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莉佳,周歡歡
九江市中醫醫院,江西九江 332000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脛距關節面的脛骨遠端骨折,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但仍存在術后并發癥多、致殘率高等問題,若術后康復措施不當,易出現骨折愈合延遲、創傷性關節炎、切口感染等不良情況[1-2]。術后患者多伴有腫脹與疼痛感,致使關節活動受阻,影響踝關節功能恢復[3]。足踝鍛煉器是一種康復護理工具,其在設計上有計數器、角度尺、自動控制器、電視等,不僅可實時監測背伸、跖屈角度與踝泵運動參數,還能夠根據患者病情、承受能力等靈活調控關節活動范圍,促使患者行被動鍛煉,同時方便醫護人員了解患者功能鍛煉進程,進而及時調整診療方案。本研究將足踝鍛煉器配合康復鍛煉用于Pilon骨折手術患者,旨在觀察對其骨折部位疼痛、踝關節功能恢復、并發癥發生率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九江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8例Pil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女19例,男25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8.92±4.84)歲;左踝20例,右踝24例;損傷類型,足部骨折13例,踝部骨折14例,脛腓骨骨折10例,其他7期。觀察組女18例,男26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39.87±4.52)歲;21例左踝,23例右踝;損傷類型,足部骨折12例,踝部骨折15例,脛腓骨骨折9例,其他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經CT、臨床癥狀診斷確診為Pilon骨折;行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多發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礙;妊娠、哺乳期;全身多發傷無法行踝關節功能鍛煉;免疫系統疾病;合并骨質疏松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心理開導、病情觀察等。配合飲食指導、疼痛干預等,并于引流管拔除后根據患者個人情況指導其行簡單功能鍛煉,對于鍛煉時間與強度不做過多要求。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足踝鍛煉器配合康復鍛煉。(1)康復鍛煉。①術后返回病房后協助患者平臥,患肢抬高于心臟水平15°。②術后1~4 d指導患者在其可承受范圍內行跖趾關節屈伸練習,注意不可旋轉或內外翻,每次練習10 min,每日3次。③術后5 d~2周逐漸延長踝關節、跖趾關節屈伸活動的時間,增強鍛煉強度,并增加踝關節內外翻與直腿抬高鍛煉,每次10 min,每日2次。④術后2~3周在患肢壓痛、腫脹減輕情況下開始下地不負重鍛煉。⑤術后4周行X線檢查,若見骨痂生長則逐漸過渡至下地負重、抗阻力踝關節、完全負重練習。(2)足踝鍛煉器(上海寰熙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CZJY-HLQ型)。術后在患者身體可耐受情況下使用足踝鍛煉器協助其踝關節鍛煉。使用前向患者普及儀器使用方式、預期效果、使用注意事項等,然后幫助其佩戴儀器行踝關節背伸跖屈練習,訓練過程中注意詢問患者感受,以其無明顯疼痛為宜,逐漸增大活動度,同時指導患者行膝關節屈伸活動、下肢直腿抬高鍛煉,逐漸提高運動幅度,每次鍛煉30 min,每日3次,醫護人員根據儀器訓練數據適當調整患者訓鍛煉方案,開始時由護士指導并監督,中期與后期則由患者自行完成,持續鍛煉4周后觀察效果。
(1)骨折部位疼痛。干預前、干預4周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在0~10 cm皮尺上標志反映骨折部位疼痛位置,計0~10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2)踝關節功能。干預前、干預4周使用Mazur踝關節功能評分系統、踝關節主動活動度評價兩組踝關節功能,Mazur踝關節功能評分系統從疼痛、功能、行走距離等方面評價,共100分,分值高,踝關節功能佳;用量角器測量患者患肢仰臥時踝關節活動度(背伸角度、跖屈角度、內翻角度、外翻角度),連測3次,取均值。(3)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4)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前后以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共4個領域,各100分,分值高,生活質量佳。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觀察組骨折部位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骨折部位疼痛情況例(%)
