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程 黃敏 范江 姜宏 俞曄
文章編號:1005-9679(2022)03-0103-03
摘要:醫學科普已成為傳播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質、促進醫學知識普及的一種便捷、高速、有效的全民宣教途徑。論文詳細闡述主動健康時代下,公立醫院通過發揮自身優勢資源,組建專業團隊,建立科普工作機制,推動醫院科普工作發展,并以臨床科室科普實踐為例,詳細介紹實踐過程、方法和結果,最后提出公立醫院開展醫學科普工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主動健康;公立醫院;醫學科普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MedicalSciencePopularizationinPublicHospitalsUndertheBackgroundofActiveHealth
GUOChengHUANGMinFANJiangJIANGHongYUYe
(ShanghaiGeneralHospital,Shanghai200080,China)
Abstract:Medicalsciencepopularizationhasbecomeaconvenient,high-speedandeffectivewayforthewholepeopletospreadhealthknowledge,improvethehealthqualityofthewholepeopleandpromotethepopularizationofmedicalknowledge.Thispaperelaboratesontheestablishmentofapublichospitalsciencepopularizationteam,andgivesfullplaytoitsownadvantages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apublichospitalsciencepopularizationworkmechanism.Takingthepracticeofpopularscienceinclinicaldepartmentsasanexample,thepracticeprocess,methodsandresultsareintroducedindetail.Finally,itputsforwardrelevantsuggestionsforpublichospitalstocarryoutmedicalsciencepopularization.
Keywords:activehealth;publichospitals;medicalsciencepopularization
新時代,人民健康需求的增加和衛生資源有限的矛盾促使傳統疾病防控理念發生改變,主動健康理念應時而生。主動健康強調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以改善健康行為為主,綜合利用各種醫療措施,從而提高居民體質,使人體處在健康狀態。主動健康所認識和倡導的健康是不生病的、主動型的健康,是當代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標準的健康。
1公立醫院開展科普工作的必要性
科普即科學普及,醫學科普顧名思義就是科學普及醫學知識。《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低于30%。誠然,居民健康素養已成為國家健康戰略之一。主動健康時代,公眾的健康意識和獲取健康知識的需求更高。公立醫院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是開展醫學科普的重要主體,廣泛開展醫學科普不僅是時代需求和國家導向,更是解決醫患信息不對稱問題和醫務人員履行職責、滿足人民期待的重要途徑。如何發揮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借助新興傳播形式,探索出醫學科普新途徑,成為當下公立醫院開展醫學科普需要探討的關鍵問題。
2公立醫院開展醫學科普工作實踐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將開展醫學科普作為“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工作之一,以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化為核心,探索建立了以組織、制度、機制、人才、培訓等為要素的科普工作推進體系和項目化管理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2.1建立組織與制度
醫院設立健康促進管理辦公室,全面負責醫院科普推進工作。職責包括制定醫院科普工作推進計劃和目標、組織和協調臨床醫技科室全面開展科普工作、組織開展系列健康科普活動、組織申報各類科普獎項以及其他健康促進相關的工作任務等,形成了《醫院健康科普推進計劃》《醫院科普系列圖書編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正式文件。
2.2人才隊伍與培訓
組建醫院特色科普團隊,通過系列專業培訓,打造特色科普人才隊伍。以科主任推薦和自薦相結合,組織遴選科室兼職科普人才。圍繞科普主要工作內容,大力開展人員培訓。培訓內容涵蓋科普基礎知識、宣傳人員基本知識、素材選擇與組織、腳本和臺詞撰寫、視頻拍攝制作與發布、宣傳網頁編輯與發布等。
2.3工作機制與管理
建立和完善醫院科普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明確科室科普考核指標,將科普工作納入科室年度考核,鼓勵臨床科室獨立創作高質量科普文章或原創科普短視頻,提高醫務人員主動參與健康科普的積極性。以目標責任為導向,縱向實行項目化管理,橫向設置管理協調組、輔導交流組、創新競賽組等專項工作小組,建立縱橫交錯、全方位的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組織開展“年度科普宣傳周”“市民開放日”等各類大型科普活動,增加推廣與受眾覆蓋面。
3實踐案例
