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關徐濤,鄭軼
鄭州市中醫院,鄭州450007
[關鍵字]丹參多酚酸鹽;艾司洛爾;心絞痛;臨床療效;氧化應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疾?。?]。全球每年約有814 萬人死于CHD,占所有心血管疾病總死亡人數的50%。居全球范圍內患者死亡原因的第1 位[2]。在我國,不同地域的CHD 患病率有所差異。由于個體生理特性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CHD 心絞痛的發作已經成為增加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生活質量的首要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知識科普力度的不斷加大,CHD 的二級預防受到廣泛關注。該病起病急、預后差,臨床上盡早干預治療可有效降低缺血事件風險、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存和預后。相對于介入手術治療的高費用和臨床高風險,藥物治療仍是現階段CHD 心絞痛的主要治療方法。臨床上尚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且單一的西醫治療存在易復發、不良反應較大、安全性較低等問題。CHD 心絞痛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有其獨特的治療優勢,也是目前國內研究的主要熱點之一。丹參多酚酸鹽在CHD 的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狀態[3];艾司洛爾為腎上腺素β1受體阻滯劑,臨床上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本研究以108 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了丹參多酚酸鹽聯合艾司洛爾治療老年CHD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以期為制定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選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期間本院心內科收治的108 例老年CHD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4 例。對照組:男性28 例,女性26 例;年齡61~77 歲,平均(66.28±5.27)歲;病程2~14 年,平均(6.27±1.97)年。觀察組: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年齡62~76 歲,平均(66.28±4.58)歲;病程1~14 年,平均(6.22±1.8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ZZZY20200824),患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CHD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相關診斷標準[4]者。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③年齡為60~89 歲者。排除標準:①患有血液病、腫瘤等疾病者。②對藥物過敏者。③患甲狀腺疾病、維生素缺乏癥或其他重大疾?。▏乐氐男呐K、肝臟、腎臟系統疾病及癌癥)者。④目前正在參加另一項臨床試驗者。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降血脂藥物、擴張冠狀動脈血管藥物等常規治療及低鹽低脂飲食,同時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規格100mg)100mg,qd,口服。對照組在該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艾司洛爾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59,規格10ml∶0.1mg)0.5mg/kg,qd,靜 脈 注射,其后以0.05mg/(kg·min)靜脈泵維持給藥,30min/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7,規格每瓶裝50mg(含丹參乙酸鎂40mg)]200mg,用250ml 氯化鈉注射液(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8,規格100ml∶0.9g)充分稀釋溶解后靜脈滴注,qd。治療期間不使用相同功效藥物,兩組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均為2 個月。
①臨床療效。治療期間采用紙質媒介、電子便簽、中央隨機交互式系統等方式,對心絞痛發作情況及服藥情況進行跟蹤、記錄。顯效: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均降低75%以上,心電圖結果正常;有效: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降低50%~75%,心電圖ST 段回升>0.05mV;無效: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降低不超過50%,心電圖結果未見明顯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心功能。檢測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水平。③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④氧化應激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別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試劑盒(美國R&D 公司,批號:17-12)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MDA、SOD 水平。⑤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乏力、消化道反應、出血等。
兩組治療前心絞痛的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及心電圖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n=54,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n=54,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0.74%)高于對照組(75.93%,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54,n(%)
治療前,兩組的LVEF、LVESV、LVEDV 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SV、LVEDV 均下降,LVEF 均升高(P<0.05);觀察組LVESV、LVEDV 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n=5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n=54,
與治療前比較,a:P<0.05。下同
治療前,兩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水平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n=5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n=54,
治療前,兩組MDA、SOD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SOD 水平升高,而MDA 水平降低(P<0.05);觀察組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n=54,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n=54,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54,n(%)
