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下簡稱《一攬子政策措施》),并發出通知,提出6方面33項政策,分別涉及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穩投資促消費政策、保糧食能源安全政策、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
其中貨幣金融政策方面,包括五方面:
一、鼓勵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
對此,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同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召開的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均已強調。周茂華表示,該措施針對性強,加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共度難關,有助于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市場信心,保市場主體,穩定就業,促進需求回暖。
二、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
一直是政策發力的重點。數據顯示,2022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7萬億元,同比增長23.4%,連續36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戶數5132萬戶,同比增長41.5%,是2019年末的1.9倍;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24%,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在保市場主體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表示,一方面,小微企業是生產領域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小微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關系到很多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服務業小微企業還是暢通內循環的關鍵。另一方面,在疫情沖擊下,小微企業受損最為嚴重,其背后還關系到小微企業主和員工的就業問題和收入問題,穩住小微企業也是穩住總需求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這方面,5月23日國常會提出“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一攬子政策措施》明確,繼續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將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的資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銀行按相關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包括通過延期還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貸款)的2%提供資金支持,更好引導和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貸款。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將有助于進一步調動銀行積極性,撬動更多資金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投放,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降價、擴面,盡快渡過難關。
三、利率方面
《一攬子政策措施》強調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在用好前期降準資金、擴大信貸投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效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下降效果傳導至貸款端,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
四、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方面
《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科學合理把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資常態化。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繼續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建立“三農”、小微企業、綠色、雙創金融債券綠色通道,為重點領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督促指導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各基礎設施全面梳理收費項目,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交易費用能免盡免,進一步釋放支持民營企業的信號。
五、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
此前,人民銀行、外匯局4月18日發布的《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中即要求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重大項目,加大對水利、交通、管網、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惠民生、補短板項目和第五代移動通信(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推動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實現實物工作量。《一攬子政策措施》再度進行了具體部署: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要優化貸款結構,投放更多更長期限貸款;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加貸款投放、延長貸款期限;鼓勵保險公司等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加大對水利、水運、公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表示,加快步伐扎實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為經濟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方面有效投資落地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支撐點。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