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璨

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個夏天,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大同采涼山作田野考察時曾歇腳聚樂堡(現屬大同市云州區),并用山上的黃花熬湯,治好堡內村民所患全身浮腫、四肢乏力的怪病。
400多年后的這個夏天,我們見證,大同黃花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一群護花人的精心照料下,已然一片金色海洋。這一景象從7月18日大同市云州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焦東發來的微信圖片中,可見一斑。
得益于適宜的溫度、濕度和田間管理,6月10日,“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之路”活動第一站來到大同市云州區唐家堡村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時,就能看到“黃花已露尖尖角”了。
始于地緣,繼于傳統,興于政策,旺于保護。兩年多來,護花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的囑托,從管理、采摘、加工各環節優化黃花生長環境。春夏秋冬,爐火明滅,所有的努力都只為讓那朵小黃花形成陣勢、更見氣勢。
一心在一藝,焦東研究黃花20多年,發表相關論文1篇、制定相關技術規程3項,唯一目標就是幫黃花“把身體養得棒棒的”。
唐家堡,焦東每年要來七八十次。拿著30倍以上的放大鏡鉆在黃花地里是他的工作常態。每年5~7月,焦東更是防治病蟲害的“衛士”。名叫薊馬的害蟲,常在晚上出動,是全國黃花主產區的“頑敵”。為此,省、市植保專家推薦了一款生物“藥方”——把病蟲害治理劑、營養劑、黏著劑按比例和順序調配成一種無污染、無沉淀、低殘留、霧化程度高的清澈液體。焦東晃晃手中的半瓶礦泉水說:“跟這個一樣清才行。”
病蟲害要滅,水分要足。黃花種到哪里,水利設施就修到哪里。2022年,云州區在忘憂大道沿線實施智慧農業項目,建設10個節水灌溉項目基地,唐家堡村正在建設的智能噴灌系統,云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建設項目第二標段負責硬件鋪設。
對目前已安裝的500多個噴頭,技術人員任星成了如指掌。高約2米的噴頭分粗、細兩種,分別以每小時0.9立方米、0.7立方米的出水量,以7~12米、5~7米的噴灑半徑,承擔著灌溉、觀賞、節水等多重任務。每4~5畝為一個灌溉單元,可通過控制器連接APP,實現智能操作。任星成拿著手機在地頭演示,他說:“不久將實現水源自動化,到那時,就是智能噴灌加強版了。”
這里有大同火山噴發形成的富鋅富硒土壤;全年396毫米的降雨量,90%集中在7、8、9三個月,雨熱同期,適合農作物生長;晝夜溫差大,利于養分積累,長出的黃花菜糖分高達百分之四五十,角長肉厚,涮火鍋時久煮不爛……
在線上推介環節,焦東向網友“種草”——“云州黃花值得夸贊。”他指著村東邊的廠房介紹:“一定要去請老楊,楊總,請他好好講講,他可是遠近聞名的黃花‘土專家’。”“老楊”“楊總”是大同花傾城田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旗。歷經多年春耕秋收,他對黃花的經營與收獲自有體會:得讓農民能種菜吃菜,還能種菜增收,真正成為現代化農民。
2020年5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殷殷囑托:“黃花大產業啊!這個產業還真是有發展前途。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它作為人民群眾致富的好門路。”
在黃花地里,楊旗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黃花的關切,黃花成為他的理想。他說:“我興奮得不行,每天只睡3小時。晚上,扎在基地,看看苗,招呼夜間采摘;白天組織田間管理,接待游客,搞推廣。”
有游客就有交流互動。“最近,我吃著白象方便面的老母雞湯面挺好吃,你們吃過嗎?”楊旗突然問。他琢磨,要是能在這款面的蔬菜包里放上三四縷黃花菜絲……黃花需要和別的美食互動,尤其是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注過的美食互動,比如,在螺螄粉的調料包里加入黃花菜。這是黃花產業壯大、品牌推廣中急需的創新思路。所以,每年一到采摘季,橫穿唐家堡村的忘憂大道兩旁會設置長廊,擺上黃花醬、黃花餅、凍干菜、冰鮮菜等黃花產品,供游客品嘗購買。楊旗說,要重視游客的品嘗,一人嘗一口也能嘗出一個產業來。
家家戶戶種黃花,人人都會采黃花。“我們這兒的人,采摘是基本功。到了采摘季,嫁出去的閨女也要攜家帶口回娘家幫忙。”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唐家堡村委會主任張威得意地介紹,6月10日前后,村里正著手組織一支500人的采摘勞務隊,其中有10多歲的孩子也有70多歲的老人。
每一根黃花角都是一個希望。唐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師偉考慮的,是如何完成采摘重任,不辜負每一個希望。
全村現有黃花4200畝,畝產黃花1500~2000公斤。眼下,采摘問題雖不突出,但已顯現。雇人采摘,每人每采一公斤約需3元,長此以往,會制約發展,會拖累政府。
師偉未雨綢繆:“除了科技,我們想不到別的辦法。”村里已投入60余萬元聯合高校、機構研發采摘機器人。研發發現,關鍵問題是識別,尤其是夜采中的識別。目前的實驗室數據是白天無風雨,識別率能達90%,晚上因有露珠干擾,識別率能達65%。
黃花一株多桿多頭,想讓機器人判斷哪根能采、哪根不能采需要更多、更細的數據支撐。一臺樣機落地約需250萬元,研發困難重重。師偉說,黃花是他唯一的事,希望攻克難關,只要能實現人機共采,就進步一大截了。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2021年,云州區黃花種植總面積達17萬畝。按照大同市2022年黃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的要求,以云州區為主,輻射帶動周邊縣區,全市黃花種植面積穩定在26.5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