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宋蕾
缺乏專業的肢體康復服務,一直是制約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山東省濱州市福利院作為小型福利機構,兒童殘疾率達87.5%,對康復服務的需求極大。近些年,福利院在工資報酬、工作環境、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缺乏對康復人才的吸引力,無法滿足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
2021年5月,濱州市福利院與濱州市中醫醫院聯袂,在福利院內部增設濱州市中醫醫院醫療延伸點。有了專業的康復醫療團隊,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康復治療。
如今,小福利院里時常能看到孩子們在刻苦訓練,也能感受到工作人員默默傾注的心血和大愛。
10歲的晨盈是唐氏綜合征患兒,易激動,常隨意打人。在接受康復治療初期,治療師被踢打、抓撓是常有的事。
為完成康復訓練課,治療師為她制定了每天一個半小時的“一對一”個訓課,從穩定情緒、提高專注度開始。
經過康復訓練師半年悉心照顧和安撫,晨盈情緒穩定,康復期間積極性大大提高,認知能力、行走能力及空間感都有所提高,不僅可以在輔助下上下樓梯,還能自己上下秋千。
2021年,民政部等14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提高康復專業能力,并鼓勵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與其他專業康復機構、醫療機構合作,提升機構康復人員專業水平,提高兒童康復質量。
此外,《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設置有關問題的批復》允許醫療機構為滿足特定需要,在本機構外設置醫療場所,用以延伸提供本機構某些醫療服務。
濱州市中醫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于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有增設醫療延伸點的資質與名額,這是醫療延伸點設置成功的關鍵。
據了解,成功增設醫療延伸點,打通了福利機構康復服務的神經末梢,康復治療師們為福利院的康復工作注入了活力,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關愛與幫助。
對于患有痙攣型腦癱的超超來說,關節功能訓練和肌力訓練是極其痛苦的。訓練室內傳出陣陣哭喊,是康復訓練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幕。
超超今年16歲,是一名孤殘兒童,此前沒得到過專業且持續的肢體康復訓練,肢體活動障礙極其嚴重,甚至無法保持坐位姿勢。
經過半年持續訓練,他活動起來較之前靈活了,“雖然康復訓練很疼很辛苦,但身體比原來輕松,我現在可以坐著上課了。”超超高興地說。
康復訓練為超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功能上的改變,還有心情的愉悅。超超每天康復訓練后,回到養護區域還要堅持爬行鍛煉,他在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近年來,在濱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濱州市殘聯、醫保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局等多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指導福利院與濱州市中醫醫院合作。
2021年9月,濱州市中醫醫院康復醫學科濱州市福利院康復部正式掛牌運營。康復部的成立彌補了福利院肢體康復非專業化的空白,讓機構內殘疾兒童充分享受到了肢體康復治療的權利,也為替代養護的困境兒童解決了康復難的問題。
福利院工作人員在幫助孩子們做康復訓練。
曉夢今年14歲,是濱州市福利院免費替代養護的困境殘疾兒童,她患有腦癱,康復治療不僅折磨身心,也掏空了整個家。
康復部成立后,該院第一時間與曉夢父母溝通,并協助他們向當地殘聯提出殘疾兒童肢體康復救助申請,順利通過審核后,曉夢成為第一批在康復部接受肢體康復治療的孩子。
有了康復治療師的幫助,曉夢克服了獨立行走的恐懼,在不依靠輔具的狀態下獨立行走也不會摔倒。
在康復訓練課之后,曉夢利用休息時間加練,按照治療師糾正的姿勢一步一步地走,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繼續練。只要有一絲希望,她就不會放棄。
事實上,醫療康復延伸點的設置,可以讓福利機構的兒童享受到諸多康復救助資金的支持,包括殘聯為適齡兒童提供的康復專項救助資金、醫保報銷資金、“明天計劃”專項資助資金,福利機構殘疾孤兒可享受到政策內的康復資金每年不少于7.2萬元。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福利院建立“四位一體”合作機制,殘疾兒童康復效果顯著。
為確保康復效果,雙方通過構建一套標準化康復治療服務體系、打造一套精準化康復治療方案、形成一套多元化康復治療保障機制、建立一套兩院監督評價機制,不斷提升康復效果。
即便在今年濱州疫情嚴重、工作人員減少的情況下,康復部的訓練課程也從未停止,在院全體肢體殘疾兒童每日康復量達到人均兩小時。
4歲的祥祥患有唐氏綜合征,這段時間進步飛速。疫情期間,原來訓練課上總是調皮撒嬌不好好訓練的他,突然之間變得懂事了。
每節訓練課上,祥祥再不像以前那樣因為不高興而磨人,也不會因為別的小朋友和他搶玩具而生氣、耍賴,會主動配合康復師戴好理療器具,認真學走路。
因為認真上好每一節康復訓練課,祥祥不僅走路平穩了許多,自己還學會了扶著扶手上下樓梯,由于表現好,經常得到治療師的獎勵。
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話說,現在祥祥越發像個小大人了,看到其他小朋友破壞東西,還會出手制止,學著大人的樣子“啊啊啊”地教育別人,十分可愛。
(文中兒童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