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鋒
(甘肅第一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建筑行業為自動化程度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工程項目通常具有周期長、人員更換頻繁、露天高空作業多、勞動強度高等特點,導致其傷亡率僅次于煤礦行業。建筑行業的安全事故有50%以上屬于高處墜落事故。頻繁出現的高處墜落事故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這與建筑單位所采取的安全事故預防對策未按標準執行,或預防不到位,或預防滯后有直接關系。因此,建筑施工單位需要結合高處墜落原因制定及時有效的預防對策,實現對事故風險的有效規避。
高處墜落作為建筑工程的常見施工事故,其具體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1]。
表1 高空墜落主要引發因素
高處墜落的事故案例較多,常見的事故原因主要與腳手架、“四口五臨邊”、梯子(攀爬放置不當、質量缺陷)、起重機(設備工況異常、環境惡劣、違規操作、管理缺失)、吊籃(吊籃超載、鋼絲繩磨損斷裂、安全裝置失效、升降操作違規)、板材(板材質量缺陷、使用放置不當)、作業平臺(超載施工、安全防護未落實、施工操作不當、平臺搭設結構缺陷)、安全網(質量缺陷、雜物堆積、焊接火花)、觸電(漏電、未及時切斷電源、保護裝置未安裝、操作失誤)、安全意識等存在關聯,本文主要對腳手架以及“四口五臨邊”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某熱電廠建筑施工項目中,腳手架超負荷2倍以上,部分物料存在集中堆放的情況,導致施工平臺坍塌,多人從高空墜落,導致2人受傷、9人死亡。施工過程中,建筑單位安排大量農民工參與施工,施工人員在安全意識淡薄的情況下未能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導致事故影響擴大。在腳手架搭設方面,施工人員忽視腳手架技術標準的要求,未能對平臺載荷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導致所搭建的平臺存在安全隱患;升降式腳手架安裝不到位、人員操作不當等情況出現時,也會引發導軌受損、電機運行異常等問題,最終引發腳手架墜落事故。總結原因主要為施工單位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不到位,未按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安全管理,安裝質量檢查不到位等。
“四口”為樓梯口、通道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五臨邊”為作業平臺側邊、通道斜道側邊、樓層(框架工程)周邊、屋面(無外架防護)周邊以及陽臺(無欄桿)周邊,上述區域自身結構特征引發高空墜落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1)樓梯口墜落事故。建筑施工期間,房屋網通常會覆蓋樓體,施工區域的光照因此被遮擋,而處于隱蔽邊角區域的樓梯口在較弱光照的環境中更容易引發人員墜落事故,而施工垃圾的堆積遮擋則進一步增加事故概率。
(2)電梯口墜落事故。雖然電梯口相對于樓梯口具有更大的面積,但其本身深度及上下貫通狀況,加上所設置的警示標志存在不顯眼等問題,內部甚至未加設防護網的情況,導致墜落事故頻發。
(3)通道口墜落事故。施工單位通常未能針對通道口相關區域設置可靠的防護網、圍護欄,在孔洞分布較為復雜的情況下,甚至為管理人員所遺忘,導致事故頻發[2]。
(4)五臨邊事故中,圍護欄桿安裝不到位將會導致陽臺、屋面等完全裸露,在未能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或陽臺、屋面等臨邊本身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在陽臺和屋面邊緣違規施工或休息的施工人員更容易從高處墜落。
在高處墜落施工因素中,物的不安全狀態主要體現在腳手架方面,在腳手架搭設不合理、拆裝不到位的情況下,高空墜落事故更容易發生,因此,需要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
3.1.1 腳手架的搭設
在搭設腳手架之前,需要對施工人員的技能水平進行核查,避免操作不熟練的人員搭設腳手架,同時對腳手架搭設質量做好驗收工作,避免后期施工質量問題導致腳手架坍塌引發高處墜落事故。
腳手架搭設標準需結合所采用的鋼管扣件類型或搭設形式制定,不能隨意進行標準要求范圍外的增加或調整。需要嚴格按施工方案要求做好腳手架各部件間距、位置、尺寸、材質的確定工作。腳手架的數量以及方位角度等均需要按照方案中的計算結果執行,如在與支座間距200mm 的位置設置縱橫掃地桿,縱向水平桿需要設置400mm 以內的間距,安全欄桿需要分設0.6m 和1.2m 的上下欄桿并設置180mm 高度以上的擋腳板。
在布置連墻件和剪刀支架的過程中,要在架體中間布置橫豎兩個方向剪力撐,保證架體穩定,布置位置需要根據設計標準進行精準計算,并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連續布置。防護欄桿的搭設,護欄通常不低于1500mm,并將3塊以上的踢腳板布設在施工層。
施工人員在腳手架上施工時,通過上下懸掛安全鉤的方式將安全帶固定牢靠,并在腳手架施工區域做好警戒防護,避免物料掉落砸傷其他人員,同時也需要設置防護網做好遮擋。