干預4周后,兩患者組Mazur評分及踝關節背伸角度、跖屈角度、內翻角度、外翻角度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踝關節功能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踝關節功能情況(±s)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值P值Mazur(分)干預前52.39±5.14 53.66±6.03 1.063 0.291干預4周87.81±4.33a 80.27±5.12a 7.459 0背伸角度(°)干預前6.79±1.83 6.57±2.07 0.528 0.599干預4周15.35±2.14a 11.01±2.60a 8.549 0跖屈角度(°)干預前9.96±2.38 9.45±2.71 0.938 0.351干預4周31.55±4.24a 26.73±3.86a 5.576 0內翻角度(°)干預前8.29±0.11 8.31±0.12 0.815 0.417干預4周13.26±0.24a 12.81±0.18a 9.95 0外翻角度(°)干預前12.19±0.25 12.23±0.30 0.679 0.499干預4周13.88±0.14a 13.49±0.23a 9.608 0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領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領域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a表示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值P值生理領域干預前52.32±5.47 52.11±6.01 0.174 0.864干預4周83.38±5.06a 75.48±6.33a 6.466 0干預4周84.41±5.43a 75.69±5.78a 7.294 0心理領域干預前60.05±6.53 59.85±6.44 0.145 0.885干預4周87.70±5.22a 80.19±5.36a 6.658 0社會領域干預前54.47±6.29 55.03±5.78 0.435 0.665干預4周79.66±7.14a 72.58±5.48a 5.218 0環境領域干預前53.33±7.51 54.45±6.93 0.727 0.469
Pilon骨折多由車禍驟停、高空墜落等外界暴力引起,對患者下肢活動造成較大影響[4]。Pilon骨折并發創傷性關節炎與踝關節退行性病變風險高,術后易出現骨折周圍軟組織供血不足與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疼痛腫脹,不利踝關節功能恢復[5]。臨床予以患者手術治療的同時需盡早指導其行功能鍛煉,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分階段指導患者行踝關節主動、被動活動,以減少并發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本研究在患者術后當日由專業人員開展循序漸進康復鍛煉,肌肉收縮與姿勢擺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肌肉痙攣,利于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骨折部位疼痛癥狀,降低并發癥風險[6]。術后立即開展關節活動還可將肌肉纖維向利于關節活動方向調整,降低纖維組織對踝關節活動限制,進而增大踝關節活動范圍,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減輕骨折負面影響,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本研究結果提示,足踝鍛煉器配合康復鍛煉有助于加快Pilon骨折患者術后血液循環,緩解骨折部位疼痛,預防并發癥,改善踝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黃一拯等[7]研究顯示,踝關節鍛煉能夠擴大Pilon骨折患者術后踝關節活動度,與本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踝關節鍛煉器可長時間協助患者行踝關節被動、主動活動,通過擴大踝關節活動度,促使滑液滲透至關節軟骨,利于改善軟骨細胞新陳代謝。持續運動刺激還可使得未分化的骨原細胞向關節軟骨細胞轉化,加快骨折損傷面修復,解除關節粘連,減輕骨折部位疼痛,促進踝關節功能康復。踝關節鍛煉器地板豎臺上有角度尺、計數器,操作過程中計數器可自動記錄踝關節背伸、跖屈活動數據,以供患者與醫護人員參考[8]。角度尺用于評定踝關節活動度,借助設備行踝泵運動,協助醫護人員更加準確的評價踝關節功能鍛煉進度,從而及時調整診療方案。控制器則能夠根據醫囑、患者承受能力靈活調整踝關節活動范圍,幫助患者充分掌握自身進度,主動積極配合鍛煉,從而加快踝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足踝鍛煉器、康復鍛煉聯合用于Pilon骨折患者,有助于緩解患者術后骨折部位疼痛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踝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