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平 賴廷鋒
冬瓜是葫蘆科冬瓜屬作物,全身都是寶,嫩莖可煮湯,果實除作蔬菜食用外,也可加工成果脯;果皮和種子可藥用,有消炎、利尿、消腫的功效;瓜肉營養豐富,不僅富含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各種礦物質元素,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物。近幾年來,華南沿海地區成功引種雜交黑大冬瓜新品種——桂蔬7號,代替傳統的青皮冬瓜品種。該新品種成熟時表皮黑色,具有果肉厚實、水分少、產量高、耐貯存和耐長途運輸等優點,是各地農民致富、調整種植結構的首選新品種?,F將桂蔬7號露地搭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雜交黑皮冬瓜新品種,由廣西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具有抗病性強、產量高、轉色快、瓜形好、心腔小、耐貯運等優勢,深受廣大瓜農青睞。植株田間長勢中等;春播生育期約110天,夏播90天,從授粉到采收35~50天。抗病抗逆性強,成熟果實呈深綠至墨綠色,瓜皮光滑,瓜呈長圓筒形,瓜長80~90 cm,橫徑約20 cm、肉厚5.5~6.5 cm,單瓜質量15~30 kg,整齊一致,商品率高,坐果性強;心腔小,肉質致密,耐貯存。不同栽培方式下每667 m2產量6 000~10 000 kg,產值超過1萬元。

該品種種皮厚,種胚吸水能力弱,播種前先曬種1~2 h,再按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 mL、瓜種2 kg,用45℃溫水(以浸沒種子為宜)配好后,攪拌15 min,可達到預防苗期枯萎病、猝倒病的效果;冷卻后浸泡4~6 h,再用干凈毛巾將種子上的水分輕揉吸干。用小鉗子輕輕將種子臍處的“縫合線”夾裂即可,或用牙齒輕輕磕一下種臍,使其裂開一個小口,盡量避免傷及種胚。最后將處理好的種子用濕毛巾包好,放于30℃恒溫箱中催芽,1.5天后種子開始陸續出芽。
播種期因地區氣候及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海南9月15日至10月31日;廣東、廣西12月15日至翌年2月28日,或7月15日至8月15日;其他省份2月20日至5月20日。
播種前1天將育苗缽中營養土澆透,播種深度2~3 cm,每個育苗缽播發芽種子1~2粒,種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隨即蓋上遮陽網或稻草等覆蓋物;若遇寒潮或陰雨天氣,則宜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澆水但不宜過多,以防漚種爛根,只須保持土壤潮濕即可。出苗70%左右時,要及時揭除覆蓋物。幼苗破心前適當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破心后經常保持營養土呈半干半濕狀態,使瓜苗穩健生長。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種植前2~3天,可用98%磷酸二氫鉀晶體1 000倍液和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淋苗,做到帶肥帶藥移植。
雜交黑皮冬瓜桂蔬7號具有根系發達、不耐澇的特性,因此瓜地一般選擇肥沃深厚、疏松透氣、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前茬種植豇豆、辣椒、葉菜類或水稻等非瓜類作物為宜。整地時每1 hm2施石灰300~450 kg調節土壤酸堿度。使用耕整機整地作畦,畦寬1.8~2.0 m,溝寬0.5 m、高0.3~0.4 m,南北方向,以利通風。在整好的畦溝中,每1 hm2撒施腐熟的有機肥27 t、過磷酸鈣375 kg、復合肥(12-4-25)100 kg、氯化鉀300 kg。施肥后,蓋厚10 cm的土。
幾年的引種試驗結果表明,露地搭架栽培,通過擴大垂直生長空間的立體方式,每667 m2可植600~700株,比爬地栽培(200~300株/667 m2)多400株。
冬瓜栽培支架有多種,為較好地利用空間,每667 m2搭架前準備長約2 m的竹竿架材1 400根左右,采用“人”字架,即每株2樁,相鄰2畦相互綁住形成“人”字形,后將每個“人”字上的叉用橫竿連起并用包裝帶綁扎固定。
在合理肥水條件下,苗易徒長,在主蔓長有18片葉左右時,把苗沿“人”字架引上架,及時修剪側枝,每株冬瓜只留主莖。開花時要注意授粉,可昆蟲或人工授粉,每株只保留1個健壯的雛瓜。冬瓜個體質量較大,須用繩子吊住瓜柄以便供應營養。
苗期和伸蔓初期各追施1次1%高氮水溶肥,膨瓜初期667 m2施高鉀速效復合肥(N∶P∶K=12∶8∶20)40 kg。
蟲害主要有白粉虱、薊馬、蚜蟲、斑潛蠅等;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等。
①蟲害 a.薊馬、蚜蟲、白粉虱。均屬于刺吸式口器害蟲,喜歡為害瓜的幼嫩組織部分,如瓜龍頭、花和雛瓜,如發現為害要及時防治,否則容易引發病毒病。選擇以內吸性強的藥劑防治為宜,如每667 m2可用80%唏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 g、75%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10 g、50%蟲螨腈水分散粒劑14.4 g、6%乙基多殺霉素懸浮劑30 mL等對水50 kg噴施。
b.斑潛蠅。主要為害葉片,可破壞葉綠素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蟲害發生時,可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或50%潛蠅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防治;成蟲羽化高峰期,可選用5%甲維鹽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667 m2用藥液50 kg。
②病害 a.蔓枯病。可選用80%大生(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交替防治。
b.病毒病。病害發生初期,可選用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殼寡糖)水劑750倍液或20%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667 m2用藥液50 kg,對病害有一定抑制作用[1]。
c.白粉病。用25%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30%醚菌·啶酰菌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6 000倍液、56%嘧菌·百菌清可溶性液劑1 000~1 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等,隔7~10天1次,連噴2~3次,交替噴施,噴勻噴足。
d.霜霉病、疫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應選用保護性藥劑如23.4%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 500倍液、30%氟嗎啉懸浮劑750倍+20%氰霜唑懸浮劑3 000倍混合液或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發病期可噴施內吸性殺菌劑如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750倍液、70%烯?!に迩杷稚⒘?00~750倍液或40%烯?!で杷蛩稚⒘? 000~1 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視病情連噴3~5次,注意葉面和葉背均勻噴施。
坐果后30~45天,果實長70~90 cm,果皮變為墨綠色,果面光滑,即可采收,采摘時用刀在離瓜柄基部3~4 cm處割斷。采收前5天停止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