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刻:喜歡的球星最后來一記絕殺反擊,隊員在賽場努力拼搏,組隊打游戲滅隊收殘局,或者一個熟悉的場景,一首熟悉的歌,一句熟悉的臺詞,都會讓你熱血沸騰,甚至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仿佛整個人充滿了洪荒之力,下一刻便能拋頭顱灑熱血。
這種仿佛被打了雞血般的感覺,就是人們常說的“燃”。其實,“燃”是有科學原理的,屬于人體內的一類生理化學反應——人受到刺激產生大量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等激素,讓人處于亢奮的狀態,但僅是產生還不夠,只有當這兩種激素達到一定量,到達“燃”點,才會讓人感覺到“燃”。
如何才能讓自己“燃”起來呢?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接收外部環境給我們的各種信息刺激,這些信息通過感官系統以神經信號的形式上傳到大腦皮層,使得我們的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調整,包括各種激素的產生;但并不是每一種外部刺激都能引起“燃”的生理化學反應。比如同樣是玩游戲,休閑游戲會讓你覺得放松,而槍戰、賽車游戲卻使人腎上腺素飆升,因為后者能給感官系統帶來更豐富的刺激。
對于視覺感官系統,小到人物設計,大到武器裝備,以及游戲過程中猶如身臨其境般逼真的畫面,通過不斷的疊加呈現,刺激視覺系統,在經由眼部持續“收集”后,最終到達視覺信息的高級處理中心——大腦視皮層,幾乎所有視覺元素和信息都在這里被整合,從而完成整體視覺感知和認知功能。
我們的聽覺系統也大體類似:外界的聲音信息通過外耳、中耳傳遞到內耳,內耳將這些聲波信號進行格式轉換,變成聽覺神經上的神經沖動,最終被傳送到大腦聽皮層,完成對聲音信息的感知和認知。諸如槍戰游戲中各種配音和音效,都能構成對視聽覺系統的強烈刺激,或者說沖擊。
最終我們通過眼睛和耳朵獲取的信息在經過復雜的傳導過程和特定的生理化學反應后,讓我們就有了很“燃”的感覺。
當然,除了聽、視、味、觸等感官系統,一個人的主觀認知方式也極大地影響著情緒。不過說到底,“燃”還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覺,對“燃”的定義也比較模糊,如何判斷這種感覺是不是“燃”,還得看個人的主觀感受。
(來源于果殼網,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