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眼底并發癥,對患者視功能損傷極大,嚴重甚至會致盲[1]。而黃斑水腫則是導致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有效消除黃斑水腫可以提高視力水平,對患者恢復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激光治療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激光的光凝作用可以有效縮窄黃斑小動脈,有效阻滯黃斑區毛細血管滲漏,減輕視網膜水腫程度[2]。但綜合以往的治療結果來看,激光治療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雷珠單抗作為一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可有效的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改變受體結合方式,從而降低血管的泄露程度[3]。本文對比分析了單純使用激光治療以及加用雷珠單抗后的療效差異,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60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30眼)。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59.29±8.04)歲;體重50~72 kg,平均體重(60.87±6.48)kg;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77±4.34)年。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9.01±7.83)歲;體重51~80 kg,平均體重(62.33±6.40)kg;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93±4.36)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4],確診為糖尿病;②中心視力減退,眼底癥狀符合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特征:視網膜出血、新生血管形成;③黃斑區反光增強且視網膜增厚、中心凹反光消失、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見黃斑區滲漏,呈不定型或囊樣強熒光;④家屬及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患有其他影響視力的眼部疾病,如白內障等;②對本研究使用的雷珠單抗存在過敏等癥狀無法參與研究;③存在精神及語言表達障礙無法配合治療。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先進行相應的檢查并建立詳細有效的治療檔案。
1.3.1 對照組 患者在檢查完成后進行眼底激光治療:激光治療前3 d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四川泰華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177)滴眼,用法用量:1~2滴/次,4次/d。手術時做好各項檢查就緒后,對需進行手術的患眼麻醉處理。使用激光設備(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光太Supra 810)對黃斑區進行微脈沖光凝治療,波長設定為532 nm,患者光斑直徑在100~200 μm內時曝光時長為0.1 s。光斑功率為Ⅰ~Ⅱ級,內圈和中心凹陷距離保持在500 μm,光斑間隔為1個光斑距離。
1.3.2 研究組 患者采用雷珠單抗聯合眼底激光治療:在進行眼底激光治療前首先使用聚維酮碘持續點眼90 s后沖洗結膜囊,在距離患者角膜緣4 mm的睫狀體扁平位置,向玻璃體腔內注射0.5 mg的雷珠單抗(瑞士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冊證號S20170003)。注射完成后滴入1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s.a.ALCONCOUVREUR n.v.,注冊證號H20150119)后包蓋,第2天使用加替沙星(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601)滴眼,1~2滴/次,4次/d。7 d后,進行激光治療,步驟同對照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分別觀察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3、6個月的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②視力情況:分別觀察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3、6個月的視力;③療效判定標準[5]:治療后黃斑區域不存在顯著熒光滲漏現象則為顯效;治療后黃斑區域減少≥50.00%被吸收則為有效;治療后黃斑區域無任何減少或者吸收<50.00%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眼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6個月,兩組患者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均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改善,且研究組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μm)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μm)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6個月,兩組患者視力均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改善,6個月后有所反彈,但研究組患者視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眼(%)]
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一種普發性疾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已成為較為高發的并發癥之一。研究表明,80%的患者視力降低源于黃斑水腫[6]。黃斑水腫是指眼底視網膜對光線最敏感部位黃斑區發生炎性反應,有液體滲入從而引發水腫,最終會發生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視力減退的重要原因[7]。糖尿病病變會使得黃斑毛細血管內微循環異常,導致視網膜內屏障受損,發生毛細血管滲漏。在病變初期,為局灶性黃斑水腫,由于黃斑中心凹無血管,因此水腫不易吸收[8]。后期當病情持續加重時滲漏也會持續增加,水腫由局灶性變為彌漫性最終形成黃斑囊性水腫。水腫形成后不及時治療,長期會在視網膜下或膜表面發生纖維組織增殖以及神經膠質瘢痕化,引發不可逆的視功能損害。因此有效消除水腫,降低黃斑水腫的發病率是提升糖尿病患者視功能的主要途徑[9]。
激光光凝治療可以通過改變患者缺血區視網膜的方式,在黃斑中心凹以及發生損傷的視網膜間形成屏障,阻止微血管滲出及出血進入,激光能夠有效封閉毛細血管外滲,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以及血管內液體外滲[10]。同時在視網膜中間形成的屏障可以避免發展成為黃斑囊樣水腫,此方式最終實現了脈絡膜跟視網膜的有效粘連,將視網膜變得更薄,提升了水腫消退速度以及眼部局部血液和視網膜氧氣供應情況。雷珠單抗是一種毛細血管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抗原,在激光光凝對黃斑水腫癥狀進行改善后,通過在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加快了病變區域新生血管的回縮速度,從而可以加速黃斑水腫的消除[11]。
分析本研究結果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6個月,兩組患者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均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改善,且研究組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雷珠單抗加快了病變區域新生血管的回縮速度,使黃斑水腫快速消除。治療前,兩組患者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6個月,兩組患者視力均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改善,6個月后有所反彈,但研究組患者視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雷珠單抗可以通過靶向治療促進視覺細胞的活躍度從而促使視力有所提升。6個月后有所反彈可能與患者身體機能的變化有一定關系。分析最終的治療效果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性的體現了雷珠單抗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有效性。
綜上所述,眼底激光聯合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提升視力,且能有效提高最終療效,可在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