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彤 陳柯宇
綠色金融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力之一,發展綠色金融能夠促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盤活經濟上看,發展綠色金融能夠促進綠色產業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從促進行業轉型上看,綠色金融加快了新舊動能轉化,助力傳統產業向綠色轉型升級;從金融風險來看,綠色金融可以多形式解決生態環境資源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和共享機制,降低交易風險。綠色金融能穩住實體經濟并促進其發展,助力金融機構“六穩”“六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央行政策引領綠色金融功能顯現
5月12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回答記者相關問題時談到,截至目前,中國綠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顯現,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一是中國的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國本外幣的綠色貸款余額已經接近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了6000億元,同比增長了180%,余額達到了1.1萬億元,居全球前列;二是構建了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債券的支持項目目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碳金融產品》這四項國內外非常關注的綠色金融標準已經正式發布;三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部分金融機構已經試編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并且試點開展了碳核算,為未來適時在全國推廣積累了經驗;四是人民銀行創設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帶動了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綠色低碳的領域。同時,人民銀行還全面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已將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業務納入定量評價范圍,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增加綠色資產配置;最后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不斷深化。2021年,人民銀行擔任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合主席,牽頭起草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和《G20可持續金融綜合報告》,這兩個文件都已經獲得核準。另外,中國央行還參與發起設立了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這個網絡正在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平臺之一。
云南金融機構積極貼緊政策發力
全省金融機構同向發力,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滿足綠色低碳發展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各機構堅持把綠色金融資源匯集于綠色產業需要的每一個環節,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領域的支持,更好地服務了實體經濟。
截至目前,全省綠色貸款余額4237億元,同比增長22.95%;全省使用碳減排支持工具14.99億元,比2021年末增長65.45%;累計支持企業發行綠色債券39.2億元。
中國銀行云南省分行:金融賦能綠色發展
根據云南省“綠色食品牌”花卉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布局,預計2025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190萬畝左右,鮮切花產量達到240億枝,花卉綜合產值將達到1600億元。綠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金融推動花卉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豐富綠色實踐,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云南省產業轉型綠色經濟添磚加瓦。
花卉生產的鮮花種苗培育和花棚設施改造工作需要不少的資金投入,但是作為花卉產業的一線生產者,花農們普遍缺乏抵押物,申請貸款有較大難度。中國銀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簡稱“云南中行”)針對花農們融資難的問題,秉承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生產的理念,依托省農擔公司擔保,為從事花卉種植業的個體工商戶、花農們量身推出綠色“花農貸”融資服務。“花農貸”的推出,有效解決了花農與個體工商戶的資金難題,截至目前,花農貸合計余額425萬元,為花卉產業的綠色發展注入金融養料。近年來,云南中行主動服務省內綠色農產項目,以金融力量支持鮮花種植、加工、銷售的綠色產業鏈發展,幫助當地綠色生產企業探索規模化、集約化的鮮花產業發展道路,促進鮮花產品提質增量保價。
針對綠色產業鏈上的上游農企,云南中行多次派員前往符合綠色項目的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對其控股公司計劃投資建設的現代花卉示范產業園項目量身打造適合的金融助推計劃,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供7000萬元融資支持。通過金融的幫扶,該項目有效解決傳統種植戶小、散、弱的問題,直接帶動周邊農戶提升花卉生產,全面帶動園區以及周邊區域花卉等農業產業實現綠色化、科技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以及花卉產業轉型升級。
交通銀行云南省分行:保住綠水促發展
