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隨著各領域政策協調性不斷增強,穩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的效應將日益凸顯。
2022年以來,受世界格局劇烈變動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多發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慣性下滑態勢。在超預期復雜走勢下,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一系列支持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和實施,解決了企業的現實難題,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我國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戰勝困難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從今年的情況看,短期經濟運行和經濟走勢面臨嚴重失速、慣性下滑的嚴峻挑戰。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主要經濟運行指標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0535億元,下降5.0%;餐飲收入3012億元,下降21.1%。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689億元,同比下降1.5%。全國網上零售額49604億元,增長2.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2718億元,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比1—4月份提高1.1個百分點。
從投資角度看,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不含農戶) 205964億元,同比增長6.2%;5月份環比增長0.72%。分領域看,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制造業投資增長10.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1%。可喜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達20.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4.9%、10.8%。
進出口方面,貨物進出口增長加快,貿易結構持續改善。5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4500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9765億元,增長15.3%,加快13.4個百分點;進口14736億元,增長2.8%,上月為下降2.0%。1—5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增長11.4%;進口增長4.7%。
工業生產方面看,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4月份為下降2.9%;環比增長5.61%。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一個數據可以反映出制造業的問題。第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比上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產能利用率為77.0%,比上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5.9%,下降1.7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能利用率為73.8%,下降0.7個百分點。換句話來說,工業三大門類中,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同比下滑最快。
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為6.1%。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盡管超預期經濟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基本面。但5月以來,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主要指標邊際改善,經濟呈現恢復向好勢頭。
中小企業的困境
中小企業活,則社會經濟活;中小企業興,則社會經濟興。目前,我國企業戶數超過4800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95%以上,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廣大中小微企業是保障社會就業的主力軍,是促進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是解決供應鏈、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
需求不足,疊加疫情沖擊,中小企業的處境艱難,普遍面臨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通等問題。
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與螞蟻集團研究院、網商銀行共同發布的《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暨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小微經營信心指數報告》直言,小微經營者在2022年一季度的經營水平為自2020年第三季度觀測以來的最低點。無論對比2021年同期,還是與上一季度環比而言,小微經營者都遭遇了營業收入、現金流維持時長和利潤率“三降”的問題,處于步履維艱的境地。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3,在上月環比下降0.6點的基礎上,環比繼續下降0.3點,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連續3個月下降。8個分項指數全部下降。其中,勞動力指數和資金指數繼續下降,不過這兩項指數仍保持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上;成本指數繼續下降,仍處于不景氣區間;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投入指數和效益指數均有所下降,且這5項指數仍低于景氣臨界值100,效益指數處于低位。
春天已不遠
面對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助企紓困舉措密集出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穩預期、強信心,助力市場主體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在延續實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精準實施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稅降費,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全年預計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4月末,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別為10.5%和10.2%,均保持在10%以上的較高水平。1—4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39%,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保持在有統計記錄以來的低位。
針對扶持紓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對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業等特殊困難行業給予重點傾斜幫扶。各地舉措迅速跟進,一系列政策措施針對性強、支持力度大、受益群體廣。
紓困政策對于穩定工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一季度,根據對全國近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問卷調查,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的滿意度環比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的滿意度超過了85%。
隨著各領域政策協調性不斷增強,穩市場主體、激發發展活力的效應將日益凸顯。ACCEPT院長李稻葵預測,通過綜合施策,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穩定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仍將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凜冬已過,靜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