創新標兵”“訓練中心特殊貢獻優良獎”“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甚至連續7年獲得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踐教學一等獎。
但在邢小穎眼里,還有比這些榮譽更值得自豪的事,那就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學生,在各大賽事上抱回獎牌。比如秦立昌等同學在“2021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中獲得銅獎,王眾等同學在“第九屆北京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獲得一等獎等。
邢小穎的故事,激勵著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弟學妹們。她常常鼓勵他們,強調自己不是特例,和她一樣畢業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清華任職的校友前后就有5批,共13人,他們所講授的實踐課是大學理論課的有效補充。此外,還有很多職業院校畢業學生,成為全國勞模,獲得過“五一獎章”。
有一年,邢小穎回到母校,聲情并茂地對學弟學妹們說:“一定要相信自己看過的書、做過的題、熬過的夜都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腳踏實地,然后才能仰望星空。”
邢小穎的蛻變,是一種欣喜,也是一種激勵,讓更多的人看到職業教育的希望。2022年5月1日,國家最新修訂《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強調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職業教育在升學以及未來發展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
另外,根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生超過2915萬人。
邢小穎對此滿懷信心,在5月24日的“教育這十年”職業教育專場發布會上,她由衷地說:“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也可以看到更高、更遠、更廣闊的世界,也會有多元的發展路徑和出彩的人生。”
事業穩定發展的同時,邢小穎的家庭生活也齊頭并進,用她自己的話說,什么年齡該做什么事,一件沒落下。
如今的邢小穎,已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2022年6月6日,是女兒小粽子的生日,邢小穎給女兒買了一條藍色的公主裙,小粽子自己挑選了一個粉色美人魚蛋糕,一家三口過了一個溫馨的生日。邢小穎感慨萬千,在朋友圈里寫道:孩子一天一個樣,一轉眼,小粽子還是馬不停蹄地長大了。
作為一名清華教師,邢小穎難免被問及女兒的教育問題,她說,自己的思想比較開放,孩子自己考到哪里,就去哪里。如果能考上清華,那很好;如果考了一個職業院校,也不錯。人生就像跑馬拉松,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
相比起學習,邢小穎更加注重的是對女兒的愛國主義教育。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14號載人飛船在甘肅酒泉成功發射,她和丈夫一起陪著女兒觀看直播。小粽子奶聲奶氣地問:“火箭飛上去,要去什么地方呀?”邢小穎耐心講解:就像圖畫書里畫的那樣,火箭要去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做實驗了。小粽子似懂非懂地跟著鼓掌,一臉興奮。
對于未來,邢小穎有著自己的打算。她很感謝清華選人、用人不拘一格,給她提供一個這么好的成長平臺。然而,畢竟在頂尖學府授課的壓力非常大,需要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講臺上站得更穩,她決定去考研。不管考一年、兩年,還是三年,自己才29歲,年輕,沒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