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薛偉,彭云秋
信陽市中心醫院兒科,信陽 464000
新生兒皮膚敏感性高,可保護機體臟器組織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損傷,也可防止體內組織中營養物質流失,是抵御外來侵犯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機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最后屏障[1]。新生兒皮膚破損在新生兒科較為常見,臨床主要表現為紅斑、濕疹、尿布皮炎、醫源性創傷、手抓傷等。目前關于新生兒皮膚破損仍缺乏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報道,但有研究顯示其患病率達15.1%[2],嚴重者可能出現糜爛、滲出性炎癥等,部分新生兒破損皮膚中心甚至發黑壞死,嚴重危害新生兒生命健康。臨床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常采用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紅霉素軟膏涂抹等方法,該治療方案雖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綜合效果仍不甚理想。吹氧療法可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與氧氣供應,改善微循環,促使破損皮膚快速愈合,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壓瘡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3-4]。親水性敷料是一種新型生物活性敷料,親水性、透氣性強,可防止皮膚感染,臨床應用廣泛[5]。有研究發現吹氧療法聯合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效果良好[6]。維生素AD 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 的混合物,二者均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有助于維持上皮組織的完整性、改善視力等,對新生兒皮膚破損也有良好療效[7]。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提供更佳治療方案,減輕患兒痛苦,提高臨床治療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94 例皮膚破損新生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 例。對照組: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出生孕周34~42 周,平均(40.15±2.38)周;出生日齡4~16 天,平均(10.52±3.68)天;出生體質量1580~4250g,平均(2865.45±321.68)g。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25 例;出生孕周32~41 周,平均(39.57±3.01)周;出生日齡4~18 天,平均(11.02±3.52)天;出生體質量1540~4360g,平均(2872.63±317.54)g。兩組性別、孕周、出生日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9-K-086)。
納入標準:①有皮膚破損者。②家屬均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皮膚缺失者。②患先天性組織/器官發育畸形或功能障礙者。③有代謝障礙、免疫功能障礙等疾病者。④伴有其他類型的急慢性疾病者。
對照組給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首先用溫水對新生兒皮膚破損處進行清理,保持清潔,用氧氣吹干;然后將增強型透明貼親水性敷料(丹麥康樂保公司)貼于患處,注意與皮膚緊貼,排除氣泡,確保邊緣密閉平整,貼敷時應保持動作輕柔。每天1 次,若出現貼膜吸收滲出液飽和或大小便污染,需及時更換敷料,連續治療7 天。
觀察組給予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參照對照組方法,用溫水清理皮膚破損處,采用無菌紗布將水分吸干,用無菌棉球蘸取維生素AD 滴劑[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973,規格每粒含維生素A 1500 單位、維生素D 500 單位(一次性包裝)]均勻涂抹于破損部位,需注意涂抹面積應完全覆蓋破損面積,用氧氣吹干后采用親水性敷料治療,處理方法同對照組,連續治療7 天。
①比較兩組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②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其中,痊愈:紅腫、糜爛、滲液癥狀完全消失,破損完全愈合,患處與周圍正常皮膚完全一致;顯效:糜爛和滲液癥狀完全消失,紅腫癥狀顯著減輕,破損面積顯著縮小,患處與周圍正常皮膚無明顯差異;有效:紅腫、糜爛、滲液癥狀好轉,破損面積縮小,患處有所好轉;無效:紅腫、糜爛、滲液癥狀未好轉或加重,破損面積未縮小或增加,患處未好轉或加重[8]。愈顯率=(痊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家屬滿意度。治療后收集新生兒主要照護家屬匿名評價結果,分為非常滿意、尚可與不滿意3個等級。非常滿意:治療方案見效迅速、作用與效果達到甚至超過預期;尚可:對治療方案作用與效果基本滿意;不滿意:對治療方案作用與效果不滿意,遠未達到預期。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尚可)例數/總例數×100%。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在治療過程中患兒是否出現紅腫、破潰、發熱等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等級分布資料行秩和檢驗。P<0.05 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對照組:臨床癥狀主要為紅斑12 例、濕疹12 例、尿布皮炎18 例、其他5 例;皮膚破損面積0.50~15.52cm2,平均(8.15±1.85)cm2;皮膚破損類型為糜爛20 例次、滲液23 例次、紅腫47 例次、破損47 例次。觀察組:臨床癥狀主要為紅斑10 例、濕疹13 例、尿布皮炎19 例、其他5 例;皮膚破損面積0.31~15.04cm2,平均(8.24±1.78)cm2;皮膚破損類型為糜爛18 例次、滲液21 例次、紅腫47例次、破損47 例次。兩組臨床癥狀、皮膚破損面積及皮膚破損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比較 ,天

