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讓新員工盡快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同時把老員工的技術再進一步強化一下,這就是我最近的培訓工作!”全國人大代表范冬云說。參加完全國兩會后,她一直沒休息,因為前段時間公司新進了一臺設備,為了讓工友們盡快掌握機器的操作技術,在自己掌握設備性能的基礎上,她每天忙著做培訓工作。
從1991 年進入蘭州三毛實業有限公司紡紗廠工作到現在,范冬云在紡織崗位上已經工作了31 個年頭。31 年來,范冬云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從一名普通擋車工到業內技術精英的美麗蝶變。
作為一名擋車工,范冬云的日常工作就是將細紗機上的“斷頭線”接好,她需要在排列緊密的紗錠間,迅速找出隱藏的斷頭紗線,進行破捻等一系列動作,這對一個技術工人是極高的要求,這項工作既辛苦又需要特別細心。
范冬云剛上崗的時候工作并不順利,但心勁兒十足的她不服氣,開始加班加點地練。很快,她細紗破捻的速度就提升到每分鐘80~90個,比工友們的平均速度快了30%。入廠的第二年,范冬云參加廠里的業務操作比賽就拿了第二名。以后的業務比賽中,范冬云幾乎年年拿第一。32歲那一年,范冬云當選甘肅省勞模。
本文針對目前配網巡檢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設計并研發了一款基于高精度位置服務的桿塔尋路助手,實現了巡檢人員、線路和設備的精準定位和快速導航,并且能夠快速地獲取周邊線路設備的空間分布、連接拓撲、運行狀態、缺陷隱患等信息,方便管理者精細化管控巡檢過程(到位情況、巡線軌跡、現場情況),為后續配網設備優化管理提供數據積累和技術支撐。
2018 年2 月,范冬云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19 年,以范冬云名字命名的蘭州三毛實業有限公司“范冬云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2020 年,范冬云獲全國勞模榮譽。
隨著一天天的進步,那些年,作為勞模的她在公司1000 多名擋車工中創造了產量最高、質量最好、消耗最低的優異成績。作為技術骨干,范冬云還大膽創新,用“交錯上紗法”使接頭成功率達到100%;在操作巡回路線上,她打破傳統“8”字巡回路線,改為“S”巡回路線,該項創新既節省時間,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2021 年,針對一線技能人才的職業成長和發展問題,范冬云重點提出了《關于優化產業工人職業技能認定方式的建議》,該建議提出后得到了甘肅省人社部門的重視,并促使相關政策的出臺。當年,公司里197 名職工的職稱問題得到解決。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身份的轉換也使得她的視野、思路更為開闊。近年來,范冬云圍繞紡織行業如何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智能制造,提出了《關于加強紡織行業人才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建議》和《關于加快推進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建議》等建議。
小時候,我常在母親坐下休息時,給她繒滿頭的小辮兒。可忘了何時,母親開始躲我,轟我,不讓碰她的頭發。有次放學早,回家便看到新奇又心酸的一幕:父親戴著塑料手套,端著一盤黑糊糊,用牙刷一綹一綹翻騰著母親的頭發刷了又刷。父親很不自然地說:“你娘頭發白了,染染。”知道這個秘密后,我不再碰母親的頭發,看到被染發劑傷得黑中泛黃泛紅的頭發,心就難受。
上世紀七十年代,微電子、IT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使電氣自動化實現了質的飛躍,融入了信息、通信、系統工程及人工智能等成果。
“出名”后的范冬云,也曾有單位想“挖”走她,但范冬云始終不為所動,她說這跟錢多錢少沒關系,因為這份職業她獲得了諸多榮譽,她珍惜這份榮譽,更重要的是她對自己的崗位難以割舍的那份摯愛。
“按時間,明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我退休前把我多年的技術經驗歸納整理出來,毫無保留地傳給公司的年輕職工們!我們是密集型產業,企業解決了1000 多人的就業,我希望做好技術傳承,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一點兒貢獻!”范冬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