3.1科普途徑與形式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長期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特色科普矩陣,以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科普圖書、電視臺、各官方和自媒體為載體,以視頻、書籍、網頁鏈接、健康節目等為形式,內容上以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核心,從面向公眾的科普視角進行編寫、講解和拍攝制作,通過舉辦線上直播、視頻號、媒體采訪、線下大會等方式進行專業的胸部疾病科普宣傳。
3.2人員設置與工作機制
為高效推進科普工作,科室設有獨特的科普工作機制和專兼職科普人員。科室科普工作分為主要胸部疾病科普和肺部健康科普兩類。圍繞胸部疾病診治類型和特點,確定肺癌、肺結節、食道癌等三個病種作為科普重點,以醫療組為單位,每個病種確定兩名臨床診治醫生作為主要科普人員,負責日常疾病科普。肺部健康科普由一名綜合性臨床醫師負責。科室每周對科普工作進行討論和部署,常態化、周期化相結合,肺部健康科普采用常態化模式,一周至少發布3次以上科普作品或進行網頁推廣。肺部疾病科普則結合臨床診治周期特點和病人需求,一周發布一次以上作品或進行相關推廣,滿足不同受眾的差異化需求。同時,科室設有行政助理,負責統籌所有科普拍攝和協調管理工作。此外,科室始終堅持科普創新與科研結合,通過申報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和獎項,不斷完善和提升科普效率和質量。
3.3產出與成效
目前胸外科已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等平臺常態化開展學科科普宣傳和互動。總粉絲量和總轉載量均破2萬。編寫科普類圖書3本,其中《病人家屬,請來一下》上微博熱搜,更是“得到”“樊登”“微信讀書”等主流讀物平臺的熱門書籍。科普視頻“口袋里的醫學百科——腫瘤患者的私人醫生”項目獲得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一等獎,獲得多個局級科普項目。不僅如此,科普工作的成效也體現在醫療業務工作上。據統計,胸外科縱隔腫瘤專家門診的患者來源分布如下:通過科普宣傳前來就診的患者超過25%(且大部分來自外省市)、通過口碑互傳來就診的患者超過30%、通過專業人士推薦的約25%、通過網絡評價的約15%,其余為隨機,可見科普宣傳的效應之大。當然科室自身的診療技術是基礎。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以大眾需求為導向,以疾病診治和健康知識普及為中心,通過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科普宣傳體系,打出“科普+硬實力”(特色診療技術)組合拳,凸顯科室優勢與特色,樹立了科室良好的形象,形成了科普宣傳—慕名就診—口碑相傳的良好發展態勢。
4討論與思考
當前,公立醫院醫生的職責不再僅僅是治病救人,更為重要的角色是傳播健康理論和健康知識的科技工作者和醫學工作者。公立醫院要以醫學科普工作為重要支點,不斷加強思考與探索,為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戰略做出貢獻。
總體來看,公立醫院科普工作還存在著醫學科普傳播途徑及形式單一、權威醫學科普未形成規模效應、醫護人員缺乏積極性等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1)公立醫院開展醫學科普工作需加強醫學科普活動品牌建設,加強醫學科普特色和活力,開辦權威、優質的科普類節目或欄目。(2)建立以公眾需求為中心的科普導向,在科普活動、活動評價、傳播等全過程中了解公眾需求,實現公眾參與。(3)要縱向細分受眾,打造精準受眾人群的精品科普項目,增強百姓獲得感。(4)注重與媒體深度融合,利用微信、抖音以及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健康科普網絡。(5)建立科學合理的正向激勵機制,激發醫護人員參與熱情,形成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傅玲玲,譚秋生,茅曉風.“主動健康”視域下醫學科普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22,16(1):66-68.
[2]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張楠楠,劉夢瑜.新時代推進醫學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21,34(3):226-229.
[4]黃征宇,張夢婷.自媒體時代公立醫院開展健康科普實踐與思考[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9):861-863.
[5]俞錦,張浩南,馬樂樂,等.基于自媒體的醫學科普平臺建設:以WE-MedicalPopularization平臺為例[J].科技與創新,2022(5):158-160,163.
[6]池頻頻,李馨予,吳淑云.公立醫院科普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與實踐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5):121-125.
[7]宮小飛,樸穎實,劉影.公立醫院應用微信公眾號開展醫學科普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189-192.
[8]傅譚娉,陳明雁,董琳,等.以學科建設模式開展醫學科普工作[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5):470-473.
[9]羅欣,段文利,陳明雁.公立醫院開展醫學科普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協和醫院“健康中國協和行動”首屆健康科普能力大賽為例[J].中國醫院,2018,22(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