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地球卻是我們的唯一家園。面對氣候變化挑戰,保衛地球的藍色與綠色,是人類命運的“最大公約數”。中國一步一個腳印,為努力建設“共生”家園做出努力。“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一系列政策和行動密集落地,科技創新引擎加速,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被改變和重塑。
6月15日是第十個“全國低碳日”,生態環境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2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濟南舉行。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十三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作為2022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的主題展覽,也于濟南亮相。公益展將鏡頭聚焦“雙碳”新格局,以“共生 再生 新生”為主題,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擔當與努力。城市變得宜居,美麗鄉村留住鄉愁,美好生活不只在向往中,也正從愿景變為現實。
以下為公益展影像節選之一。

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于黃海濕地上,20多年來,由于有效保護,這片濕地的生態系統已日趨完整,保護區內麋鹿的數量不斷增加,活潑的麋鹿和遠方的沿海風電場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圖/CNS,孫家錄攝

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已提高到87.5%。藍天白云的襯托下,老式大煙囪與冬奧滑雪大跳臺遙相輝映。從鋼鐵園、文創園,再到綠色冬奧園,百年首鋼工業遺址的蛻變是中國低碳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圖/視覺中國

位于新疆塔中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是我國第三大油氣田。在這里能源開采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20年來,中國石油從全球移植、育種耐鹽耐旱植物,在油田周邊打造出一座總綠地面積達4276.53公頃的沙漠植物園。這里也成為目前全球唯一位于沙漠地區的沙漠植物研究基地。圖/中國石油

圖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該氣田現已累計探明儲量近9000億立方米,每天為我國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業、2億多居民送去源源不斷的潔凈能源。圖/中國石化

低碳轉型離不開“金融活水”助力,隨著“雙碳”目標的穩步推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步入快車道。圖為位于廈門的一處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興業銀行為項目企業提供貸款1124萬元,該項目順利并網發電后,年平均發電量343萬kWh,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430噸。圖/興業銀行

金融創新正在為綠色高質量發展“貸”來活力。中國民生銀行推出的“光伏貸”創新產品,通過與核心光伏廠商系統對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在光伏貸業務開發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圖為浙江省樂清市,“光伏貸”為正泰安能的農戶光伏電站提供融資支持。圖/中國民生銀行

近年來,中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在海南省文昌市寶陵河濕地公園,中國綠發對當地瀕危紅樹林實施生態復育和保護性開發,共保護原生紅樹林321畝,完成復育面積約400畝。圖/中國綠發

從老一輩記憶中的“三洋廠房”到網紅新地標“南海意庫”,在深圳,招商蛇口整合60多項綠色技術,讓舊廠房變身為綠色低碳的創意文化產業園。該項目斬獲了國際住協綠色建筑獎、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一等獎,也成為深圳現代化轉型的“綠色名片”。圖/招商蛇口

無害化、無污染、可再生利用的環保包裝,可以減少環境的負擔。拜爾斯道夫集團旗下妮維雅品牌的部分產品瓶身已經采用100%回收再生塑料,可減少16%二氧化碳排放。2022年攜手專業機構,開展青藏線可持續發展環保公益項目。呵護消費者肌膚同時,守護自然生態。圖/拜爾斯道夫集團,吳定有攝

綠林環繞的景色不只存在于自然中,也可以在建筑里。走進碧桂園總部大樓,仿佛置身于叢林,垂直綠化系統既賦予天然美感,也讓建筑有了“綠色”語言。圖/碧桂園集團

位于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內的新奧泛能項目是海南省首個生物質能供熱項目。以橡膠樹、桉樹等植物的樹丫、樹根、樹皮為燃料產出的綠色蒸汽,通過蜿蜒的白色管道為開發區內的企業提供動能。全部工程投產后,預計每年蒸汽產能將超過190萬噸,實現碳減排量約70萬噸。圖/新奧能源

AI、5G、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正在為“碳中和”注入數字化基因,圖為新華三零碳園區解決方案賦能打造的紫光股份智能工廠,數十臺機械臂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全自動化作業讓效率提升的同時,也讓能耗大幅降低。圖/新華三集團

為應對天然氣供需形勢偏緊等難題,能源企業有效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和抗風險水平,全力提交保供“答卷”。圖為港華燃氣工程師調試設備,保障天然氣供應。目前該企業在內地城市燃氣項目總數達303個,累計服務用戶3504萬。圖/港華智慧能源

3f417d835ad71b4ec6de9005a977f761434fd7b7dc49e44a597fa2e8fc33f207
在40℃高溫炙烤的新疆戈壁灘上,棉花在這里默默生根,只需極少的水分就能給荒漠一片盎然生機,改善了“沙進人退”的惡劣環境。2021年,“中國棉花”可持續發展項目首批簽約,全棉時代成為第一家受邀加入的中國企業。圖/全棉時代,王大勇攝

廚房做飯這件生活小事正在變得更加低碳。華帝通過多次技術迭代,將燃氣灶熱效率最高提升至84%,遠超國標要求的50%。不僅節省能源消耗,還降低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圖為華帝投資近2億元建成的智能生產車間,低碳廚電從這里走向千家萬戶。圖/華帝股份

來自青島的阿脒諾材料技術團隊研發的Re:Lastane 混紡織物科技,首次實現了將氨綸和聚酯纖維完整分離,可大幅降低氨綸合成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帶來重要突破。圖/青島阿脒諾

2010年至今,國家已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深圳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綠色發展已經融入城市肌理。圖為位于深圳龍崗區總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里的深圳國際低碳城,經過10年發展,低碳城積累了豐富實踐基礎,成為率先探索中國低碳發展轉型之路的試驗區。圖/深圳市龍崗區

孩子們在冰雪世界暢快玩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為體育強國夢插上潔白的翅膀。未來,綠色低碳理念也將同體育精神一道傳遞,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圖/視覺中國

孩子們在畫布上用彩色顏料描繪美麗家園。認真描繪家園的孩子,何嘗不是我們眼中最美的風景。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