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布雷
香港《南華早報》7月21日文章,原題:角逐英國首相的兩位候選人,不太可能大幅改變中英關系學者和政治觀察家認為,在接替約翰遜擔、任英國首相的競爭中,呼&候選人不太可能大幅改善中箕之間'日益棘手的關系。兩國的投資與合作的“黃金時代”過去還不到十年。
本月辭職前擔任財政大臣的蘇納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將在今夏爭奪英國首相職位。兩名候選人此前都談到在中國問題上需要采取“強硬”態度。特拉斯常被稱為約翰遜內閣中在涉華問題上最鷹派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時殷弘說,無論誰當首相,中英關系都不可能明顯改善。
北祟和倫敦的關系近年來不斷惡化,這與2015年形成鮮明對比。那一年時任財政大臣奧斯本訪華并宣布:“我們正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關系。”當時,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和奧斯本游說倫敦金融城的公司更多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并希望中國的投資能夠幫助推動“北部振興”——旨在振興英格蘭北部前工業區的一項計劃。
接替特雷莎.梅擔任首相的約翰遜,試圖在對華關系上達成微妙平衡。一方面,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拒憂不斷上升;另一方面,英國脫歐后尋求新的貿易協議和經濟關系。去年,約翰遜與中國商界領袖進行圓桌討論、加強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關系時甚至自稱“狂熱的親華派”。
分析人士說,無論誰接掌唐寧街10號,這種試圖采取平衡——保住經濟機遇,同時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牽制北京魄雙重做法,預計都不會有大的改變。牛津大學教授、現代中國歷史和政治專家拉納,米特說:“我非常謹慎地提醒,不要抱有這兩名政治家截然相反的想法。”
米特稱,特拉斯被認為對華更強硬,但若擔任首相,她將不得不在中國是全球政治核心的各種問題上與北京接觸,例如氣候變化、5G技術以及跨太平洋貿易協定。他說:“雖然她會非常清楚地表明對人權和相關問題的看法,但這不會形成任何一種最終與中國全面脫鉤的政策,原因很簡單:英國政府的各種目標都系于與中國的某種持續的對話或關系。”
從公開場合看,蘇納克對中英經濟對話和利用倫敦金融城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持較樂觀態度。但若出任首相,他須在國家安全技術等領域作出強硬表態。去年他在倫敦的一次演講中呼吁對華采取更微妙的態度,說英國需要加強與北京的經濟關系。專家說,若蘇納克擔任首相,中英關系有機會改善。但北京必須做好準備,因為在蘇納克領導下,英國對中國作為競爭對手的看法不可能改變,而且他可能在經濟上對中國強硬。(作者查德?布雷等,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