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
7月25日一27日,所謂“印太防長會議”(CHODs)在澳大利亞悉尼召濟。這是一次年會,今年是第24屆。主辦方為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每次都要找一個合作國家共同舉辦。2018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以后,這個年會也就跟著改名為“印太防長會議”。事實上,除了亞太國家以外,美洲、歐洲和非洲國家都在邀請之列。
這次會議規模不大,26個參與國卻均出動防務高官。美國參會的除印太司令部司令以外,還有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會期足足有3天,是一個高級別、高強度的軍事務虛會。按美國官員的說法,“這是一個協調我們共同安全利益并討論適用于我們所有國家安全問題的大型會議”。根據澳大利亞國防部的說法,會議的主旨是促進建立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印太地區秩序”,集中討論了氣候變化、先進技術以及烏克蘭和“印太”地區的沖突所涉及的安全意義。但會議也有可能形成一些具體成果。新聞稿中稱,各國防務高官們同意,將增加小多邊訓練演習的復雜性和頻率,增加信息共享,增加參與官員階層的復雜性。
中國接到了會議邀請,沒有派員出席,但無疑是這次會議的隱形主角。在會議之前,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就說,此次會議的重點是聚焦“中國崛起背景下的整個局勢以及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太平洋地區,同時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所以,這次會議雖然是年度會議,但針對性卻非常明顯。美國認為,中國軍機和軍艦攔截在“印太”地區美國及其盟友軍機和軍艦的次數大幅度攀升。這些“不安全”“非專業化”的操作,在“系統性地考驗我們的集體決心”。
通過這次會議,可以看出,美國在試圖推動兩個目標:一是,美國試圖塑造“印太”安全新共識,引領國際安全新話語,并最終制定一個新的“印太”軍事行為規范體系,對中國海空軍在這一地區的行為形成軟約束。事實上,類似的海空軍行為準則已經存在。中美兩軍已經達成海上和空中相遇規則,并進行過意外相遇聯合演練。這對中美關系起到重要的穩定器功能。但是,美國看起來對此并不滿足,試圖通過更大范圍、更全面的行為規范,來約束中國的非戰爭軍事行為。二是,美國希望進一步凝聚自身與盟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安全共識,向中國傳達一個更加清楚的信號。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所謂的系統性考驗,希望作出更加全面的、系統性的應對。
未來,美國將會采取其他針對中國的措施:一是,美國將增加對盟友的援助,幫助地區盟國發展不對稱的作戰力量。美國尤其將大力向環南海國家提供軍事支持。今年5月,美國與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推出一項名叫“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IPMDA)的所謂倡議。名義上,這個倡議將打造一個共同追蹤“暗船”的系統,打擊非法捕撈活動。但是,美國人自己泄露了天機。華盛頓稱,這個倡議“將改變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合作伙伴全面監測其海岸水域的能力”。并且,美國還試圖把其他國家納入倡議,把這個四國網絡上升到地區網絡的層次。二是,美軍將繼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存在。美國海空軍的力量在這一地區的存在與活動,將更加具有常態化、實戰化的特征。美軍將在維持“航行自由”范疇下巡航的同時,增加戰略威懾和戰役準備層次的巡航° 另外,美軍還將在這一地區進行更多的軍事演習。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演習“環太軍演”正在舉行。8月,美國還將與印尼進行大規模年度軍事演習。在印尼總統佐科的親自登門邀請之下,日本將首次參加這一演習。
美國在打一套組合拳,軍事與經濟、軍事演習與航母巡航一起上。就在這幾天,美國一方面繼續舉行“環太軍演”,另一方面召開“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議;一邊在悉尼開“印太防長會議”,另一邊讓“里根”號航母艦隊繼續在南海活動。
但是,對于美國圍繞著中國的全方位布局,亞太國家的反應不一,很多國家并不聶極。這次“印太防長會議”,有些國家派出國防部長,有些國家只派出副參謀長。并且,與2019年年會時的33個出席國家相比,這次也少了幾個。在經貿和供應鏈領域,美國試圖孤立中國的做法,也并未獲得一呼百應的效果,很多國家在繼續觀望。對于多數亞太國家來說,美國人的會,多半要去支持一下。但是,在復雜的中美戰略博弈中,在國際局勢動蕩、前景不明的情況卞,捧場可以,選邊站不行。保持中立、多邊平衡,仍然是多數國家的理性選擇。(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環球時報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