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遠
21 歲的小曼是一名大學生,自記事起她就發現自己有一雙“濕手”。因為這個問題,她在學校不敢和同學握手,上課時總是還沒寫字紙就先濕了,考試時因為怕打濕答題卡總是帶著一大卷衛生紙。讀大學后和男朋友約會都不敢牽手,連用手機都不順暢。她曾經無奈自嘲:“我怕有一天我的手機會淹死在我手里。”這種難堪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導致她有點自卑和焦慮。小曼曾經把自己手掌汗多的情況告訴過父母,但父母覺得汗多又不是病,大概只是體虛引起的,多鍛煉鍛煉身體就好了。直到讀大二時,一位老師對她說曾經也有學生有這樣的癥狀,建議她去醫院看看。于是小曼到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重度手汗癥。
出汗本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只要有汗腺的地方就會分泌汗液,手、腳、腋下、私處等部位都會出汗。但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的手常年濕噠噠的,無論什么季節,手里的汗就像沒關緊的水龍頭,不停地往外冒,人們常常把這類特殊患者稱為“水手”。實際上這種癥狀就是手汗癥。根據調查,東方人手汗癥的發病率約為3%,且好發于青少年。
人體的汗腺主要受交感神經的控制,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制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的體溫,而手汗癥患者的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受其支配的汗腺就會分泌過多汗液。
手汗癥主要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臨床上大部分的手汗癥患者屬于原發性手汗癥。
原發性手汗癥是指支配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經不明原因亢進而導致手掌汗液分泌異常增多的一種特發性疾病。主要表現為:
不受外界溫度影響的雙側手掌多汗,輕度者表現為手掌濕潤,重度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見的汗珠,嚴重者會沿著手指滴汗。
出汗與情緒活動極為相關,精神緊張時出汗更多,有的人一想到出汗,手馬上就會出汗。
癥狀具有突然性和間斷性,且一般每次發作會持續5 分鐘~30 分鐘,每日發作次數不定,睡覺時出汗反而不多。
夏季癥狀較重,冬季癥狀相對較輕。
有些患者由于長期出汗導致皮膚潮濕,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出現發紅、瘙癢、脫皮等現象。
手汗癥患者中40%~45%會同時伴有足底多汗,25%~30%合并腋窩多汗,1%~5%合并頭面部多汗。
繼發性手汗癥是由于某種身體疾病造成出汗增加,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內分泌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更年期內分泌失衡等。
手汗癥不影響患者健康和預期壽命,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社會交往和生活質量,甚至誘發心理疾病。
對于繼發性手汗癥,往往只需做個篩查,針對其原本的病灶對癥治療,便可恢復正常的排汗。

對于原發性手汗癥,如果癥狀較輕,對工作、生活影響不大,一般不需要治療。針對中、重度手汗癥患者,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可治療手汗癥的方法,如局部應用止汗藥、電離子滲透療法、肉毒桿菌毒素A 阻滯療法等。
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斷術(ETS)微創技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原發性手汗癥有效且持久的方法。
ETS 微創技術治療是在患者雙側腋下各開5毫米的小口,利用胸腔鏡設備觀察到異常亢奮的交感神經,置入專業的醫療器械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阻斷交感神經傳導。一般治療時間僅需20 分鐘左右,對患者來說造成的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
不過ETS 治療后可能會出現術后代償性多汗的副作用,即手掌出汗在手術獲得解除后,軀干如胸背部、大腿等部位的流汗現象增加。
在手術和保守治療之間,還有一種微創介入技術——經皮穿刺胸交感神經節射頻熱凝術。這種治療方式不同于常規的物理切斷,只毀損胸交感神經鏈的一個靶點,不至于極端干燥,且代償性多汗也不太明顯。
相關鏈接:
認識多汗癥
多汗癥是指在正常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下患有局部或全身皮膚異常多汗。臨床上全身性多汗癥較為少見,主要是繼發于其他疾病,但局限性多汗癥比較常見,且多為原發性。
局限性多汗癥常初發于兒童或青春期,25歲以后自然減輕。出汗部位多見于掌跖、腋下、腹股溝、會陰部,還有前額、鼻尖和胸部。其中以掌跖最為常見,手汗癥就是其中一種類型。
多汗癥嚴重時可引起以下并發癥:
末梢血液循環障礙
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如手足皮膚濕冷、青紫或蒼白,易患凍瘡等。
腳氣
足部多汗時由于汗液蒸發不暢,可致足底皮膚浸漬發白,并伴有腳臭,易繼發細菌和真菌感染,引起腳氣。
毛囊炎和癤
腋窩部及陰部多汗者,有時可能伴有臭汗癥。此外由于該部位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還易發生擦爛性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等。
目前對于不同個體,出汗“過多”的具體量仍沒有明確的界定。判斷自己是否患上原發性多汗癥,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局部可見大量出汗并持續6 個月或以上。
無明顯的繼發因素。
同時滿足以下2 種或以上的特征:
雙側對稱。
發病年齡<25 歲。
有明確家族史。
睡眠時停止出汗。
每周至少發作1 次。
影響正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