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平 胡新軍 閔子揚 尹小平
白關絲瓜原產地為株洲市蘆淞區白關鎮,是株洲市著名的特色農產品,20世紀80年代在白關鎮即形成200 hm2規模種植,近年種植面積維持在500 hm2左右,產值超1.5億元。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和湖南農業大學專家指導下,蘆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白關鎮果蔬協會整合當地種植專家和技術能手力量,經過多年努力,總結了白關絲瓜的地域范圍、獨特自然生態環境、特定生產方式、產品品質特色及質量安全規定等。2020年,白關絲瓜通過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農產品評審?,F將白關絲瓜質量控制技術規范介紹如下。
白關絲瓜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株洲市蘆淞區白關鎮的白關社區、白關村、沙堤村、云山村、雙福村、東莊村、宋家灣村、嶺水村、芷錢橋村、龍鳳庵村、姚家壩村、卦石村、東山村、石灣村、楠木山村、選青村、桐山村、線江村、蠶梅村、竹林村20個行政村(社區),地 理 坐 標 為 東 經113°12′13″~113°21′29″,北 緯27°43′45″~27°52′57″??偟赜虮Wo面積為2 000 hm2,現年總產量5萬t。
白關鎮位于湘東低崗丘陵地帶,植被茂盛;成土母質以板頁巖和花崗巖風化物為主,土壤為板頁巖紅壤和花崗巖紅壤,保水保肥能力強。
白關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5℃,年有效積溫6 400℃,年均降水1 367 mm;3~4月平均最高溫度為21.6℃、平均最低溫度為13.0℃、平均日照時間3.7 h,短日照、大溫差有利于白關絲瓜雌花分化與提早結果;6~7月坐果盛期,平均日照時間5.3 h,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大京和官莊水庫水質優良、清潔,水源豐富,灌溉便利。

選擇低崗丘陵平整的黏壤土,要求光照充足,通風透氣,排灌方便,前作最好為水稻,以減輕生產中病蟲害的發生。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 5010)的要求。
選用當地多年選擇的農家地方品種白關絲瓜。
①浸種催芽 用55~60℃溫水浸種15 min,然后用常溫水浸種6~10 h,撈出后用清水洗凈種子表面黏液,瀝干表面水分,用濕毛巾包好,置于28~30℃催芽,待80%種子露白時播種。
②播種育苗 大棚早熟栽培,1月底2月上旬播種,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電熱溫床育苗,有利于促進絲瓜雌花花芽提早分化。營養土用3 a內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大田土與優質腐熟有機肥按6∶4(體積比)混合配制,或用蔬菜育苗專用基質。播種前將營養土或基質裝填于營養缽內,營養缽擺放于鋪設電熱線的苗床上,播種時先澆透水,每個營養缽播1粒,播后蓋厚1 cm的過篩營養土或基質,薄灑水后蓋地膜,加蓋小拱棚,通電保溫。小拱棚栽培,2月中旬播種,育苗方式與大棚早熟栽培相同。露地栽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種子浸種后直接播于50孔育苗穴盤中。
出苗前高溫促齊苗,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夜間保持15~18℃;待70%~80%的種子出苗后及時揭開地膜,同時適當降溫,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溫度不低于15℃;定植前5~7 d,逐漸通風降溫煉苗。壯苗標準為3~4片真葉、葉色深綠、葉片肥厚、莖稈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絲瓜苗期需水量較少,出苗前一般不澆水,70%~80%出苗后適量補水,補水選擇晴天午后進行,育苗棚內相對空氣濕度過大(80%以上)時,加大通風降濕,減少苗期病害。
③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深翻土壤,沿定植行施足基肥。大棚早熟栽培,畦寬1.1 m,溝寬0.4 m,畦面蓋地膜;小拱棚及露地栽培,1.5 m開廂,溝寬0.5 m,畦面蓋地膜。
④合理密植 大棚早熟栽培,3月上旬移栽,雙行定植,一般每667 m2栽1 000~1 100株;小拱棚栽培,3月中旬移栽,單行定植,一般每667 m2栽500~600株;露地栽培,4月中旬移栽,單行定植,一般每667 m2栽500~600株。
①溫度 大棚及小拱棚栽培,移栽后5~7 d不通風或少通風,白天氣溫保持在28~30℃,夜間15~18℃;緩苗后至開花結果期,溫度以白天25~28℃、 夜 間15℃以上為宜。
②肥水 緩苗后澆1次稀薄肥水,每667 m2施尿素5 kg對稀薄糞水提苗,以促進新根生長。開花前不澆水或少澆水,保持土壤疏松、濕潤,多雨季節應及時清圍溝、排水。坐果期保持水分充足,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補充肥水,每連續采收2~3次后應追施1次三元復合肥,每次15 kg/667 m2左右。
③搭架、綁蔓和整枝 適時窩藤,蔓長30 cm時搭架,大棚早熟栽培,搭“一條龍”架;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搭平架。蔓長70~80 cm時及時綁蔓,以后每隔30 cm綁蔓1次,共2~3次;前期及時摘除下部所有側蔓,中后期摘除下部老葉、上部弱小側蔓和過多葉片,必要時可拔除部分植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絲瓜果實營養物質積累。
④人工授粉與疏花疏果 白關絲瓜前期雄花較少,且前期溫度偏低,昆蟲活動較少,花粉易發育不良,一般8:00~10:00進行人工授粉。將剛開放的雄花摘下,去掉花瓣,向雌花柱頭上涂抹,每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以提高坐果率和商品性。坐果盛期及時摘除畸形幼瓜,保障絲瓜商品性。


白關絲瓜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蚜蟲、瓜實蠅、瓜絹螟等。
①農業防治 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 a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根據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深溝高畦,覆蓋地膜;培育壯苗,合理密植;及時清潔田園。
②物理防治 采用溫湯浸種殺死種子表面部分病菌;用黃板或性誘劑防治瓜實蠅等害蟲,每667 m2懸掛20~30片。
③化學防治 嚴格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要求,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病蟲預報,合理安全使用化學農藥。猝倒病,幼苗出土后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2~3次。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瓜實蠅,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 d噴1次,連續2~3次。瓜絹螟,用5%氯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 d噴1次,連續2~3次。
于果實充分長大且比較脆嫩時及時采收。采摘宜在9:00前進行,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輕拿輕放,為避免絲瓜果實表面擦傷引起褐變,用泡沫網袋單個包裝,再裝箱整理好后上市銷售。
采收結束后,將植株連根拔起,與地上枝葉一起帶離田間,進行清園。
建立田間生產檔案,詳細記錄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保存3 a以上。
白關絲瓜果實為短圓筒形,果長約22 cm,果寬約7 cm,單果質量約450 g,果實表皮淺綠至綠色,表皮有隱紋、被茸毛,瓜蒂凸出,果肉白色、質地致密。烹飪后湯汁乳白,果肉不變色,口感絲滑沁甜,香氣濃郁。
白關絲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蛋白質≥0.7%,干物質≥3.5%,粗纖維≤0.3%。
白關絲瓜產地環境、產品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強制性技術規范要求,參照《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和《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規定執行。
白關絲瓜地域范圍內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即株洲市蘆淞區白關鎮果蔬協會提出申請,并按照相關要求規范生產和使用標志,統一采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