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麥婉華
,。,,,。,,。
在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城東門文明路的潘州公園內,只見一座英姿颯爽的雕像矗立于寬敞的廣場之中——一位穿著少數民族戎裝的婦女在馬背上馳騁,顯然是一位巾幗英雄。她便是被周恩來總理稱頌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
冼夫人是中國南北朝至隋朝的嶺南俚族女首領,又稱冼太夫人和嶺南圣母。她一生致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平定了無數的叛亂和謀反,保護百姓免遭生靈涂炭。而作為紀念冼夫人的建筑物,在高州城內的冼太廟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 年)。其在歷史積淀、廟宇藝術、詩詞楹聯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遙望莊嚴宏偉的冼太廟,記者感受到高州這一座縣級市的歷史底蘊與城市特色。高州市屬廣東省轄茂名市代管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全市總面積3276 平方公里,轄23 個鎮、5 個街道。其扼粵西桂東之六縣市交通要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源地。高州還獲得全國水果第一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國家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衛生城市等榮譽。
而作為人口大縣,2021 年末高州戶籍人口186.94 萬人,常住人口133.05萬人。其中,高州城區為石仔嶺街道、山美街道、金山街道、潘州街道、寶光街道5 個街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數據,高州城區5 個街道常住人口約為38 萬人。
走在高州城區街頭,記者既看見有歷史底蘊的騎樓街——中山路,也能看到高樓林立的新城區。中山路上是各政府單位以及商業街,而新城區則樓盤林立或進駐了大型企業。高州城區更有三甲醫院——高州市人民醫院,醫療在粵西縣域可謂首屈一指。歷史與現代的融合,正是高州如今縣城建設的主格調。
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劉泳介紹,高州城區長期以來有“九街十二巷”之稱。其實,“九街十二巷”的稱謂在很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只是用它來形容街巷多,高州也是如此。以前,高州最大的街道是中山路,也叫大街。此外,有解放街(十字街),后街,北關街(含現北街和北直街),南關街,西關街,集賢街,永鎮街,竹欄街,新安街,仙桂街,升平街,常平街,平江街等九街,勒古巷,天文巷,東升巷,大陵驛巷,樂義巷,馬路巷,安榮巷,高第巷,賜寶巷,金剛塘巷,菠蘿埗巷,鑊耳巷,等等,統稱十二巷。
“據老人們回憶,解放初,高州城區只有幾千人口,晚上漆黑一片,沒有燈光,更沒有街燈,商鋪早早就關門,居民不敢出街。高州城區的街道大都是砂石路,僅有幾條硬底化的街道,最寬的只有12 米。”劉泳說。
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主任岑靜介紹,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高州市城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高州城區從一個古老的小城鎮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充滿現代氣息的中等城市。根據高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5 年),到2035 年,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控制在75 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75 平方公里以內。

“目前,高州市以城南區為中心,東向山美,南向石仔嶺,西向西岸,北向北江全方位開發,已經建成的城區面積達到33 平方公里,比解放初期擴大了20 倍。”岑靜說。
當然,隨著城區面積的擴大,人口的不斷增長,城市管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高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政管理股股長黃華平認為,城市管理工作是“繡花功夫”,要不斷完善。“目前,清潔工人要面對日益擴大的清潔范圍,執法人員要面對日漸擴大的管理范圍。他們的工作量正不斷增多。因此,只靠人力去管理是人手不夠的。我們正計劃參照發達城市的做法,引入‘智慧城管’系統平臺,用科技的手段加強城市管理。”
高州市作為廣東西部茂名市域副中心城市正全面提升城市發展水平。高州市自然資源事務中心主任何燕娟表示,高州中心城區功能布局按照“東拓,南進、北延,西優”的城市發展思路,以及現代化中型城市規模定位。到2035年,高州市將建成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現代農業強市、產城融合宜居宜業之城。
記者了解到,該市城區功能布局為“一城雙軸,多組團”。其中,多組團包括老城歷史文化服務組團、城東居住商務商貿組團、山美產業居住組團、寶光產業居住組團、城南(蒲康)現代產業文體組團、筆架南大健康服務組團、金山高科技產業組團。
高州中心城區將形成“以主城區為核心,以三大產業園區為戰略重點”的十大產業聚集地,高質量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其中,主城區主要布局文化旅游、文化產業等第三產業。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持續動力,該市計劃建設中的文化設施(文化中心)與體育設施(南部體育中心)將以文化吸附力為城市增添黏性,持續孕育創新動能,成為城市轉型的驅動力;同時設施自身的引流效果可帶動周邊地區的同步發展,進一步提升周邊地區的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推動新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商業居住聚集地的構建。
該市對歷史文化街區、文保單位、文化工程、商業工程、服務設施工程、綠地工程和停車場工程六個方面進行保護與更新。將綜合提升老城區的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為高州城營造古城文化、冼太文化,增添新的血液與活力。
而獲批2016 年廣東省級工業園區的金山工業園正在加速高州市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進高州市工業轉型提升;高州市通過積極配合國家與廣東省的相關政策,引入新興技術與生產方式,調整工業結構,將拉動城區產城融合進程,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主要布局農產品加工、金屬制造、智能制造和電子電器等第二產業。城東工業園則主要布局醫藥健康、商貿物流等第二產業。蒲康工業園主要是紡織服裝等傳統第二產業的升級。現代農業主要布局在生態農業觀光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