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華
(龍巖靖永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龍巖 364000)
龍巖靖永高速公路K3+435~K3+645 段路塹高邊坡位于永定區高頭鄉北側約600 m 處山坡,地下水發育,水位較淺,上部溝谷常年流水。 該邊坡自開始施工后受連續強降雨影響, 出現2 處嚴重滑塌區,并處于蠕動狀態(圖1),隨時可能造成更大規模甚至擴展到整段邊坡或者泥石流的危害,致使該滑坡的治理支護工作迫在眉睫。
根據工程地質調繪及鉆孔揭露,該邊坡自上而下地層主要為:漂石、殘積粉質粘土、黏性土、全風化花崗閃長巖。 場區內發育的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水與基巖裂隙水,水位較淺,年度水位變化??;且雨水充沛,暴雨集中,地表徑流強;遇雨季或暴雨期,排水量成倍增加、山洪沖刷較嚴重。
邊坡坡面植被發育,自然坡度為20°~25°,坡腳(邊坡南側)為正在建設的靖永高速;西北側為一水泥道路;西側為山間溝谷,溝內有滾、漂石,并伴有地表水流出;東西側各發育一條沖溝,未見有變形、開裂跡象,坡面為種植果樹梯田。
該邊坡原設計方案為四級放坡開挖,每級坡高約8 m,中間臺階寬度為2 m,一、二級坡率1∶1,三、四級邊坡坡率1∶1.25;坡頂設置環形截水溝,坡腳設置排水溝;坡面防護自下而上(第一級至第四級)分別為:第一級護面墻、第二級錨索框架梁、第三級拱型骨架+植草、第四級種植草防護[1]。
滑塌區一位于邊坡西部垂直線路方向,坡體下錯約2.5 m,平面形態下寬上窄喇叭狀,滑動面呈圓弧狀, 為淺層牽引式+推移式(截水溝斷裂匯流灌入)小型土質滑坡。 滑坡后緣自然山坡有3~5 條拉裂縫,裂縫寬度0.5~15 cm,長度2~10 m 不等,坡面有多處裂縫與小臺階(圖2),坡體中部出現下沉現象, 坡頂截水溝及原分級平臺上的排水溝已變形、開裂、錯斷。

圖2 滑坡現場情況
滑帶土為坡積粉質黏土(坡頂上部)、殘積砂質黏性土(坡體中下部),多呈飽和狀態、軟塑狀,局部夾有砂礫石。 該處滑坡前緣已經滑停,后緣局部仍不穩定,處于時滑時停階段,表現為遇雨即滑,如不及時整治,其變形破壞將不斷發展和擴大。
滑塌區二位于邊坡東部垂直線路方向,平面形態呈狹長條帶狀,上窄下寬,滑動面呈折線狀,屬淺層牽引式小型土質滑坡。 滑坡后緣下錯0.5~1.0 m,兩側受牽引下錯1.0~1.5 m, 兩側分布有縱向裂縫數條,寬度0.5~10 cm,長度3~6 m 不等。 坡面多級邊坡受牽引滑塌,原分級平臺上的水溝錯斷,變形區域形成一條大沖溝(圖3),坡體中部出現下沉現象。

圖3 滑塌區二大沖溝現場情況
滑帶土為坡積粉質黏土(坡頂上部)、殘積砂質黏性土(坡體中下部),多呈飽和狀態,軟塑狀,局部夾有砂礫石。 該滑坡處于劇滑—滑停階段,具有無雨時穩定,遇雨即滑的特點,如不及時整治,其變形破壞將不斷發展和擴大。
根據滑塌區一、二的邊坡破壞特征,結合現場地質水文條件和地勘鉆孔資料數據分析總結,導致本高邊坡滑塌形成的主要因素有[2]:(1)地形條件:邊坡所處地貌為丘陵區, 布有一條常年流水的沖溝,溝谷兩側土質松散,易被潛蝕破壞。 (2)巖土體特征:邊坡地質主要為殘坡積黏性土和全風化閃長巖,巖體風化強烈,巖體強度隨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征明顯, 浸水后易軟化崩解造成坡體變形、滑塌。 (3)氣候、水文因素:邊坡場區受高差影響,氣候變化明顯,雨水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較高。 (4)地下水作用: 場區地下水較發育且穩定水位埋深為0.50~6.30 m,易造成邊坡失穩。 (5)人為因素:山坡自然坡度較緩,經削坡后坡角變大、坡度變陡,多級邊坡可能存在長時間裸露,施工人員并未及時進行防護加固;坡體內的排水系統及坡頂環形截水溝開裂、變形后未施工人員未及時進行修復加固。
該處邊坡滑坡,危害程度較為嚴重,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 設計穩定安全系數大于1.30。本次針對滑塌區一、二的滑坡體進行穩定性計算, 巖土參數采取反演于取樣分析結果互相參照、分析取用的方法, 綜合考慮巖土參數和滑帶土參數,選取計算的巖土參數如表1 所示[3]。

