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國, 李婷婷, 宋云霄, 卞曉波, 張琳琳, 金小玲
(1.上海市青浦區血站,上海 201709;2.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檢驗科,上海 200031;3.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檢驗科,上海 200090)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快,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在≥65歲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為32.0%,且超過90.0%的患者對自己患病不知情[1]。骨質疏松癥導致的脆性骨折是困擾老年人的重大健康問題,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2]。然而,目前尚缺乏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臨床預警指標。有研究結果顯示,血脂異常可能在老年人群脆性骨折的發生中有一定作用[3-4],血脂異常可能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為此,本研究擬探討血脂水平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脆性骨折發生中的價值。
選取2013年12月—2021年6月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骨質疏松癥患者196例(骨質疏松癥組),其中男79例、女117例,年齡(72.00±10.90)歲;脆性骨折患者129例(脆性骨折組),其中男50例、女79例,年齡(71.43±10.36)歲。2個組之間年齡和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或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骨質疏松癥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5]中的診斷標準;(2)進行血脂檢測;(3)人口學資料完整;(4)無全身性疾病;(5)年齡≥60歲;(6)未發生過脆性骨折。
脆性骨折患者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發生骨折;(2)人口學資料完整;(3)進行血脂檢測;(4)無全身性疾病;(5)年齡≥60歲;(6)骨折發生前已確診骨質疏松癥。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吸煙史、飲酒史等。
采血前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及情緒緊張。采用促凝管采集所有患者的靜脈血4 mL,1 318×g離心10 min,分離血清,3 h內采用BSM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apo B、apo E、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ff檢驗對數據進行正態性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2個組之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對混雜因素進行校正,確定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骨質疏松癥組與脆性骨折組之間BMI、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壓史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骨質疏松癥組與脆性骨折組一般資料比較
脆性骨折組LDL-C、TG、TC和apo A水平顯著高于骨質疏松癥組(P<0.05),HDL-C和sd-LDL-C水平顯著低于骨質疏松癥組(P<0.05)。apo B、apo E和Lp(a)水平2個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骨質疏松癥組與脆性骨折組血脂水平的比較
以LDL-C、TG、HDL-C、sd-LDL-C、TC、apo A、apo B、apo E和Lp(a)為自變量,有無脆性骨折(有=1,無=0)為應變量,建立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對年齡、性別(男=1、女=2)、BMI、糖尿病史(有=1、無=0)、高血壓史(有=1、無=0)、吸煙史(有=1、無=0)、飲酒史(有=1、無=0)等變量進行校正。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DL-C、TG、TC、apo A升高及HDL-C降低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別為1.473、1.543、1.745、1.535、0.177,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別為1.094~1.985、1.125~2.114、1.381~2.206、1.098~1.848、0.090~0.349]。見表3。

表3 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分析
目前,中國人群血脂異常總體發生率為40.4%,且呈逐年升高趨勢[6]。脆性骨折是老年人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發現,血脂異常與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有一定關系[7-9]。鄭雪梅等[7]的研究結果顯示,血脂異常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因素(OR=1.402,95%CI為1.036~1.849,P<0.05)。孟永久等[8]的研究結果顯示,BMI(OR=2.116,P=0.009)和TG(OR=1.895,P=0.011)升高是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結果顯示,脂代謝紊亂是橈骨骨折老年患者罹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且TG和TC水平是預測橈骨骨折老年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的有效指標[9]。本研究結果顯示,脆性骨折組LDL-C、TG、TC和apo A水平顯著高于骨質疏松癥組(P<0.05),HDL-C和sd-LDL-C水平顯著低于骨質疏松癥組(P<0.05);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DL-C、TG、TC、apo A升高及HDL-C降低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1.473、1.543、1.745、1.535、0.177,95%CI分別為1.094~1.985、1.125~2.114、1.381~2.206、1.098~1.848、0.090~0.349),與文獻報道[7-9]一致。
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血脂水平升高會引起大量脂肪組織在體內堆積,而脂肪組織是體內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可分泌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高水平的炎癥因子可抑制骨吸收、促進破骨細胞分化,影響骨重建[10]。此外,脂質代謝紊亂可能通過干擾骨細胞分化信號通路發揮作用,體內血脂水平升高可導致脂質過氧化,而脂質過氧化可上調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表達,抑制成骨細胞分化和各種間充質細胞系及骨髓中的成骨細胞形成[11]。無論是炎癥因子分泌還是脂質過氧化,均會引起體內炎癥反應增強,炎癥反應會增強破骨細胞的活力,導致骨吸收增加,打破原有的骨穩態,加速骨質疏松的發展,進而引發脆性骨折[12-13]。
apo A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apo 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組成部分。本研究結果顯示,脆性骨折患者HDL-C降低,apo A水平升高,LDL-C升高,apo B水平無明顯變化。原因可能為:(1)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是由多種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的復合體,雖然apo A是HDL的主要成分,apo B是LDL的成分之一,但還有其他載脂蛋白、酶、輔因子等多種成分,分別執行著各自的功能[14-15]。冠心病、關節炎、糖尿病等均可引起HDL和LDL組成部分的變化,并使HDL功能發生變化[15-16]。關于脆性骨折患者HDL和LDL的組成部分是否會發生變化尚未見相關報道,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2)HDL具有潛在的影響炎癥反應的作用,在急性時相反應時,HDL的組成部分會發生改變,促使HDL從抗炎癥向促炎癥轉變,導致HDL水平降低,apo A反饋性升高[17]。骨折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因此可能會出現apo A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的情況。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移,無法探究具體機制和因果關系;(2)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較多,血脂異常可能僅是其中的1項因素。因此,本研究結論尚需大樣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血脂水平異常可能與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脆性骨折發生有關。本研究結果對指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合理調控血脂,降低骨折發生風險可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