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壓力的增加,抑郁癥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據世衛組織預測,到2025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精神病的第二大心理性疾病,嚴重影響人們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質量[1]。抑郁癥可由許多因素引起,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抑郁和情緒障礙,如思維遲緩、活動減少、高估壓力,甚至一些患者出現自殺行為。除上述癥狀外,患者發病后常伴有睡眠障礙,其發病率占患者總數的91.53%,是抑郁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會加重患者病情,形成惡性循環,患者常出現睡眠困難、多夢、早醒等,會導致其精力不足甚至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出現高血壓、心臟病等發生,因此,改善患者睡眠狀況可有效提高抑郁癥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2]。抑郁癥睡眠障礙治療常采用心理、藥物等多種療法,藥物包括帕羅西汀、曲唑酮等,藥物聯合治療抑郁癥及睡眠障礙的效果尚不清楚。帕羅西汀能阻斷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作用,是一種苯哌啶衍生物,可以達到有效的抗焦慮作用。曲唑酮對抑郁癥患者有催眠作用,是一種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3,4]。曲唑酮和帕羅西汀聯合用藥,能有效減少機體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從而達到緩解神經緊張的作用。研究表明,單用曲唑酮不良反應較多,停藥后更加嚴重[5]。本文選取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對帕羅西汀聯合曲唑酮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在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治療的60例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19.15~31.19歲,平均年齡(25.33±3.18)歲。試驗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9.49~31.27歲,平均年齡(25.29±2.8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診斷標準的患者;均出現睡眠障礙的患者;出現焦慮及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10分的患者;PSQI評分>7分的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器官疾病患者;藥物依賴、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退出治療或使用其他方案治療的患者;繼發性抑郁癥患者或者存在原發性睡眠障礙患者;酒精依賴患者;吸毒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應用維生素C片(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4,規格:0.1 g/片)口服1片/次,3次/d。對照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43)治療,空腹口服帕羅西汀20 mg/次,1次/d,之后根據患者的耐受性逐漸增加劑量,直至劑量達到30 mg/次。試驗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聯合曲唑酮(美時化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南投廠,注冊證號HC20171014)治療,帕羅西汀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曲唑酮口服30 mg/次,1次/d,之后根據患者耐受性逐漸增加劑量,直至劑量達到100 mg/次。兩組均持續治療6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以HAMD評分評價臨床療效,無效:患者HAMD減分率<20%;有效:患者HAMD減分率為20%~40%;顯效:患者HAMD減分率為41%~60%;治愈:患者HAMD減分率>60%。總有效率=(有效+顯效+治愈)/總例數×100%。②HAMD、HAMA-14、PSQI評分。采用HAMD評定患者抑郁情況,HAMD總分為30分,HAMD評分<5分表示無抑郁,HAMD評分5~10分表示輕度抑郁,HAMD評分11~15分表示中度抑郁,HAMD評分16~30分表示重度抑郁。采用HAMA-14評定患者焦慮情況,HAMA-14總分為3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采用PSQI評定患者睡眠質量,PSQI包括日間精神狀態、睡眠時間、睡眠有效時間、睡眠質量及是否使用催眠藥物等,每項1~4分,總分24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③SAS及SDS評分。以SAS及SDS評定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SAS評分<50分者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0分為無抑郁,50~60分為輕微至輕度抑郁,61~70分為中至重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嗜睡及無力。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5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HAMD、HAMA-14、PSQI評分比較試驗組患者HAMD、HAMA-14、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MD、HAMA-14、PSQ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HAMD、HAMA-14、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4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抑郁癥為臨床高發疾病,其屬于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與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受體減少有關。5-羥色胺是一種能調節人情緒的抑制性中樞神經遞質,受患者激素水平影響其可能改變中樞神經遞質,降低濃度。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神經遞質,具有增強記憶、調節情緒、參與體溫調節等多種機制,廣泛分布于神經系統[6]。焦慮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后患者思維出現異常,發生抑郁。患者在長期抑郁狀態下甚至會發生妄想、自殺等。一些抑郁癥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等癥狀,因此在抗焦慮治療時應同步治療睡眠障礙。睡眠是人體基本生理功能,在睡眠期間患者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可以保護機體受到損害[7]。若抑郁癥患者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睡眠,會導致思維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疾病進展。長期睡眠障礙會導致患者身體平衡破壞,從而可能導致肥胖、衰老、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癥,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目前睡眠障礙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認為其與單胺類神經遞質傳遞減少有關[2]。據報道,抗膽堿藥物能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睡眠問題,臨床建議用新型抗抑郁藥代替傳統的抗抑郁藥治療焦慮癥患者[3]。
帕羅西汀為一種常見的抗抑郁藥,其對5-羥色胺具有較強選擇性,能有效抑制中樞神經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有效緩解抑郁癥狀。曲唑酮為四環非典型抗抑郁藥,能選擇性拮抗5-羥色胺,具有抗抑郁作用,能顯著縮短睡眠潛伏期,提高睡眠質量,其能抑制光色胺的再攝取,促進腦內多巴胺分泌,能有效改善抑郁癥癥狀,并具有鎮靜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HAMD、HAMA-14、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帕羅西汀聯合曲唑酮對抑郁癥睡眠障礙治療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帕羅西汀聯合曲唑酮治療抑郁癥睡眠障礙患者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可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及睡眠情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