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旭
醫改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個中關系盤根錯節,涉及利益錯綜復雜,應對工作千頭萬緒,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而言,困難與挑戰不言而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地處福建內陸山區的三明市敢于“鳴槍亮劍”,從瞄準虛高藥價開始,不斷突破舊有利益藩籬和體制機制障礙,闖出了一條破解醫改難題的新路子,讓當地普通百姓真真正正享受到深化改革的成果,成為新一輪醫改進程中備受矚目的地方樣本。
三明醫改之所以能夠敢為天下先,成為新醫改的“排頭兵”“急先鋒”并能堅持到底,關鍵在于三明的初心,就是“只要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放手去干”。
誠如三明醫改者所言,沒有一項改革是在和風細雨中完成的。從擠壓藥品耗材價格水分到提高醫務人員陽光收入,從改變醫保管理“九龍治水”到推進健康建設“醫防融合”,這里的醫改進程可謂“如履薄冰”“步步驚心”。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緊盯民生保障與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改革就能不斷闖關奪隘、撥云見日。
三明醫改者的初心和改革決心,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當前,很多地方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還比較嚴重,部分群眾還難以就近獲得滿意的醫療服務。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在三明考察時就強調,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這為各地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和路徑,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了遵循。
橫向上,各地要大幅減少群眾跨區域流動就醫,從看大病到“北上廣”轉變為大病在本省解決;縱向上,大幅減少大病小病都扎堆大醫院就醫的情況,實現群眾根據疾病的緊急和嚴重程度,按層級就醫,即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鎮村或城市社區解決。通過明確定位、分層分級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療服務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省市縣和縣鄉村“三級網”,推動解決醫療衛生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群眾就近解決醫療衛生健康問題的需要。
同時,各地還要不斷提升民生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深度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努力讓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總之,民生無小事,改革無易事。醫改既是一場革命,也是一項需要義無反顧投入的偉大事業,各地應以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為抓手,以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為目標導向,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敢于擔當、措施科學、執行有力、不斷增強醫改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向著人民健康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