表1 兩組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比較 ,天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分布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組愈顯率(93.62%)高于對照組(76.60%,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47,n(%)
觀察組與對照組家屬滿意度分布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組家屬總滿意率(97.87%)高于對照組(85.11%,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家屬滿意度比較 n=47,n(%)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26%)低于對照組(19.15%,P<0.05)。觀察組發生1 例紅腫、1 例破潰;對照組發生4 例紅腫、3 例破潰、2 例發熱。兩組患兒經對癥治療后均有所好轉。
新生兒皮膚破損發生風險高,其原因主要有:①新生兒皮膚嬌嫩,表皮組織薄弱,皮膚纖維形成少,表皮與真皮緊密度差,皮膚游動性大,在受到摩擦和牽拉時容易破損[9]。②新生兒缺乏自我防護意識,易搔抓。③新生兒皮膚屏障功能差,易出現微生物侵害導致皮膚破損的情況。④新生兒汗腺功能不發達,在額頭、兩頰、胸部和頸部等部位容易出現紅色丘疹。⑤新生兒大小便頻繁,易污染臀部,增加皮膚破損的風險。目前臨床上對新生兒皮膚破損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且大多能達到理想療效,但仍有部分新生兒療效不佳,治療方案有待改進。
紅腫、糜爛、滲液等均是新生兒皮膚破損的常見癥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相關癥狀是臨床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的重要環節。吹氧療法可保持局部皮膚干燥,為破損的創面提供良好的愈合環境;還可增加血氧含量,促進新血管生成,加快糜爛面、破損創面的愈合速度。有研究指出,吹氧療法可有效減少新生兒破損皮膚的炎性滲出,改善紅腫、瘙癢等癥狀[10]。親水性敷料在不同類型皮膚破損中的應用成效也已得到肯定[11-12]。親水性敷料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和透氣性,可將創面與空氣隔離,避免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入侵機體導致進一步感染,還可吸收創面滲液、加快糜爛面愈合。吹氧療法與親水性敷料聯合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有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新生兒的綜合療效不佳。維生素AD 中含有的維生素A 可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結構與功能,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和連續性[13];維生素D 不僅可促進鈣吸收、維持骨骼系統健康,還可增強機體抵抗力等。維生素AD 滴劑屬于一種油性液體,將其均勻涂抹于新生兒皮膚破損的部位,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油性保護膜,防止感染,還可促進藥物吸收、改善微循環、加快創面愈合[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維生素AD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可促進其紅腫、糜爛、滲液癥狀快速消失,加快破損皮膚愈合;觀察組愈顯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的療效優于吹氧療法聯合親水性敷料的治療方案,與已有研究結果[15]相符。因此,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療效較佳,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可綜合各療法的優點和作用,為新生兒破損皮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 的同時還可保證局部供氧充足,并利用親水性敷料及時吸收滲液和汗液,避免空氣中的有害成份與破損創面直接接觸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為新生兒皮膚破損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16]。本研究中,觀察組家屬總滿意率高達97.87%,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療效較佳,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加快愈合,家屬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建議采用維生素AD 聯合吹氧療法、親水性敷料治療新生兒皮膚破損,該方案不僅可縮短紅腫消退、糜爛面愈合、滲液消失和破損完全愈合時間,還可增強臨床療效,且使用安全、新生兒家屬滿意度高,值得借鑒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