以綠色信貸支持云貴高原的珍惜水資源綜合治理,改善區域水質,修復水生態環境,是金融資源配置向保護環境傾斜的舉措,亦是從保障經濟長遠發展角度增強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的踐行。交通銀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簡稱“省交行”)主動參與保護高原湖泊工作,為擦亮云嶺大地上一顆顆明珠貢獻金融力量。
省交行積極與央企某疏浚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授信5.43億,支持其在昆明經開區寶象河流域排水設施建設,通過供排水設施,調蓄池改造,改善河道水體環境、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為滇池注入清潔的活水,改善滇池周邊的生態環境。在玉溪,省交行玉溪分行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圍繞宜居城市建設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積極與玉溪某城市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對接,為客戶提供固定資產貸款10億元,重點支持沿河打造自凈型生態景觀,修建蓄洪排污和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老舊小區管網,助力玉溪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
省交行秉承金融幫扶綠色生態發展理念,順應經濟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趨勢,對高污染、高耗能和產能過剩行業,做好總量占比管理和差異化調整政策,優化信貸資源配置,落實國家產業導向,支持綠色鄉村振興和城市人居環境改善,促進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產業低碳清潔轉型。截至目前,累計融資支持超過1200億元,新增貸款及表外授信近700億元,在支持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生態保護治理、傳統產品綠色轉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金融作用。
興業銀行昆明分行:“貸”動工業產業血脈流通
近日,位于云南武定縣田心鄉雞街子光伏項目并網發電,這個占地面積約2687畝的發電站產出的光伏動能輸向四面八方。據悉,該項目總投資5.09億元,采用“農光互補”項目模式建設,裝機容量100MW,項目規劃建設32個交流標稱容量3150kW的發電分系統,配套新建一座升壓站,規劃年上網發電量為19742.4萬kW·h。若按照25年發電量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1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約66.67 t,減排效應顯著。作為云南省“8+3”風光項目的首批投產電站,在項目建設啟動初期,興業銀行昆明分行開通全流程綠色審批通道,發揮綠色金融專業優勢,運用多種金融產品組合,為項目提供長達15年的金融產品資金支持,并在2個工作日內便實現投放首筆貸款3200萬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興業銀行昆明分行主動圍繞云南省綠色能源產業鏈建設,加大“減污降碳領域”的金融支持,在風力發電、集中式光伏、工商企業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開展項目融資合作,持續助力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截至目前,該行綠色貸款融資余額占比超過30%,有效通過綠色金融“貸”動了工業產業“血脈”的流通,為穩定實體經濟發展貢獻了金融力量。
恒豐銀行昆明分行:“保”住產業綠色轉型
在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建材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要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需要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原材料替代率,加快綠色低碳建材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積極推動綠色轉型以實現降碳減排。
作為云南省曲靖市綠色產業轉型的標桿企業,曲靖市公路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之前的建材生產中一直使用被喻為水中“軟黃金”的天然砂石作為主要原材料,但隨著開采量的逐年攀升導致天然砂石資源短缺,加之相關限產政策出臺,逐步改用機制砂石等綠色建材作為建筑用砂石骨料的主要來源。為跟上綠色轉型發展的步伐,該企業計劃興建曲靖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砂石骨料綠色生產加工基地——陸良縣智能環保多位一體建材產業園,相關項目完工后,可輻射陸良、石林、宜良等周邊縣市,實現年產值4億元,為社會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累計帶動400余人就業,實現“生態環境”和“節能減排”雙贏效果。
要實現企業綠色轉型升級,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整個園區的建設用地280畝,總投資需4億元。在了解到該企業資金需求的第一時間,恒豐銀行曲靖分行組成專項業務推動小組迅速與該企業對接,與上級行聯動多次前往項目現場實地調研,打通綠色信貸通道,為其量身設計綜合性融資方案,采用“抵押+保證擔保”的融資模式,提前對接抵押備案手續,取得授信批復當天完成抵押備案手續,辦理流程全程開“綠燈”,短時間內發放了1.1億元的信貸支持,相當于按下了該企業綠色轉型的“加速鍵”。該筆業務是恒豐銀行昆明分行傾斜信貸資源,著力打通普惠金融“活水”,澆灌綠色產業發展和助力企業綠色轉型背景下的首單“綠色建材貸”。今年以來,該行緊跟總行綠色金融雙碳硬仗實施方案要求,聚焦綠色金融重點領域,上報綠色金融業務14筆,合計金額92.07億元。截至目前,綠色信貸最新余額35.85億元,規模排名全行第1位,有效助推了云南省綠色產業轉型發展。
未來,全省金融機構將緊扣國家和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大對全省綠色低碳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金融支持,并結合云南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優勢,走出契合云南綠色發展的金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