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哲
(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0)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的研究,是針對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特點展開的。作為公眾交通服務項目,其建設規模大,投資高,并且運營成本多,能源消耗大。伴隨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我國的能源消耗總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能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尤其在“雙碳”政策背景下,節能減排已成為我國能源管理的必然趨勢。基于此,加大對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研究力度,響應政府“雙碳”政策,制訂完善的節能減排戰略計劃,為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高效利用與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的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的10個全國客運樞紐之一,既是京唐城際近期工程始發終到站,也是城際鐵路聯絡線及其他多條城市軌道交通集中換乘站點,樞紐全日單向客流集散規模達到47.1萬人次,軌道交通全日客流量為22.5萬人次,作為用能大戶,綜合交通樞紐(以下簡稱“樞紐”)如何更好地踐行綠色發展社會責任,在綠色低碳發展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是能源管理多年來一直探索前行的方向。
結合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及可視化管理等技術,通過節能平臺統一集成能源消耗、設備運行以及環境等數據,綜合判定樞紐用電合理性。對耗能進行指標化管理,并進行節能分析,實現從“能耗監測系統”向“輔助降耗系統”的轉變。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的主體是監測、分析以及記錄交通運營能耗,軌道交通能耗類型比較多,水能、燃油、冷量、電能等均在監測之列。結合監測數據,對城市軌道交通能耗情況有所了解。通過監測數據分析與能耗變化情況,聯系軌道交通正常運行與發展需求,及時制訂節能降耗計劃,為城市軌道交通能源有效管理提供依據。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軌道交通運行與能源成本,充分利用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科學抑制交通能源管理中的浪費現象,提高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管理水平。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優化,借助在線計量能源、能耗數據統計、節能控制、監測能源質量等技術,客觀分析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節能潛力,科學管理能耗數據,及時驗證能源降耗效果。目前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包括能耗定額、能耗監督、能耗控制、能耗考核等。
城市軌道交通消耗能源體量巨大,前端采集的海量數據很難通過人工方式分析其合理性;設備系統類型多、方案復雜、運行模式復雜,很難判斷設備運行狀況是否在最佳節能工況等。目前運營單位能源管理系統在節能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后,隨設備運營期增加,自控系統故障或設備維護原因造成設備能效降低。內部耗能設備極其復雜,很難對耗能狀態合理性進行直觀的分析。通過綜合交通樞紐節能降碳分析平臺(以下簡稱“節能平臺”)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及時掌握樞紐各類能耗指標,綜合判斷用城市軌道交通能消耗是否在合理指標范圍內。
如果設備能源消耗在不正常區間,往往伴隨設備故障、帶病運行等情況。通過節能平臺內置專家分析規則庫能夠及時對異常能耗進行預警,節約能耗的同時提高設備運行效率。
傳統能耗統計方式,因數據量大,統計工作復雜,往往不重視過程數據分析。通過節能平臺能夠實現能耗數據的全過程管理,形成歷史能源消耗統計曲線。同時可與環境、客流、設備運行狀態等數據進行綜合性分析,打破以往數據壁壘,充分挖掘節能潛力。
樞紐采取多項節能措施,對于降碳是否達標及是否存在降碳空間無法進行量化及考核。
城市軌道交通內高耗能機電設備眾多,且均設置低壓控制設備,按照節能模式聯動運行。對于部分不易進行評估的指標,能源管理平臺通過與機電設備進行對接,實時監視設備運行狀態,分析節能策略執行情況,防止因人為操作失誤或設備執行錯誤造成能源浪費。
能效指標是反映城市軌道交通能耗水平及節能執行情況的重要依據,通過能源管理平臺獲取的設備運行屬于及前端傳感器數據,能夠實時計算出能效指標。指標應采取分層設置方案,包含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能效指標、系統能效指標、子系統能效指標以及設備能效指標。
