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麗 肖昌華 余席茂 唐鍔 劉小安
導讀:衡陽地區喜食油罐茄,采用大棚+小拱棚+電熱加溫線于9月下旬開始播種育苗,在10月中旬假植1次,11月底定植于大棚的春提早栽培模式,通過提早培育壯苗、年前定植,栽培過程中結合農業、化學等防治措施的綜合運用,促使茄子上市期比露地常規栽培提早45~50天,種植戶利用該模式栽培茄子每667 m2可增加經濟效益3 000元以上,在本地區累計推廣應用6.67 hm2。

油罐茄,較耐寒、中早熟,露地常規栽培從定植至始收45天。生長勢強,植株平均高度80 cm,開展度83 cm×85 cm,主莖第8~10節開第1朵花,花淡紫色。果色紫紅光亮,果長卵圓形,單果質量200 g左右,皮薄、果肉淺綠白色,口感軟綿,是衡陽地區普遍種植的茄子優良品種。
但由于衡陽早春時節低溫寡照且陰雨連綿的氣候特點,茄子等喜溫蔬菜基本依靠兩廣地區供應,運用塑料大棚等設施進行茄子春提早栽培,采用大棚+小拱棚+電熱加溫線在9月下旬開始培育壯苗,11月底定植于大棚,栽培過程中充分運用農業、物理、化學等綜合措施,上市時間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45~50天,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種植戶平均每667 m2可增加經濟收入3 000元以上。現結合衡陽地區的氣候特點及利用大棚對油罐茄進行春提早栽培需要掌握的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供本地及湘南地區蔬菜種植戶參考。
采取苗床直播+營養缽或穴盤分苗的方式,利用普通鋼架塑料棚內套小拱棚,苗床鋪設電熱線進行保溫育苗,確保在極端低溫到來前培育茄子壯苗。工廠化育苗也可利用連棟大棚采用機械穴盤直播的育苗方式。
播種前30天對育苗棚清園,可用化學農藥對前茬作物遺留的蟲卵及病源進行熏蒸或噴殺,減少茄苗生長期間病蟲害的發生。清園1周后結合整地施用三元復合肥15~20 kg/667 m2,如果是舊苗床,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100 g/m2的標準對床土進行消毒。作畦,畦面包溝寬1.2 m、畦長6~8 m(或根據需要確定),溝寬30 cm、溝深15~20 cm,土面整平并鋪設電熱加溫線,再蓋一層0.5 cm厚的細土或事先配制好的營養土。
營養土(也可直接購買商品基質)的配制因地制宜,可采用田園土∶炭化谷殼或火土灰∶腐熟有機肥按2∶3∶1的比例進行配制,再按每100 kg營養土加入0.5 kg復合肥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 g拌勻,堆積1~2個月后使用。
配制營養土所用田園土要求3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辣椒、茄子、番茄、馬鈴薯、煙草等),沒有根結線蟲,未使用過除草劑、多效唑。

