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認為,盡管3 月下旬以來受全國大范圍、特別是受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運行受到沖擊,社會用電需求量和電煤日耗量出現明顯收縮,針對北方港口的動力煤需求有所減少,北方港口現貨煤價隨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但從中長期來看,沿海地區動力煤價格似乎不具備持續或大幅度下降的條件。
對影響未來一段時期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第一,預期經濟增長目標下的用電需求得到支持。從歷史經驗看(見附圖1),未來較長時間我國的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都可能保持在1.0以上的較高水平;已經明確的2022 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5%,為了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后續穩增長、保增長措施將繼續出臺,而且在國內消費拉動不足、出口增速下降壓力背景下,經濟增長的重心存在向高耗能產業傾斜的傾向,2022年全年的社會用電需求將保持較好增長水平,在水電及清潔能源發電出力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支持火電生產及其電煤消費的適度增長。

第二,關注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整改工作及其影響。到目前為止,2022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進展并不順利,遠低于主管部門的政策要求,年度長協動力煤對發電企業采購需求的覆蓋未能實現明顯增加,這也是導致國家發改委對2022年電煤中長期合同進行核查的主要原因。
2022年3月1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專項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核查的主要內容有:(1)合同簽訂數量落實情況,煤炭企業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的80%以上,發電供熱企業年度用煤應實現中長期供需合同全覆蓋;(2)合同價格機制落實情況,每筆煤炭中長期合同必須在合理區間內明確價格水平或執行價格機制;(3)合同簽訂規范情況;(4)合同錄入和報送情況;(5)2022年以來合同履約情況。目前,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正在按照《通知》要求開展核查工作,預計后期將有整改、處罰等措施,將對動力煤市場和價格帶來一定影響。
第三,限價政策對現貨煤價的壓制作用將有所增強。一是,主管部門要求5500kcal/kg 現貨動力煤北方港口平倉價格不超過900 元/t、主要產地出礦價格不超過700 元/t 的政策沒有改變(其他熱值的價格限制,按照5500kcal/kg 的熱值均價進行折算),對現貨動力煤購銷活動的影響繼續存在;二是,2 月24 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近階段秦皇島港下水煤(熱值5500kcal/kg)中長期交易價格為570~770 元/t(含稅),并限定了晉、陜、蒙相應煤炭出礦環節中長期交易價格合理區間。該《通知》及相關要求從5月1日開始執行。《通知》下發之后,主管部門數次開會督導落實,目前看來,各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限價政策如期落地,并存在擴大化傾向,預計將給現貨動力煤價格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第四,全國主要港口的動力煤庫存水平明顯偏低。相關數據表明,當前全國主要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動力煤庫存大幅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見附表1),這應該是2022 年以來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供不應求局面的直接體現;當前全國主要港口、特別是下游接卸港口的動力煤庫存水平明顯偏低,導致其調節動力煤供需的能力顯著下降,將對沿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產生較強支撐;價格干預政策擾動以及現貨煤價頻繁波動等因素,導致現貨貿易商在港口等中間環節存煤的意愿下降,進而使得各類港口動力煤庫存中的可供交易資源減少(各類港口動力煤庫存中,終端消費企業的庫存占比提高),容易造成港口現貨煤價非漲既跌和較大起伏現象。

附表1:全國主要港口動力煤庫存情況萬t
第五,北方港口的動力煤庫存仍將低位運行。預計到5 月中旬的未來一段時期,北方港口的整體動力煤庫存仍將保持低位運行態勢,現貨動力煤庫存偏低狀況難以改善。一是,受制于面向北方港口的鐵路煤炭運輸瓶頸的制約,北方港口的動力煤調入量難以有效增加;二是,后期進口動力煤或將延續明顯萎縮態勢,部分進口動力煤消費占比較高的發電企業對國內現貨動力煤的常規性采購需求保持增加態勢;三是,4月14日大秦線發生運行事故之后,此前確定為5 月1 日開始的春季檢修工作,已經確定將提前展開,而且檢修時間周期也將比此前計劃的20天有所延長,屆時大秦線的日均煤炭發運量也將從正常水平的125萬t/日左右,降至105萬t/日左右,從而將減少北方港口的動力煤調入量。
第六,全國原煤產量增加需假以時日。一是,2021年11、12月份全國原煤產量的快速增加,應該是在各級政府強力推動煤炭增產增供背景下,采取了一些極端性、突擊性、應急性、臨時性等非常規手段和措施達到的結果,但是因為相關手段和措施不具可持續性,長期維持較高日產量的難度比較大,也是春節過后全國日度原煤產量明顯低于2021年11、12月份的主要原因。二是,從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成立工作專班推動煤炭增產增供有關工作的通知》中“煤炭增產增供專班工作方案”對全國1260萬t/日目標產量的分解情況看,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目標產量分別為360萬t/日和390萬t/日,均明顯超出了這2個省(區)近期公告的在產煤炭產能,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推動煤炭產能的增加,以切實提升合理、合規、合法原煤產量的增長,但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這也是核心產地——鄂爾多斯市的原煤產量維持在260萬t/日左右、很難突破2022年1月份高點(見附圖2)的原因所在。三是,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一重大政治事件背景下,將迫使各級政府提高對煤礦安全生產及其產運銷過程中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其對煤炭生產、銷售方面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如,從4 月1 日至9 月30 日,陜西省對省內煤礦開展為期6 個月的集中執法檢查,導致當地部分煤礦停產整頓;3 月底中央環保督察組赴內蒙古自治區進行環保檢查,影響了當地部分露天煤礦、選煤廠、發運站的正常運行),并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增強。

第七,需要關注鐵路煤炭運輸能力問題。從目前情況看,在2021年鐵路煤炭運量大幅增加2.1億t的基礎上,2022年鐵路煤炭運量的增加空間已經明顯不足,可能成為制約煤炭供應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按照鐵路煤炭運量占原煤產量比重的歷史數據,近幾年全國煤炭產量中的62%以上(見附圖3),需要通過鐵路外運才能實現或完成煤炭供應,照此推算,如果2022年煤炭產量比2021年增加3億t,需要配置2億t左右的鐵路煤炭運力;二是,在部分支線貨運能力趨于飽和、部分主要線路2021年已經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下,2022年鐵路煤炭運力整體增長潛力不足;三是,在煤炭產量、運輸和供應的重心繼續集中性向晉、陜、蒙,特別是向蒙西地區轉移的背景下,2022年鐵路煤炭外運需求的增量將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