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王雪
從巫溪縣城出發,溯大寧河而上,驅車近40公里,到達下堡鎮人民法庭,抬頭只能看見簸箕大的一塊天。
這個小小法庭,轄區面積達780多平方公里,東西相距100 多公里,海拔落差2000 多米。山之高、路之陡,曾讓無數人心生“出門雖看得到屋,但走得大男人哭”的畏懼。
就是在這高山深澗之地,巫溪縣人民法院“廖子懷調解工作室”負責人、下堡鎮人民法庭原庭長廖子懷27 年穿壞40 多雙“解放”鞋,硬是練就了一雙“鐵腳板”,深一腳、淺一腳地為大山走出了一條公平正義路。
“你看你,出門一雙‘解放’鞋,回來一身泥巴灰。”準備好丈夫廖子懷下村開庭的“行頭”,妻子韋正明轉身盯住他,一字一句地囑咐道:“你別忘記了上次走山路是怎么摔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廖子懷拿上“行頭”,跺了跺腳,道了句“放心,這‘解放’鞋防滑得很”便匆匆離去。

廖子懷(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大山里

廖子懷(左)在當事人家中調解
下堡法庭轄區山高路陡、交通閉塞,偏遠的村子距法庭單程就有七八十公里,法官們從這山走到那山,往往需數小時。
為了走得快且穩,從1995 年入職下堡法庭起,廖子懷就養成了解放鞋不離身的習慣。
“我們這里路不好走,老百姓走起很惱火。”廖子懷說,“如果我們守在法庭等著案子上門,不知道會積多少案。”于是,他和同事定下規矩:寧愿法官磨破腳板,也不讓老百姓耗時費力。
針對轄區老百姓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打官司難等問題,廖子懷推出“巡回法庭”“假日法庭”“速裁法庭”,變“群眾上訪”為“法官下訪”,把司法服務送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田間地頭、院壩工地……人在哪里,他就把法庭設在哪里。
山高路遠,崴腳、摔跟頭是常有的事,很多年輕干警都挺不住了,而廖子懷還硬撐著,“我習慣了,只要案件辦好了,心里踏實了,腿就有勁了”。
當地的百姓都知道,廖子懷審案有個“一錘鑼”原則:只要開庭,就不間斷審案,直至結束。正因此,每次開庭,廖子懷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又累又餓。時間一長,廖子懷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有時發作得厲害,實在挺不住的他只得咬牙趴一會。
“想到庭審結束后當事人還得摸黑走幾個小時,我再累再餓都沒有怨言。”廖子懷說。
一雙“鐵腳板”,拳拳為民心。27 年來,廖子懷走遍犄角旮旯,步行逾10 萬公里山路,穿壞40 多雙解放鞋,辦結4000余件案件,無改判發回重審案件,無涉訴上訪和纏訴案件,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
剛到下堡法庭不久,廖子懷就辦理了一起離婚案件。
因原告行事張揚,雙方矛盾十分尖銳,法律意識淡薄的被告揚言:“要殺你全家,大不了坐牢抵命!”一起惡性事件一觸即發。
得知消息后,廖子懷立即趕往40 多公里外的雙方住所,看到原被告正惡言相加,情緒十分激動,眼看就要互毆。
“不能動手!”廖子懷大喝一聲,“你們采用暴力行為是犯法的,只有冷靜下來依理依法才能解決問題!”