油罐茄開花期

油罐茄開花結果期
為培育壯苗,確保年前定植,應在9月25日左右播種。播種前苗床澆透水,標準是8~10 cm深的土層要濕透。未經包衣處理的種子,應選擇晴天晾曬6~7 h,采用溫湯浸種法,用50~55℃溫水浸泡10~15 min,浸泡期間緩慢攪動,再轉入常溫水中繼續浸泡12~24 h,用尼龍網袋裝好瀝去多余水分,外用濕毛巾包好置于28~30℃的恒溫條件下催芽,每12 h用清水淘洗1次,一般3天后50%的種子露白即可均勻播于苗床。
播后蓋約1 cm厚的營養土,澆足水,再覆蓋1~2層遮陽網進行保濕,出苗前酌情澆水。5~7天出苗后加插鐵絲拱或竹拱,轉入出苗期管理,中午氣溫高加蓋遮陽網,根據實時氣溫進行揭網或放風,保持出苗期溫度在15~25℃,床土見干見濕,防幼苗徒長及苗期猝倒病。
①分苗 出苗后15~20天,茄苗長至2片真葉,用50孔穴盤進行分苗。將準備好的營養土或商品基質提前裝入穴盤,并在分苗前1天澆透水。分苗當天用直徑約1 cm的竹簽在穴孔中央打孔,隨即將茄苗栽入穴盤。分苗后澆水,若中午氣溫高于25℃可加蓋遮陽網,利于緩苗。
②苗期管理 緩苗后若最低氣溫高于15℃,應及時通風;若遇氣溫低于5℃的極端天氣,應加蓋小拱棚膜、開啟電熱加溫線進行保溫保苗管理。分苗后穴盤基質易干,應適量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后期溫度逐漸降低,應控制棚內濕度,特別是澆水時防止大棚溝內積水引起濕度過大。茄苗生長過程中,由于前期溫度較高,可在棚內高于茄苗生長點15~20 cm處懸掛黃板等方式嚴防粉虱等蟲害。
選擇與非茄科作物進行合理輪作,定植前1個月,結合清園可用百菌清煙劑0.75 kg/hm2對棚室進行熏蒸消毒。也可在7~8月對大棚進行休耕,通過深翻土壤、封棚利用高溫滅殺病菌及蟲卵。
定植前1個月結合整地每667 m2施入生物有機肥500 kg、發酵菜枯50 kg、三元復合肥25~50 kg。根據棚的規格整成包溝寬1.5 m的地塊,配備水肥一體化設施的鋪設滴灌帶和地膜。
定植前15天結合澆水用硝酸銨與磷酸二氫鉀(2∶1)500倍混合液澆灌苗床,也可用稀薄糞水代替。
定植前2~3天,用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確保移栽健康苗。
采用大棚栽培,11月底選取葉色濃綠,莖稈粗壯帶6~8片真葉,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于晴天下午移栽。定植前1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打孔,每畦定植2行,株行距為70 cm×60 cm,每667 m2定植1 250株左右。作早春栽培,為充分利用光照,可適當密植。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定植穴可不放或放少量生物有機肥,移栽時避免茄苗根系直接接觸肥料。定植后澆定根水、放膜,利于緩苗。
11月下旬,衡陽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且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逐漸增加。茄苗定植后,既要扣棚保溫又要勤通風換氣,控制棚內濕度,特別是澆水時要防止溝內積水導致濕度過大。
茄苗定植后應注意保溫防寒,保持5~7天不通風或少通風,保證棚內溫度不低于10℃,利于緩苗;棚內氣溫低于5℃時,應在棚內搭建1層塑料拱棚進行保溫防凍,晴天中午溫度上升可加強通風換氣;待植株封行后,根據實時氣溫撤掉內拱棚,加強通風降溫。立春(2月4日左右)后,氣溫逐漸升高,但應警惕“倒春寒”現象的發生。花果期若棚內晝溫升至28℃,夜溫穩定在20℃以上,應降低棚室溫度,可將棚室大門敞開或換成防蟲網,裙膜升至最大通風口,或直接將大棚膜拆掉。
緩苗后灌1次水,以后土壤不干不灌水,進入開花結果期,可加大灌水量,待門茄“瞪眼”后,每10~15天結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多效復合肥5~10 kg。適當補充硼肥,提高坐果率。根據茄子的需肥規律和花果期需肥特點,每采果1次需追肥1次,并適當增加鉀肥比例。
茄子進入開花結果期后,植株生長勢旺盛,側枝腋芽發生較多,需對植株適當整枝,可采用雙稈整枝法。即在門茄開花后,將其著生節位以下的側枝及嫩芽全部剪除,對茄開花后,不著生茄子的側枝留1片葉摘心,只留2條健壯枝條向上生長,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下一級分枝,始終保持2個枝條呈“V”字形向上生長結果。為防止植株倒折,可用竹竿支撐主干。整枝過程中,逐步剪除下部老黃葉、病葉、腋芽及影響通風透光的葉片。剪掉的枝葉等應及時清理,避免留在棚內堆漚引起病害的發生和傳播。
早春時期由于氣溫不穩定,光照較弱,中短柱花的比例增加,不利于茄子開花坐果。可采用20~30 mg/L的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對茄子的中短柱花進行處理,以實時大棚氣溫為參考,隨棚內溫度上升使用濃度下降。為避免重復,使用時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紅色染料作標記,用毛筆蘸液涂抹花柄即可。也可使用電動授粉器,在靠近花朵的枝條或花柄上輕輕振動1~2 s。還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在花朵開放當天用毛筆輕輕將花粉涂抹至柱頭。
開花期在大棚內懸掛溫度計,根據棚內氣溫調節2,4-D的使用濃度或授粉時間。茄子授粉時溫度以不超過30℃為宜。
衡陽油罐茄春提早栽培,為害較大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灰霉病、黃萎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煙粉虱等。生產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確保茄子豐產的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①農業防治 生產中運用農業防治措施減輕茄子早春栽培中病蟲害發生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溫湯浸種、與蔥蒜等非茄科作物輪作、對苗床及土壤消毒、高溫悶棚、培育壯苗、膜下滴灌、雙稈整枝等植株調整改善棚室通風透光、合理灌水施肥等綜合管理措施。
②物理防治 鋪設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在棚兩側和對門安裝防蟲網,在高于茄株頂部15~20 cm處懸掛黃色和藍色誘蟲板防治蚜蟲、粉虱和薊馬等害蟲,并可預防病毒病的發生和蔓延。根據本地氣候特點,一般在3月中旬茄棚害蟲發生初期每667 m2用規格為25 cm×20 cm的黃色和藍色誘蟲板30~40塊即可。
③化學防治 生產中可用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輪換使用防治灰霉病;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500倍液防治猝倒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黃萎病,每株250 mL,每隔7~10天灌1次,連灌2~3次,發現感病嚴重的病株應直接拔除帶出田間。
衡陽油罐茄大棚春提早栽培可提早到3月中下旬上市,開花后10~15天即達到采收標準,門茄應該盡早采摘上市,利于對茄坐果。

油罐茄田間生長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