通過節能平臺對能耗趨勢進行實時監督,量化節能指標。通過對能耗數據的不斷積累,結合設備運行情況及時發現節能空間。運用可視化技術,融合數據集成、可視化與實時交互為一體,將圖形與實時數據流進行統一整合,實現現場數據與圖形信息的聯動。
打通系統內各個功能模塊,精準識別各類高耗能場景,設置適合樞紐重點機電設備的分析規則,實現精準告警。
科學預測計算城市軌道交通運行期碳排放量,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年度、月度碳排放計劃,分析制定降碳目標和降碳策略,并對降碳工作進行績效評價。
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研究中,根據上述多方面的分析,及時積累應用經驗,對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準確定位,在此基礎上,精準優化系統。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的應用,監測能源消耗是主要目的,消耗的核心為電能,其次涉及水、氣消耗,打造更完整、多功能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準確定位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的節能管理作用。特別是節能反饋控制方面,搭配能源管理系統中的管理功能,對城市軌道運行期間的各種機電設備等進行監督控制,并且展開節能化調控,以此為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節能優化控制的實現奠定基礎。
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系統智能化設計內容眾多,此次研究主要以機電系統為中心展開,具體涉及以下幾方面。
5.2.1 風水智能控制系統的能源管控
系統功能為完成車站通風空調系統中風水的協調耦合控制,將通風空調系統的設備處在高效區,降低系統運行能耗。圖1為風水控制系統運行能耗梳理圖。結合圖1了解風水智能控制系統因素關系。
圖1 風水控制系統運行能耗梳理圖
機電能源管控及運維系統通過網絡通信可與控制層進行連接,負責整個受控通風空調系統(大系統和水系統)的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并完成車站兩端通風空調大系統、小系統與水系統間的協調控制。能源管控系統的優化,網絡架構設計包括智慧運維系統服務器、節能優化控制柜、云能效、移動運維、AI大屏展示、以太網總線、冷源機房節能控制柜、多端大系統節能控制柜等。控制系統中的水系統,2臺冷水主機,2臺冷凍水泵,2臺冷卻水泵,2臺冷卻塔,8 個電動蝶閥,1 個壓差旁通閥12 個溫度傳感器,1個壓差傳感器,2個流量計,1個室外溫濕度傳感器。具體實施方案見圖2。
圖2 水系統冷源機房節能控制柜能源控制圖
控制系統的大系統包括2臺組合式空調,2臺回排風機,2個表冷器比例積分閥,10組電動風閥16個溫濕度傳感器,4個水溫傳感器,4個壓力傳感器,8個CO2傳感器。圖3為大系統節能控制柜能源控制圖。
圖3 大系統節能控制柜能源控制圖
節能控制優化方案:優化冷凍水溫;部分負荷下,適當提高冷凍水溫,提高主機COP;末端選型優化,適應冷凍水變溫供水;風水聯動控制,保證用冷需求同時能耗最低。盡量降低冷卻水溫,提高主機COP;冷卻塔選型優化,降低冷卻水逼近度;智能尋優控制,用最小功率獲得較低冷卻水溫。風水聯動節能控制技術消除了空調控制的孤島,根據空調運行狀況預測負荷變化趨勢,并同步調節空調末端的風量、冷源系統的冷凍水流量及冷水機組的負荷,降低系統的綜合能耗,減小系統的控制波動。
5.2.2 智能照明系統的能源管控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智能總線控制管理系統,可實現對公共區域照明的智能控制和集中管理;具有靈活多樣的控制模式,如集中監控,現場控制、定時控制、調光控制和場景控制等。系統架構如下:
(1)網絡設備:系統電源、網關、總線、各種接口模塊等。
(2)輸入設備:可編程的多功能(開/關、調光等)輸入開關、各種型式及多功能的控制板、各種功能傳感器。
(3)輸出設備:各種型號的繼電器、調光模塊等。
在高架車站公共區照明配電箱內設置調光模塊(或開關模塊),在站廳、站臺及室外適當位置設置光線感應器,根據需求在照明配電室設置操作面板,通過總線接入智慧運維系統。
5.2.3 智能監測儀表的能源管控
隨著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的實施,消防給水系統設置自動啟泵功能,若管道破損或栓口漏水會導致消防水泵的誤啟動,進一步加大管道漏損量,并威脅整個管道系統的安全性,對于區間管道,更是影響行車安全,及時有效監測區間消防管網壓力。機電智慧運維平臺通過BAS 負責整個儀表的數據采集及分析,提供區間消防管網故障報警信息。設置壓力傳感器+水流指示器的方式,確定漏損管段,通過BAS 系統發送報警信號至車控室,由管理人員遠程停止水泵或關斷水管閥門等緊急操作。
通過對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系統的研究可以發現,現代化城市交通發展下,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將智能化技術與能源控制結合,制定更完善的節能降耗方案,有效改善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能源消耗大的難點,科學應對能源管理高要求。不僅如此,以智能能源系統,提高城市軌道交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明確能源管控關鍵點,在此基礎上,取得理想的能源管控效果,充分發揮出能源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