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是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這是2017年4月在聯合國第74次全體會議中提出設立的,彰顯了世界各國對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1.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有偏差。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和本質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的素質教育。[6]創新創業教育是“完人”教育、培養開創性的教育,而非提高就業率的“緩兵之計”,更非創收的”孵化器”,不能簡單地計算學生參加了多少創新創業活動,從事了多少創業項目,獲取了多少創業資金。[6]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是素質教育,不能僅限于技能教育、技術教育、就業能力教育。只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特點,才能從總體上把握全局,定好創新創業的主基調,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局長、黨組書記張茅曾指出:“從國際上看,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已經成為普遍趨勢。”德國政府將中小企業視為“市場經濟的心臟”,是“經濟增長和就業的發動機”;瑞士把中小企業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脊梁”。美、德、韓中小企業數量均占99%以上,它們在創新、就業和出口方面貢獻度很高。
4.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網絡模式下的餐飲業法律規定不完善,很難確保消費者在網絡交易過程中的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另外,由于消費者與網絡餐飲業對食品質量的評判標準不同,因此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分歧,無法較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
我國的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9%,貢獻了約50%的稅收、60%的GDP、80%的就業。目前世界各國對中小微企業尚沒有統一的概念和標準,一般是以雇員人數、營業額、資產總額、資本總額中的一項或幾項指標來確認。中小微企業的產品或規模可能“小”,但有很多企業都在產業鏈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曾表示,如果把一條產業鏈打開來看,能發現是無數的中小企業在做支撐,我們的產業鏈經受住了疫情的沖擊,很大程度上也歸因于我國中小企業在產業布局上之深、之廣。
筆者在工作采訪中接觸過不少有色金屬行業的中小微企業,他們專注于細分領域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在不斷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中,逐步成長為行業中的“隱形冠軍”和“小巨人”,并成為全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

例如致力于提供專業、高效的礦石分揀設備和智能科技化改造解決方案的贛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能為礦山企業額外帶來每年千萬元的經濟效益;不銹鋼陰極板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的三門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多款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大大降低了國內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的生產成本,已入選國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張家港市東航電熱電器廠,首創波德牌鋁擠壓筒智能、高效、節能直插式電加熱管系統,已形成產業化推廣應用至國內外上千臺鋁擠壓機生產線,為我國乃至世界擠壓生產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因為中小微企業的地位重要、貢獻巨大,我們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發展非常重視,采取多種手段鼓勵、培育、推動其高質量發展。近日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或認定標準。同時,對于入選的企業,國家和地方均給予高額獎勵或在政策上進行扶持。
鼓勵“專精特新”,實質是鼓勵創新。創新是“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其最鮮明的特色。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在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多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