表1 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
根據邊坡變形特征及地形、地貌特征,選取出K3+550 的3 個剖面作為最不利穩定性斷面計算滑坡整體穩定性。 考慮到滑坡可能遭遇最不利情況,分別考慮本次滑動面(采用傳遞系數法)正常工況、雨季工況的邊坡穩定性估算,以及潛在滑動面1、2(采用圓弧滑動條分法)雨季工況的邊坡穩定性估算。
傳遞系數法計算公式[3]:

式(1)、(2)中,Fs為邊坡穩定性系數;Wi為土條重力;Ti為第i 塊段沿滑面的下滑力 (kN/m);Ri為第i 塊段沿滑面的抗滑力(kN/m);Ci為第i 塊段滑面巖土粘聚力(kN/m2);αi、βi為第i 塊段滑面與水平面夾角;φi為第i 塊段沿滑面土的內摩擦角;ψi為第i-1 塊段的剩余下滑力傳遞至第i 塊的傳遞系數;Li土條滑面長度。
經計算與分析,該邊坡現狀處于欠穩定和不穩定性狀態中(表2),暴雨工況下邊坡產生滑坡的可能性極大,危險性大。 潛在滑動面巖土主要為殘坡積土或全風化閃長巖,厚度大于15 m,屬中層土質滑坡。 為確保邊坡穩定安全,必須及時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表2 邊坡穩定性估算值
為了保證邊坡的安全穩定和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根據邊坡各部分的穩定性、推力大小、微地形等特點,綜合考慮并結合現場施工條件情況,總結具體處理方案如下:
滑坡發生后,應立即對邊坡進行應急處治,具體實施步驟為:(1)設置臨時排水系統[4]。 滑塌區1坡頂截水溝斷裂處上部設置截洪溝,將坡頂匯水與地表排水攔截后往另一側沖溝內排出。 夯填后緣裂縫, 將坡體出現的裂縫用防水板鋪底后用粘土夯填;在已滑塌區兩側邊坡開挖臨時截排水溝,防止降雨時地表水大量滲入坡體內,進一步加劇坡體的變形。 滑塌區2 第二級邊坡出水處設置臨時排水溝或外接排水管,及時將水流排出邊坡外圍。 (2)卸載反壓。 臨時排水系統設置完后在坡腳前緣進行反壓,限制滑體前移。 雨水停止后,清除滑體上的松軟土體,并對后緣臨空面進行卸載。 (3)坡面保護。 對裸露邊坡坡面設防沖刷彩布或防滲塑料膜。
針對本滑坡的巖土特征及形成原因, 采取重新設置攔、排、截水和上清下擋的綜合治理方案[5]。具體治理方案(圖4)歸納如下:(1)邊坡第一階采用6 m 高抗滑擋墻,第二級及以上坡率為1∶1.5,一級平臺寬度6.5 m,二級平臺寬度14 m,第三、四級平臺寬度3 m。 (2)第三階采用孔徑Ф130,4 束的鋼絞線錨索框架梁防護;第四階K3+470-502、K3+522-562 段采用孔徑Ф130,4 束的鋼絞線錨索。 第二、四級邊坡其他部分及第五、六級邊坡均采用拱形骨架防護。 (3)地表排水:在邊坡坡頂外側5 m位置設置1 道截水溝, 截水溝兩側必須接入兩側溝谷; 截水溝與塹頂之間部分采用30 cm 的M7.5漿砌片石封閉。(4)地下排水: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為邊坡平孔排水和支撐滲溝,第二期工程為排水滲井。 一期工程及邊坡防護完工后,對邊坡進行監測, 邊坡存在滑動跡象或者仰斜式排水平孔出水率小于80%時,應立即施工二期滲井工程。 排水平孔在第一、二、五級邊坡坡面設置2 道,在第三、四級邊坡設置3 道,長度穿過潛在滑動面;第一、二級排水平孔豎向間距2.5 m,橫向間距5.0 m,第三、四、五級排水平孔豎向間距2.5 m,橫向間距3.0 m,梅花形布置,第一排排水管高于平臺高程約1 m;支撐滲溝設置于邊坡出水點附近,橫向間距5 m。

圖4 滑坡工程治理方案示意圖
主要采取地表位移和深孔位移監測,監測頻率為:地表位移監測1 次/天,變形劇烈時每天數次;地下位移監測1~2 次/周,變形劇烈時1 次/天。該邊坡布置2 個檢測斷面,6 個監測孔,治理期間的監測數據如表3 所示。

表3 滑坡施工期間監測情況
根據邊坡動態變形監測結果并結合地表宏觀變形巡查情況,該邊坡在整治期間未發現明顯滑動變形反應,整體處于基本穩定狀態。
該滑坡綜合治理于2021 年9 月底施工完成,而后靖永高速公路于2022 年春節前順利通車試運營,截至2022 年5 月期間多次遇暴雨天氣,坡體均未發生滑移跡象,邊坡已基本穩定,坡面美觀協調,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整治效果,后期監測數據成果如圖5 所示。

圖5 監測位移曲線圖
高邊坡滑塌治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程,需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排水、支擋、防護及錨固等各項技術的應用。 滑塌發生后選定治理措施前,應再次進行現場實地詳盡勘察,認真分析原因,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最終選擇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綜合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