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智
武陟新區醫院疼痛科,河南焦作 45495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腰椎疼痛[1]、下肢放射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傳統手術雖能改善腰椎凸角,但術后疼痛、并發癥較多,安全性較差[2]。椎間融合術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術聯合治療可有效重塑腰椎,促進康復,減少脫釘、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回顧性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情況,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4月武陟新區醫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常規組(n=40)與聯合組(n=40)。常規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4~70歲,平均年齡(52.87±4.0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1±1.14)年。聯合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52.47±4.06)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09±1.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1)病案信息完整患者。(2)知情同意患者。(3)接受隨訪患者。(4)骨生長功能較好患者。排除標準:(1)以往頸椎、脊柱手術史患者。(2)隨訪失聯患者。(3)嚴重并發癥患者。(4)心臟病患者。(5)各種惡性腫瘤患者。
聯合組患者全身麻醉,C臂透視確定病變位置,清理視野區,標記病椎,沿病椎標記7 cm長切口,行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融合術,分離軟組織,清除殘余,鈍性剝離骶棘肌,定位同側上下關節突,C臂透視滿意,置入導針于患側椎弓前緣3 mm,插入導絲,安裝螺絲釘。咬骨鉗咬除部分椎板及黃韌帶,減壓神經管,切開纖維環,取除椎間盤及軟骨終板,安放試模,置入融合器,植入椎間隙。C臂透視滿意,安裝連接桿及螺帽,止血,縫合。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手術方法治療:患者全身插管麻醉,以定位間隙為中心取正中旁切口3~4 cm,分離皮下組織,顯露椎間隙上下椎板,剝離神經,游離患韌帶,切開纖維環,摘除髓核,縫合,術后留置引流管。
(1)統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2)疼痛。應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在術前、術后7 d、30 d、100 d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分數越低,表示疼痛越輕。(3)生活質量。使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在術前及術后6個月對所有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精神健康(MH)進行評價,總分100分,最低分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活質量越好。(4)功能障礙情況。應用腰痛ODI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在術前、術后30 d、100 d進行評分。評分范圍0~5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
數據采用SPSS 2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包括生活質量、VAS評分、Oswestry評分等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s)
組別常規組(n=40)聯合組(n=40)t值P值手術時間(min)110.14±6.29 95.01±6.23 5.970<0.001術中出血量(mL)467.11±10.57 314.28±10.51 36.018<0.001
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0 d、100 d兩組患者VAS評分較術前降低,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常規組(n=40)聯合組(n=40)t值P值術前7.09±1.19 7.01±1.14 0.095>0.05術后30 d 6.64±1.16 4.14±1.12 4.247<0.001術后100 d 5.84±1.01 3.14±1.06 5.614<0.001
術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術前上升,聯合組患者PF、RP、GH、VT、SF、RE、MH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項目PF術前術后6個月RP術前術后6個月GH術前術后6個月VT術前術后6個月SF術前術后6個月RE術前術后6個月MH術前術后6個月常規組(n=40)聯合組(n=40)t值P值55.40±4.10 70.02±5.77 55.57±4.14 77.41±5.73 0.012 26.364 0.979<0.001 55.71±3.47 72.20±4.47 55.14±3.45 84.74±4.44 0.264 27.195 0.974<0.001 54.41±3.14 70.40±2.91 54.10±3.13 79.77±2.99 0.004 21.654 0.997<0.001 55.41±3.79 70.42±1.77 55.02±3.72 75.02±1.77 0.010 7.716 0.991 0.05 57.43±1.26 70.74±1.74 57.10±1.22 75.04±1.79 0.046 12.000 0.956<0.001 55.22±4.45 74.77±2.47 55.41±4.47 79.55±2.44 0.030 20.264 0.974<0.001 70.15±12.00 75.00±3.13 70.07±12.01 80.74±3.15 0.359 20.260 0.941<0.001
術前,兩組患者Oswestry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Oswestry評分均有下降,聯合組患者Oswestry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Oswestry評分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Oswestry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常規組(n=40)聯合組(n=40)t值P值術前3.49±1.20 3.48±1.26 0.134 0.894術后2.59±0.28 1.01±0.24 25.479<0.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因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向后突出[3],致使髓核組織進入椎管內,出現病節段神經根壓迫綜合征。李少輝等[4]研究認為,腰椎不穩癥是導致髓核壓迫神經根主要原因。腰椎不穩癥導致神經根變性,嚴重者致殘。以往研究認為[5-7],對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應采用保守治療措施,如牽引及腰背肌力功能鍛煉,但保守治療時間較長,恢復較慢,效果不突出。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方法,合理治療術式能消除腰椎不穩,減少脊髓壓迫,改善穩定。行之有效的術式是預防神經根退變的關鍵。傳統后路融合術的雙側堅強固定術經臨床證實適用范圍較小,手術禁忌證較多,雖能產生一定效應,但亦加重相鄰關節的退變,其安全性不佳。椎間盤特殊的生理結構特殊,術后椎板損傷區容易血腫,導致纖維瘢痕組織[8]或不規則骨增生,進而引起椎管狹窄,引發術后疼痛[9],極不利于康復。PLIF手術能緩解椎管壓迫,改善傷椎高度,恢復受壓脊髓與神經根。但手術適應證范圍較窄,不適用腰椎退變嚴重者。諸多臨床結果證實單獨使用該術式不能起到徹底減壓椎管的作用[10-13]。因此,臨床常使用聯合術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復位效果較好[8]。單雙側椎弓根螺釘術能較好的清除病變組織,復位腰椎,改善椎間壓迫,雙側椎弓根螺釘術在術中固定一側會破壞另一側椎板及相關組織,不能保持椎體的完整性。且術中過分牽拉馬尾神經[14],增加術中出血量及損傷馬尾神經的風險。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會損傷對側組織結構,幾乎不影響馬尾神經,不損害對側椎板,在縮短手術時間的同時減少術中出血量。釘棒系統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系統采用全椎板減壓方式,在不影響關節穩定及正常組織功能下充分減壓。術后固定,并適當擴大減壓面,起到輔助融合的作用[15]。VAS、ODI常用于臨床判斷腰椎疾病治療預后情況,其中VAS能反映術后腰椎、下肢放射疼痛,ODI則可反映患者腰椎功能損傷情況,聯合二者評價患者術后情況,能有效指導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30 d、100 d聯合組患者VAS評分較低,提示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較常規術式更能減少術后疼痛,有利于改善舒適性。術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改善,聯合組患者最高,提示兩種治療方案均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但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方案在提高患者精神、體力、生理功能等方面更加突出。術后,兩組患者Oswestry評分均有下降,聯合組患者Oswestry評分較低,說明手術能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障礙,其中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方案作用最明顯。
綜上所述,椎間融合術聯合單邊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治療方案能顯著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改善術后生活質量,緩解疼痛,預防功能障礙,值得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