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近年來,直播電商成為新的消費場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營銷師”也成為新職業。
在行業爆發式發展的同時,人才缺口大、行業亂象紛呈的痛點逐漸凸顯。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面對這種需求,很多院校行動起來,開設了相關專業。
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如何沉淀為課程并進入課堂?如何通過產教融合,持續為行業輸送各類人才,賦能數字經濟?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疫情之下,傳統銷售模式受到沖擊,直播電商成為一些企業新的突破口。不少商家試水直播帶貨,很多企業在直播間進行新品發布。越來越多傳統企業愿意探索互聯網營銷,據預測,2023年我國直播電商規模將超過4.9萬億元。
與此同時,直播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斷增長。2021年底,人社部等部門發布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帶貨主播成正式工種。
然而,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新職業“互聯網營銷師”的人才需求缺口約為1000萬人,到2025年可達4000萬人。
互聯網營銷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這些人才如何培養,給各大院校及社會培訓機構都帶來挑戰。“教育重在教書育人,它不能預測4年以后有哪些專業好?元宇宙要多少人等?對一些新產業,如果現在還沒有相關專業,是不是要馬上建立?這需要學校老師、專業老師等有比較大的遠見。”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原司長王熾昌表示。
在他看來,3年間補上4000萬人的缺口很難,平均一年培養1000萬人,按照教育系統現有的培養方式培養不出來,需要院校、教育公司、教育團體一起來做,再加上企業一起努力,逐步對相關專業的學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各大院校需要探索如何適應新的發展趨勢。
“在數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下,職業教育無論是專業設置、辦學模式,還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都需要緊緊圍繞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探索和改革。”吉林省舒蘭市職業高級中學校長房亞杰說,“作為一所縣級職教中心,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的職教發展之路。”
2021年,舒蘭市職業高級中學校與天下秀教育公司達成校企合作,開辟了一條新的人才培養渠道。
據他介紹,當前正在全力推進這種合作,一方面在校內進行人才培養,另一方面為舒蘭市的各類從業人員及企業的電商人才提供培訓,現在已經開展了兩期全方位培訓,正在啟動今年暑期的第三期培訓工作。
在第一期培訓中,當地政府特意組織了當地企業以及縣、村干部到課堂上學習。面對4類人群,課堂分組進行教學,然后共同交流,教學效果很好。這個案例今年入選了教育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全國校園新媒體營銷創新大賽培訓現場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房亞杰表示,“今后我們不僅在人才培養方面合作,更要在地方產業發展上達成合作,比如當地農特產品外銷。我們會緊緊依托專業來促進產業發展,把我們有代表性的農特產品通過這種專業與產業合作模式,在相關電子商務平臺銷售,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作為紅人經濟平臺型企業天下秀數字科技集團旗下的教育品牌,天下秀教育已經跟45所院校簽約合作,累計培養在校專業學生2000余人。
據天下秀教育總經理郭鐳介紹,合作包括專業共建、師資培養、直播基地共建、實習實訓、產業資源支持等模式,實行校企聯動,深入產教融合,幫助院校學生達到崗位用人需求,實現社會就業。
電商直播需要培養什么人才?很多人以為是網紅。畢竟在直播中看到的往往是主播,頭部主播的影響力有目共睹。
郭鐳發現,很多年輕人喜歡新媒體商業板塊,但對整個行業沒有正確清晰的認識,有些人甚至誤入歧途,覺得自己長得好看就能迅速爆紅。“這個專業不是培養大眾眼中的網紅,線下商場有導購、市場營銷人員,電商直播除了需要這些人,還需要更多人一起工作,包括平臺技術人員、在線客服、拍攝人員等,我們培養的是新媒體營銷行業從業人員,以教育反哺產業發展。”
電商直播熱潮帶火了一些培訓機構,各類直播、視頻制作培訓涌現。“從教學育人角度看,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粗暴、能快速上手的方法不如教給他背后的邏輯、策略和方法,讓他可以甩開拐棍,在職業生涯上越走越遠。”郭鐳說。
天下秀教育獨創了個性化、效果化、實景化和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郭鐳強調:“建設整個內容創業者生態化的人才培養,一定要尊重個體的個性和差異,圍繞個體差異化進行人才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不斷在崗位上創新。”
2 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做好特色很重要,要把專業做得特別精,讓這個專業的學生有非常高的素養,學生一進入企業就能上手,這樣人才培養質量才會得到社會認可。
新媒體營銷、整個行業法律法規以及整個項目運營管理是互聯網營銷專業的必修課。圍繞這個行業的勝任力圖譜,學生可以逐個解鎖每個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并在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剛從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畢業的涂悅去年參加了學校與天下秀教育組織的培訓及實訓,之后參加了全國校園新媒體營銷創新大賽并脫穎而出。
涂悅告訴記者:“去年暑假之前,我還是一個對電商行業毫無了解的小白,培訓讓我對未來有了新規劃,歷時145天的新媒體大賽讓我真正學會了如何在鏡頭前做主播,也認識到了新媒體營銷行業的無限可能。”
在王熾昌看來,教育實際上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教一個是育,不管哪個課程,教什么技術,落腳點是在育人,讓人有團隊精神、奮斗精神。教學生直播帶貨的同時,要讓他們感到利用新科技能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