顧不得疾馳的疲憊,廖子懷立馬召集當地干部和原被告的親友參與調解。從情到理再到法,廖子懷從當地習俗說起,苦口婆心地指明解決糾紛的正確途徑和方法,情真意切地做雙方的思想工作,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和解。
“許多百姓不懂法律但懂道理,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法解開‘心鎖’。”廖子懷解釋道。
要解“心鎖”,就要花心血。下堡法庭受理的多是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看似不大的案件往往關系著幾個家庭甚至幾代人的和睦相處,一旦處理不慎很容易引起更大的矛盾。廖子懷深知其中要害,因而總是千方百計地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竭力“案結事了、定紛止爭”。
有一年,轄區內天元鄉等鄉鎮多起民事糾紛相繼起訴,由于離法庭遠,當事人到庭困難,廖子懷決定巡回審理,沒想到這一巡回就是22天。“那些天,我們吃住在農家、旅店,白天傳喚當事人開庭審案,晚上撰寫法律文書,一有空就普法釋理,餓了就吃方便面,一并化解了30 多起民事糾紛,其中一起相鄰權糾紛案件積怨長達十年之久。”他回憶。
找準焦點、尋求共識,講理之外更重情,這是廖子懷的工作法寶。“作為一名法官,不僅要有一顆公正心,還要有一顆‘菩薩心’、一張‘婆婆嘴’。”廖子懷說。
2019 年12 月,巫溪縣人民法院成立“廖子懷調解工作室”,廖子懷擔任工作室負責人。他運用豐富的調解經驗、較高的社會威望以及群眾信賴等優勢,不定期開展法律咨詢、糾紛分流、調解指導、多元解紛、司法確認、訴調對接、速裁快審等工作,切實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2019 年6 月25 日,聽聞廖子懷獲評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下堡鎮村民張磊(化名)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好法官,好樣的!”
言語間的情真意切,讓人很難相信,張磊曾深深憎恨過廖子懷。
廖子懷是下堡人,熟人眾多,鄰居張磊也是其中之一。幾年前,張磊與人斗毆將對方打傷,事后被對方告上法庭,索賠數千元醫藥費。受理此案的,正是廖子懷。
想到自己和廖子懷是鄰居,張磊覺得自己贏定了,沒想到廖子懷在調取證據后,根本不“認”他,判定他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這讓張磊覺得自己顏面盡失,加之聽人謠傳對方“買通了法官”,張磊一怒之下跑到廖子懷家門口大罵他“不認人”,并聲稱要與他“同歸于盡”。
“我吃了法官這碗飯,就只認公平不認人!”廖子懷忍不住反駁。
后來經多方了解,張磊認識到確實是自己的錯,還專門找廖子懷道了歉。
這樣的事不只一件。
在辦理龍某名譽權糾紛一案時,龍某為贏官司,將雞、豬腳及500 元現金偷偷放在法庭一空屋內。廖子懷知道后,立即聯系龍某,可龍某說自己已回家,讓他一定收下。當時法庭沒有冰箱,為防止食品腐壞,廖子懷和干警一道,把雞、豬腳拿到飯館變賣后將錢如數交給了龍某,并批評教育了他的行為。公正判決后,龍某一再給廖子懷道歉,不好意思地說:“廖庭長,是我小看您了,實在對不起。”
“我干的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事,總要得罪人,但我知道,群眾心中有桿秤,只要我公平公正,他們總會理解我。”廖子懷如是說。
逢殺年豬時,接尊貴的客人吃殺豬飯是質樸的老百姓表達感激之情的傳統。每年臘月,在下堡法庭時常會聽到“老廖,明天我家殺豬,你來吃殺豬飯喲”的邀請。“工作忙,走不開。”廖子懷總是擺手婉拒。
面對鄉親們的盛情,廖子懷有時也想到淳樸的鄉親們家里喝上一杯濃濃的苞谷酒,和鄉親們擺擺家常,但他一次都沒去,“我是法官,今天去吃殺豬飯,明天怕就要接人家的東西了,這個頭開不得”。
在27 年的法官生涯中,廖子懷頂住種種壓力,過“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沖破種種社會關系網,依法公正辦案。不止一個人這樣評價廖子懷:“案件到了廖法官手里,我們心里就踏實了。”
不光是對自己,廖子懷對全庭干警也是嚴格要求。他常說:“法官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廖子懷來到下堡法庭后,法庭從未出現過不廉潔的行為和事件。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法官,雖然沒辦過多少大案、要案,但‘公正’二字是我一輩子的堅守。”廖子懷說。
盛夏的巫溪,綠意彌漫山澗。廖子懷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大山里,逐漸和青山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