懸挑式腳手架搭設要在底部裝設安全網并在周邊設置隔離措施。安全網要做得整齊、牢固,避免雜物掉入其內部,并做好網繩狀態的核查,避免因網繩狀態異常影響安全網防護作用的發揮,確保其能夠在網繩不斷裂的情況下能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在安全網支撐方面,需要應用鋼絲繩頂掛,借助鋼管支撐,并盡可能在外沿繃直安全網,并在內部鎖緊建筑物與開口。對樓梯、采光井、電梯井等孔洞區域,需要在防護欄桿的基礎上將腳手架或安全網布設于洞口與各樓層,間隔四層布置,并做好安全網下方物品清理。若存在3m 的水平寬度,則需要設置3m 以上的首層安全網高度,若存在6m 的水平寬度,則需要設置5m 以上高度的首層安全網。
3.1.2 腳手架的拆裝
腳手架拆卸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關標準開展施工,避免僅憑經驗進行隨意拼裝拆卸,針對同一水平面的腳手架做好同步拆卸工作,并做好剪力撐部件的同步拆除工作。拆卸的材料、桿件等要運輸至地面區域。
建筑“臨邊”區域,尤其是高層建筑的臨邊區域,更容易因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引發高處墜落事故[4]。在建筑施工期間,施工單位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降低施工成本,通常不會將腳手架環繞建筑物周邊布設,增加了施工過程的安全風險。因此,施工單位應將欄桿布設于建筑臨邊區域,按照標準做好欄桿固定工作,如按要求間隔2m以內設置固定欄桿的部件,應按照0.6m和1.2m的高度分別布設水平橫桿,并安裝180mm高度的踢腳板,同時在欄桿內側掛設安全網,并涂抹紅白油漆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欄桿、安全網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樓層臨邊防護欄桿示意圖
針對樓梯口、電梯井口等四口區域,需要通過井道安全網、洞口覆蓋、防護欄桿搭設等方式做好臨時防護工作[5]。針對水平洞口,若洞口寬度為80cm之內不易致人員墜落的尺寸時,則需要采取防護措施規避物體墜落問題,如可以借助模板將洞口封閉覆蓋的形式避免物體墜落,同時也需要采取通長扁鐵以及角鐵做好模板固定工作;若洞口寬度為80cm以上易導致人員墜落的尺寸,則需要設置涂有紅白油漆警戒線的護欄,同時設置涂有黑黃警戒油漆的腳踏板。對于電梯井口,需要通過防護門(1200mm×1800mm)對其遮擋,防護門框架材料為角鋼逆變填充鋼絲網,在1000N的載荷沖擊下能夠保持穩定,同時做好洞口與安全門之間的焊接工作,避免出現門被開啟帶來的隱患,井道之中也需要間隔一定樓層設置防護,為意外墜落人員提供防護。
3.4.1 落實安全培訓
建筑施工單位需要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有效規避操作不當、安全意識淡薄等因素導致的安全問題。針對腳手架、吊籃、起重設施的維護、使用以及安裝作業,可以結合事故案例對各項操作規程、作業標準進行細致培訓;針對土方、基坑施工作業,可以開展立交、互通式作業相關的防護措施培訓;針對臨邊、洞口區域施工,著重強化施工人員對臨邊、洞口區域的防護意識,通過各項實操訓練以及理論培訓,確保施工人員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和防護標準,規避高處墜落風險。
3.4.2 強化現場隱患管理
應強化對現場安全隱患排查,通過定期檢查或抽檢的方式針對易發生高處墜落的梯子、腳手架、施工平臺、起重機、臨邊、洞口等設備或區域進行檢查,檢查工作需要由專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確保隱患問題排查整改到位;做好安全通道、觸電危險、洞口臨邊等各類警示標識的布置和維護;做好施工場地的整理工作,確保各設備、材料和工具放置有序,避免因物品擺放雜亂以及遮擋洞口導致人員意外墜落等問題。
3.4.3 構建安全施工引導機制
充分考慮現場施工人員現狀,針對性地開展施工安全意識培訓和作業認知培訓,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通過營造安全施工的工作氛圍,促進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在心中扎根。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施工單位需要作好企業文化宣傳引導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獎懲措施,督促施工人員避免違規操作行為,強化現場施工的安全管理。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單位需要重視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針對高處墜落事故,從人、環境、管理以及物幾個方面的安全影響因素,針對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強化對“四口五臨邊”施工風險預防,嚴格按照安全標準進行腳手架的搭拆,加強人員安全意識及現場安全隱患管理等幾個方面,做好高空墜落預防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