CHD 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器官病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發病率較高,近年來我國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不穩定型心絞痛是CHD 的一個常見臨床類型,它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由于急性心肌缺血而導致的臨床綜合征[5]。該疾病發病較為突然,且進展較快,若臨床處理不及時則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CHD是一種血栓性疾病,其病理機制主要是冠狀動脈內膜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暴露血管內皮下組織或已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潰等因素激發了血小板黏附功能,誘導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6],導致冠狀動脈內血管的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痙攣進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終誘發CHD。有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是心腦血管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并且是CHD 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7]。氧化應激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動脈粥樣硬化的氧化假說一般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滯留在血管內皮并與蛋白糖基結合,同時被氧化修飾成為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炎癥性刺激,使血管內膜受損。受損后粗糙的血管內膜又會導致更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沉積,同時血管內膜通透性增加會使沉積的脂質發生遷移,進入血管壁內膜下方。如果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終會在血管壁下方形成一個黃色粥樣的脂質核心。巨噬細胞可攝入低密度脂蛋白,成為泡沫細胞。同時,炎癥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移動到脂質核心的頂部,形成“纖維帽”,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8]。MDA 是膜脂過氧化的最終分解產物,氧自由基作用于生物膜可形成MDA,促使內皮細胞脂質過氧化損傷,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MDA 含量的高低可反映機體脂質過氧化程度,間接反映出內皮細胞損傷程度[9]。SOD 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及其分解產物、減少過氧化脂質的形成而防止血管內皮細胞氧化應激,進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10]。
艾司洛爾作為腎上腺素β1受體阻滯劑,臨床上主要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因其可保護心肌、減少硝酸酯類藥物不良反應,已成為臨床上治療心絞痛的一線藥物[11]。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艾司洛爾可降低機體交感興奮性,減少心肌耗氧量,促使心肌電生理處于穩態;還可治療心律失常,降低血壓[12]。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艾司洛爾可改善心肌重構,降低CHD 的發生率[13]。
中醫學認為,CHD 的基本病機是心脈痹阻,可分為寒邪阻滯、氣陰兩虛、陽氣不振、心腎陰虛、氣滯心胸、痰濁阻滯、心血瘀阻等證型。寒邪阻滯是陰寒之邪內擾,陽氣不振,寒主凝滯,不通則痛;氣陰兩虛是氣虛推動血液無力發為瘀血;陽氣不振是陽氣不足,氣化無力導致氣機閉阻、瘀血內生;心腎陰虛是病程遷延不愈,陰虛火旺煎灼血液為瘀,導致胸痹;氣滯氣郁日久,瘀血內停導致胸前區脹痛明顯;痰濁阻滯是痰濁閉阻胸陽,胸前區可出現如窒而痛,痰濁阻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久之形成瘀血,瘀血與痰濁互結出現胸痹之癥;心血瘀阻是瘀血內停導致脈絡不通,出現心前區疼痛[14]。雖然CHD 具有多種辨證分型,血瘀卻是根本病理基礎,且臨床上CHD 患者多伴有瘀血的癥狀,因此活血化瘀是根本的治療原則。
活血化瘀藥可有效改善機體血液循環、微循環,調節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臨床上應用活血化瘀藥治療CHD 效果顯著,又因中成藥使用方便,故大量的活血化瘀中藥被制成中成藥應用于臨床。相關研究表明,機體在缺血、缺氧的條件下可激發免疫反應,主要表現為白細胞趨化及炎癥反應瀑布的出現[15],丹參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缺氧、缺血所引起的炎癥反應。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作為典型活血化瘀中成藥之一,其主要成份是丹參乙酸鎂,含量約為80%,其余成份為丹參素鉀、異丹參乙酸二鉀、迷迭香酸鈉[16]。丹參乙酸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提高細胞中鳥苷酸環化酶的活性,進而提高細胞中環磷酸鳥苷水平,降低體內鈣離子濃度,通過舒張血管達到降壓的作用[17]。還有研究表明,丹參多酚酸鹽的氧化能力強于維生素C,可抑制內皮細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18]。丹參多酚酸鹽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模型動物的心肌缺血程度,縮小心肌缺血范圍,減輕由于心肌缺血導致的細胞損害以起到保護心肌的作用;還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19]。
本研究結果表明,丹參多酚酸鹽聯合艾司洛爾可顯著提高CHD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可通過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心室的收縮和舒張能力進而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癥狀,提高患者心功能。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推測可能是丹參多酚酸鹽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提升纖維蛋白原的溶解能力,進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緩解心絞痛癥狀[20]。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丹參多酚酸鹽聯合艾司洛爾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患者氧化應激水平,提示這可能是其治療CHD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作用機制之一。本研究中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統計學差異,提示丹參多酚酸鹽聯合艾司洛爾的臨床安全性較高。
綜上,丹參多酚酸鹽聯合艾司洛爾可顯著改善CHD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心功能,其機制可能與降低機體氧化應激水平以及血液黏稠度有關,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