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穹
據外媒報道,近期美國國會又履力推“挺臺”新法案。美民主黨參議員梅建德斯表示,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將在8胡審議“臺灣政策法”。據悉該法案被視為美國自1979年通過“與臺灣關系法”后,對華涉臺政策的最全面調整。
據目前透露出的信息,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極具挑釁性甚至是攻擊性,包括提升美國政府與臺互動層級,將臺當局“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且美“在臺協會”負責人將被授予形同駐外大使的“代表”頭銜并需經參議院批準;提升臺美防務合作層級和水平,方案要求松綁“與臺灣關系法”對臺軍售限制,將“防御性”擴大到“有利于威懾人民解放軍侵略行為的武器”,并賦予臺灣“重要非北約盟友”地位,提出“臺灣安全協助倡議”,4年內向臺提供幾十億美元的軍事資金援助;進一步擴大臺灣對外活動空間,法案要求提升與臺灣經濟合作關系、協助臺參與國際組織,并將臺納入“境外預先通關”計劃;法案提出建立一套制裁制度,以阻止我升級在臺灣或針對臺灣的敵對行為,包括破壞、推翻或解散臺當局和干涉臺灣“領土完整”,赤裸裸地反對中國統一進程。
無疑,如果包含如此眾多議題的“臺灣政策法案”真在美國會通過且美行政部門認真執行,那意味著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將只剩下一個名稱,內涵被徹底掏空,中美關系和兩岸關系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海嘯。
當然,從近年來美國操弄“臺灣牌”的伎倆看,美國國會打“臺灣牌”的強度、頻度和力度與美行政部門相比都有明顯落差,前者出于背后不同利益集團的需要,往往更激進、更具挑釁性,而后者則對于中美關系的紅線位置、對臺海問題的敏感性、對我可能的反制措施及其后果感知更為清晰,動作相對較為克制。加之“臺灣政策法案”在美國立法一執行的政策鏈條當中仍處于初期階段,相關法案的具體內容乃至最終的實際執行狀況都存在相當多的變數。
但從美國會議員拋出“臺灣政策法案”堅決“挺臺”這個動作本身以及法案涉及的諸多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中美圍繞臺灣問題的博弈不會降溫只會不斷激化,美方正在全方位、全領域強化與臺實質勾連、不斷迫近中美關系和兩岸關系紅線:一方面,美朝野上下對在與中方的競爭中打“臺灣牌”已形成高度共識,包括將臺灣視為“準國家”甚至“準盟友”、將臺經濟納入美主導的“排華產業鏈”、要求臺在美西太平洋遏華體系當中扮演“豪豬”或“毒蛙”角色,等等,這些都已被美國政治精英廣泛接受,區別只在于具體執行的步驟、節奏與強度。事實上,拜登政府對中方承諾的“四不一無意”(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及無意與中國發生沖突)言猶在耳,但后續一系列挑戰動作又接踵而至,充分暴露了美方的言而無信、言行不一。
另一方面,美打“臺灣牌”已與其內部的政治生態變動形成共振效應。近期美臺勾連動作不斷,從拜登政府對臺最新軍售,到美前國防部長訪臺,慫恿臺“全民兵役”,再到媒體炒作美眾議長佩洛西將訪問臺灣,這一系列動作明顯與美中期選舉臨近、拜登及民主黨支持度低迷,需要在對華問題上展現更強硬姿態以拉抬選情密切相關。可以預見,如果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國內通貨膨脹高企的經濟困境得不到緩解、內部族群矛盾進一步激化、拜登政府支持度進一步下滑,華盛頓“內病外治”的傾向將會更加強烈,與民進黨當局勾連的實質動作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密也會越來越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會議員拋出“臺灣政策法案”與民進黨當局的強力公關是密切相關的。推動該法案的梅嫩德斯今年4月剛竄訪過臺灣,當時與蔡英文直接會面,這次方案中很多內容都是蔡當局心心念念盼望得到的。美方這一系列“挺臺”動作既是給蔡當局撐腰打氣,促綠營堅持“親美反中保臺”路線,慫恿其在“漸進式臺獨”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快;伺時,也是對島內在野黨進行引導一塑造,引誘其放棄對兩岸關系理性立場、向綠營看齊。
客觀而言,當下中方“反獨促統”面臨的外部挑戰更趨嚴峻,尤其在我與美國實力錯肩而過時,華盛頓打“臺灣牌”將更加激烈甚至瘋狂。面對領土與主權的核心利益,我們退無可退,必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對手的執意挑釁,只有敢于斗爭、勇于反制。事實上,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崛起,如何更具有創造力地運用我們的綜合影響力,更巧妙地分化我們的對手、更有力團結我們的朋友,將是我們“反獨促統”進程中更現實的課題。(作者是正奇經緯暫庫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