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桔
5月16日,美國《Annalsofinternal Medicine》雜志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在對具有代表性數據庫進行的分析顯示,在美國推出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計劃12年后,疫苗所涵蓋的致癌HPV毒株的總體流行率在女性中下降了85%;在接種疫苗的女性中下降了90%;在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中下降了74%。這是群體免疫的強烈跡象!
國外接種12年HPV疫苗的經驗告訴我們:HPV疫苗效果確實不錯,即便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女性,其群體效應也越來越強,對HPV的免疫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雖說到目前為止,HPV疫苗接種的覆蓋率還不高,但不可否認,HPV疫苗接種是預防HPV感染的最佳方法,也讓宮頸癌成為目前唯一可能被消除的癌癥。
很多人看到這里,難免會發出疑問:群體免疫是什么?又意味著什么?
群體免疫是指當人群中有足夠數量的人口對某種病原體具有免疫力,就可以降低患病者和易感人群之間有效接觸的可能性,從而獲得群體免疫力。
簡單來說,當大部分人對某個病毒產生免疫力的時候,病毒就失去了傳染的途徑,無論它再想怎么造作都無濟于事。而對于那些對該病毒沒有免疫力的人,被感染的危機也會逐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病毒的生存空間急劇縮小。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群體免疫很厲害?那么,該如何實現群體免疫,這又是一個問題。要想實現群體免疫,那首先就得讓個體先免疫。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身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大家族,彼此熟知、互相扶持。當身體里出現這個大家族不認識的陌生物質時,如某種病毒、病菌,免疫系統就會開啟排查模式——用免疫應答來排除這些病毒、病菌,維持身體的健康,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特異性免疫力。
現在,想要獲得對于某種病毒的長期免疫能力,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然被動獲得,是人體感染病毒后痊愈,對該病毒產生了抗體和特異性細胞,從而獲得免疫。二是人工主動獲得,這個人類偉大的發現,通過注射疫苗,刺激人體主動產生特異性免疫力。
想要建立起群體免疫,通常都需要人群中大部分人通過接種疫苗或者已經接觸、感染過這種病毒而獲得。
對于接種HPV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英國同樣也有一項跟蹤了13年的研究成果。結果發現,16~18歲接種疫苗的,預防宮頸癌的有效率為34%,預防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3)的有效率為39%;而如果是12~13歲時接種的,這兩個數字分別高達87%和97%。
也就是說,在英國的HPV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后,年輕女性的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發病率也出現顯著下降。尤其是12~13歲就接種疫苗的女性,幾乎消除了英國1995年以后出生女性的宮頸癌。
研究表明,在性活躍年齡之前開始接種HPV疫苗是最有效的。這可能跟HPV主要傳播途徑是性行為有關。目前,許多國家的推薦初始接種HPV疫苗年齡都是12~13歲。
研究發現:99.7%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有關。通常,80%~90%女性一生中都會感染HPV,大部分能自動清除,少數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可能會引起癌前病變,而病變不治療可能會進展為宮頸癌。
目前發現的HPV已超過200種,根據致癌性分為高危型(可以導致女性宮頸癌,如陰道癌和會陰癌)和低危型(不致癌,但會導致贅生物)。
在高危型HPV中,16型和18型屬于“頭號通緝犯”,它倆導致了將近70%的宮頸癌、90%的肛門癌以及很大比例的陰道癌、外陰癌和口咽癌。因此,各種HPV疫苗都包括HPV16型和18型。
要想實現國內的群體免疫,我們每一位都應該獻出一份力!接種HPV疫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